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中国原本计划今年开始赶超SpaceX,但现在希望渺茫,主要是这个原因

2025-07-25 00:01:12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纽约时报道指出,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两个卫星网络计划部署的卫星数量中,目前实际部署的还不到1%,在太空通信领域正被马斯克旗下的SpaceX远远甩在身后。

低地轨道卫星,即距地面不超过约2000公里的轨道卫星,正被越来越多地认为是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作战和军事侦察的关键技术。

中国将Starlink视为军事威胁,中国企业已重金投入两个大型网络,总计计划发射近2.7万颗卫星。

这些网络部署进展远低于预期,部分原因是相关中国企业尚未攻克一个关键的工程难题。

第一个大型卫星网络“千帆”原计划在年底前完成约650颗卫星的部署。但记录显示,负责该网络的上海空间飞帆技术有限公司自去年8月开始发射以来,仅将90颗卫星送入轨道。

另一大型网络“国网”的进展则更为落后,尽管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发射约1.3万颗卫星,目前仅有34颗在轨。

根据美国太空军和非营利组织CelesTrak提供的数据,SpaceX目前已有约8000颗Starlink卫星在轨,而且这个数字每月都在扩大。

中国官员对SpaceX感到担忧。即使在马斯克短暂担任特朗普政府职务之前,中国方面就已将SpaceX视为与五角大楼密不可分的一个公司。

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背景的研究人员预测,Starlink网络未来将“深度融入美国军事作战体系”。他们设想,Starlink卫星将连接美国军事基地,构建导弹预警与拦截系统。

尽管Starlink面向民用,但在乌克兰战争中已成为通信和无人机打击协调的关键工具。SpaceX还与美国政府签署了多项卫星制造与发射合同,包括用于间谍活动、敌方定位以及导弹跟踪。

此外,SpaceX还承接其他国防承包商制造的卫星发射任务。

中国和美国一样,认识到太空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价值。但中国政府同时也在鼓励商业航天发展,并表示希望打造一个规模达到3440亿美元的市场。

“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航天梦从未止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去年在官方媒体上这样表示。

但这条道路并不顺利。

中国尚未解决火箭的关键技术难题,而SpaceX已经做到了。

中国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可靠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中国公司目前仍使用一次性火箭发射卫星。卫星部署完成后,火箭部件要么坠落地面,要么成为太空垃圾。

相比之下,SpaceX的主力火箭“猎鹰9号”具备部分可重复使用能力。火箭的下半部分包含主发动机,能够垂直返回地球,保持完好状态,并再次用于发射任务。这大大降低了成本,也缩短了发射间隔。

正是这种创新,让SpaceX在全球竞争中遥遥领先。根据SpaceX的数据,猎鹰9号已经执行了约500次任务。

但在猎鹰9号开始发射Starlink卫星六年后,中国企业仍未找到应对之策。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麦克道威尔表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在返回过程中必须承受极端高温,还需要稳定受控,并具备在不同空气动力条件下重启发动机的能力。

麦克道威尔说:“问题不只是回收,而是能否在回收后依然保持良好状态,能够再次发射。”

不过,火箭不能重复使用并不是中国面临的唯一障碍。

卫星制造本身就复杂且耗时,即便拥有可重复使用火箭,要建立稳定的发射节奏仍非易事。SpaceX也花了多年才逐步完善这些环节。但专家指出,可重复使用火箭是中国低地轨道卫星网络未来成败的关键。

中国政府资助的“长征八号”原本计划实现可重复使用,但研发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放弃这一方案。

麦克道威尔表示,改进型号“长征八号R”未来可能“成长”为类似猎鹰9号的可靠火箭。

中国政府已经测试了长征系列中近20种火箭型号。

另一个潜在的可重复使用火箭方案,是中国企业蓝箭航天制造的“朱雀三号”。这枚火箭去年已完成一次起飞与回收测试,今年6月进行的另一项测试中,其发动机点火持续了45秒。

第三个可替代方案“天龙三号”在去年遭遇挫折。这枚火箭在原计划进行静态测试时意外升空,随后坠毁并爆炸。

尽管中国企业最早可能在今年取得技术突破,但要实现稳定的发射节奏仍需时间。长期关注中国航天发射的记者安德鲁·琼斯表示:“他们还得解决很多问题。”

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中国在积极推广自己的卫星服务。

中国航天企业正在向那些对依赖Starlink存有顾虑、或希望获得更优惠价格的国家争取市场。

上海空间飞帆技术有限公司表示,正就“千帆”网络的接入服务与30个国家进行合同谈判。

去年,在巴西一名法官因另一家由马斯克控制的公司X的争议冻结了Starlink在当地的资产后,这家公司迅速与巴西签署协议,提供互联网服务。飞帆还与泰国和马来西亚达成了互联网服务协议,并已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本地子公司。

不过,这些服务尚未投入使用。实际上,飞帆发射的90颗卫星中,有13颗未能进入预定轨道高度,原因尚不清楚。

麦克道威尔表示,这意味着这些卫星很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在欧洲空间政策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的若昂·法尔考·塞拉表示,当前谈判中的卫星互联网合同,可能成为经济外交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全球从自由贸易转向更具保护主义和自主性的秩序”的背景下。

他指出,一个国家是否与Starlink签约,将被视为“向美国或中国传递立场信号”。

今年中国的发射数量仍可能创下纪录。

根据官方公告和美国太空军整理的数据,中国的私营和国有企业在上半年已执行了30多次发射任务,节奏明显快于去年。

这些任务将大约150颗卫星和两艘航天器送入太空,覆盖了低轨、中轨以及更远的轨道。

不过,中国企业仍需加快进度,特别是对那些计划中的巨型卫星网络而言,正面临失去无线电频率使用权的风险。

根据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巨型卫星网络在申请频率成功后五年内必须完成一半卫星的发射,七年内必须完成全部部署。

中国的这两个巨型卫星网络目前在这些目标上明显落后。未能按期完成部署的企业,可能被要求缩减规模。

尽管如此,专家们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中国的卫星发射通常会在下半年加快。而技术上的突破也可能彻底改变当前的格局。

麦克道威尔表示,今年和明年或许将标志着Starlink一家独大的局面开始向更加多元竞争的格局过渡。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