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今年 6月该项目的合作方已获得 FDA的 IND批件。该项目有望解决侵袭性曲霉菌感染耐药以及一线治疗效果不佳的难题。目前全球尚无同靶点药物获批上市,全球研发进展最快的同靶点药物已被 FDA授予突破疗法认定。 6. 消化道药物JP-1366:P-CAB产品,其片剂已顺利完成 III期临床试验并锁定数据库,初步数据验证疗效优势,近期将提交上市许可申请。注射剂产品正同步推进I期临床研究,该剂型有望填补国内P-CAB针剂市场空白。JP-1366系列产品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消化道领域的管线布局,巩固公司在消化领域的渠道与推广优势。 7. 新型四价流感重组蛋白疫苗:作为国内首个重组蛋白流感疫苗,项目预计将于 9月份启动 I期临床入组,通过新型佐剂显著提升免疫原性,实现低剂量高效保护,尤其对老年群体具有更优保护率。 8. 布瑞哌唑微球:作为精神领域长效制剂,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针对国内长效剂型渗透率低的现状,该项目凭借更佳的安全性,未来有望满足市场对优质长效精神药物的需求。 二、问答环节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 IL-17A/F项目(LZM012)三期临床数据的具体情况 答:LZM012 的银屑病适应症 III期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司库奇尤单抗阳性对照设计,纳入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按1:1:1 分组接受三种治疗方案(LZM012320mg Q4W;LZM012 320mg诱导期Q4W/维持期 Q8W;司库奇尤单抗标准给药)。关键数据如下: (1)核心有效性验证:主要终点第 12周PASI100 应答率:LZM012 组达49.5%,司库奇尤单抗组为 40.2%,组间差值95%置信区间下限>0%,证明 LZM012 优效于司库奇尤单抗。 (2)快速起效优势:首次给药后第 4周,LZM012 单次注射的PASI75 应答率为 65.7%,高于司库奇尤单抗 4次注射方案(50.3%),证实其快速强效特性。 (3)长期强效持久且给药便捷性高:至第 52周,LZM012 320mg Q4W方案PASI100应答率提升至75.9%,显著优于司库奇尤单抗 Q4W 方案(61.6%);而 LZM012320mg Q8W 方案(12 周后)已延长一倍的给药间隔,其PASI100 应答率(62.6%)仍优于司库奇尤单抗 Q4W 方案。 问:请介绍一下公司 IL-17A/F产品安全性数据相关表现,后续新增适应症开发计划及海外授权预期 答:III期临床数据显示,丽珠 LZM012 整体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药物,且未发现新的不良反应症状。从全球市场来看,该类药物市场较为可观的适应症主要包括银屑病、强直性脊柱炎及化脓性汗腺炎。目前公司已完成银屑病的III期临床试验,头对头司库奇尤达到优效;强直性脊柱炎由合作伙伴鑫康合负责,目前 III期临床进展顺利。化脓性汗腺炎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虽相对较低,但海外市场潜力不小,公司后续将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评估并推进该项适应症的开拓可能性。在海外授权方面,目前已与部分跨国药企(MNC)展开接洽,后续将积极推进相关进程。 问:请问公司小核酸技术平台搭建的考虑与后续计划如何 答:基于小核酸GalNac递送系统在多个治疗领域已验证的临床与商业化价值,同时结合丰富慢病领域产品布局的战略考虑,公司已于去年启动小核酸技术平台建设。该平台以痛风项目为先导,同步构建研发体系并已启动生产线建设。除在研发前端引入成熟分子,小核酸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更体现在后端。凭借先进的修饰技术与开发实力,将分子转化为小核酸药物,完成从小分子到小核酸药物的关键跨越,构建小核酸平台药物开发闭环。 问:公司 2024年 BD共引进 6个新药项目,其中 5个为1类创新药,请问公司 BD项目的主要考量是什么? 答:公司2024年引进的 6个新药项目(含5 个1类创新药)旨在巩固消化道、精神神经等优势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围绕慢病领域快速搭建创新药管线。项目评估遵循四大核心标准:一是注重与现有管线协同性,匹配优势领域商业化渠道及缓释微球等技术平台;二是关注专利壁垒,优先选择上市后具备长专利独占期的项目;三是分析全球在研格局,聚焦竞争结构清晰且差异化显著的靶点;四是综合评估商业化潜力,结合适应症发病率、现有治疗空白及相关监管政策进行研判。 问:请问公司未来哪些产品可能有海外授权的机会? 答:目前公司BD项目海外权益情况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公司拥有产品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如小核酸项目LZHN2408,公司有望推进 FDA申报并探索海外授权;二是公司享有全球权益收益分成机制,鉴于相关产品海外授权需依托公司临床数据支持,部分项目已在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后续海外权益的收益分配条款,公司将获得相关产品海外授权收益。 问:请问公司收购越南 IMP公司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答:作为第一家收购越南上市药企的中国上市企业,丽珠收购越南 IMP 公司主要基于以下三大战略考量:首先是东南亚市场布局,当地医药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政策鼓励创新药引进,注册门槛较低且具备快速通道机制;其次是生产能力整合,IMP 公司拥有越南最多的欧盟GMP 标准生产线,可支撑后续产品技术转移;最后是渠道协同,其在越南当地医院覆盖率高,OTC终端网络完善,将为公司制剂出口提供现成通路,后续双方也将重点推进消化、辅助生殖等领域产品海外销售。 问:我们留意到公司近年在研产品进展加速明显,请问公司在研发效率提升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公司2024年完成研发体系改革后,主要通过三大关键举措提升研发效率:首先,清晰研发布局战略,通过"BD+自研"方式,加速围绕消化、精神强领域和慢病创新药领域的布局,管线搭建已经见到成效;二是完善研发管理架构和模式,成立集团研发总部,实施在研项目分级分类管理,统筹临床、医学、注册等各种资源,保证重点在研项目高效、高质量推进;三是强化在研的"立项-评估-调整"管理体现,保证在研项目聚焦研发战略、动态调整资源投入。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