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168人气号
更多
亿万
富豪
lg
...
lg
...
关注
富豪
要发
lg
...
lg
...
关注
大
富豪
lg
...
lg
...
关注
富豪
俱乐部
lg
...
lg
...
关注
大
富豪
88
lg
...
lg
...
关注
文章
小米为何总遭流量反噬?
go
lg
...
人财富也不断增长。 《2025胡润全球
富豪榜
》中,56岁的雷军以2200亿元财富位列中国第八,同比翻番,首次进入中国前十,位列全球排名第50位。 小米汽车的火热和雷军个人的热度相辅相成—— 雷军个人的优质形象带来了大众对于小米汽车的信任和购买,而小米汽车火热的销量又给雷军个人的成功添砖加瓦。 在不少粉丝眼里,雷军是一名难得的“实干家”。 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雷军也提到小米自创立至今12年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改造传统制造业,实践、丰富“互联网+制造”,推动商业社会的效率革命,以实现最大化的用户利益和社会经济运转效率。 雷军做得很多的,实际上是用互联网思维,高举高打地重塑了传统制造业的营销方式。 从小米做手机开始,雷军的各种夸张言论就不绝于耳。 无论是“三年内冲击全球第一”,还是“硬件净利润率不超过5%”,甚至是“小米消灭了中国山寨手机”,都成为了小米手机成功的注脚。 然而,在过度拔高的消费者期待之下,小米手机屡屡出现的新闻却是,屏幕和摄像头的虚假宣传,手机后壳松动等一系列品控问题,以及通过仅释放部分库存和限时抢购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 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米都处于毁誉参半的境地,连带着雷军也是同样伴随着种种争议。 企业和企业家的强绑定是一把双刃剑。 以马斯克为例,不少购买特斯拉的人,是折服于马斯克的个人魅力。 但当马斯克出现负面新闻,民众的更多情绪也反扑向了特斯拉,以至于砸车、开盒事件频出。 现如今,小米和雷军似乎也面临类似的境地。 现如今的小米手机已经和雷军逐渐解绑,但小米汽车却和雷军强绑定,因此小米汽车的问题最终都直指雷军本人,各种问题大家也倾向于直接找雷军解决。 也是因此,现在能拯救小米品牌和雷军个人的,只能是雷军自己。 在3月底的事故之后,雷军暂停了发博和打卡,而在最近,雷军直接修改了微博设置,只允许100天以上的粉丝评论。 而这样的沉默,伤害的恰恰是过去对于雷军给予更多信任的消费者。 这样的事件在小米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是往复出现。 路人由于对雷军的钦佩或赞许成为粉丝,进而购买产品,但激进的宣传策略又伤害部分消费者,最后遭到部分反噬。 而这样的标签一旦带上,就很难再被摘下。 一直以来,小米都给人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感觉。 在这种品牌打造的背后,是从做手机开始,小米一以贯之夸张的宣传策略。 在小米过激的宣传策略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钱无法买不来时间,产品开发如此,品牌打造也是如此。 去年5月,小米SU7早已开始交付,雷军却自爆,SU7 “还没跑完全生命周期路测”,而对于造车大厂而言,这基本都是要在交付之前完成的。 这不仅暴露了雷军对于宣传的不谨慎,同样也体现出了小米的激进。 不论是出于对于手机业务的担忧,还是对于汽车业务的自信,小米对于汽车业务的激进几乎是致命的。 相比手机行业的快消属性,汽车行业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高门槛要求更严苛,过度依赖营销而忽视技术沉淀,这种反噬只会更加严重。 03 结语 小米及雷军的遭遇,并非只是单一企业的信任危机,而是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期的缩影。 过往,新能源车行业几乎都以“流量至上”,续航虚标、功能缩水等夸大宣传的问题屡见不鲜,技术名词滥用、概念过度包装等也频频出现。 这样的夸大营销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不无关系,由于产品渐趋同质化,车企只能在营销上各显神通。 也是因此,早从2021年开始,这种“浮夸炒作风”早已被多次批评,但仍旧屡禁不止。 短期来看,这样的营销策略虽然能够吸引眼球,但长期损害品牌价值与行业健康发展。 无论是小米,还是其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想要真正从激烈竞争中突围,最需的,是要回归汽车工业的本质——安全、可靠与用户体验。(全文完)
lg
...
格隆汇
昨天16:06
乐善好施的巴菲特虽与首富宝座失之交臂 但诠释了一种有影响力的人生
go
lg
...
共同发起“捐赠誓言”计划,呼吁其他超级
富豪
承诺捐出至少一半的财富。目前加入该计划的知名人士包括马斯克、马克·扎克伯格和拉里·埃里森,埃里森在加入时发表声明称“沃伦·巴菲特亲自邀请我撰写这封信”。 当巴菲特发起该誓言计划时,他进一步提高了标准,承诺在有生之年或去世后将超过99%的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这位传奇投资者在当时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和我的家人在履行这项99%的捐赠承诺时,不会放弃我们所需或所欲的任何东西。” “如果我们将超过1%的财富用于自身,”他在信中写道,指的是伯克希尔股票,“我们的幸福或福祉都不会因此提升。相反,剩下的99%可以对他人健康与福祉产生巨大影响。” 去年,他在致伯克希尔股东的信中详细阐述了去世后剩余财富的分配方案。他的三个子女霍华德、彼得和苏西将负责捐赠他的剩余股份,且所有决策必须达成一致。此外,他确认盖茨基金会将在他去世后停止接受捐赠。盖茨上周宣布,盖茨基金会将把支出翻倍,并在2045年停止运营。 目前尚不清楚他计划留给子女的非慈善资本有多少。他的妻子苏珊在2004年去世时,在遗嘱中给每位子女留下了1000万美元,巴菲特称这是他们首次给子女的大笔赠予。他曾称世袭财富是“精英选拔制的敌人”。 “这些遗赠反映了我们的信念:极其富有的父母应留给子女足够的财富,让他们能够做‘任何事’,但不应多到使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巴菲特在股东信中写道。
lg
...
金融界
05-16 09:16
顺我者富 逆我者贫——解读特朗普税改案利益分配链
go
lg
...
博弈中的“赢家”和“输家”。 赢家超级
富豪
根据众议院税务委员会周三凌晨通过的草案,富人不仅逃过了税率上调,在遗产继承方面也获得更多税务优惠。 众议院共和党人在文本中删去了特朗普政府有关将超高收入人群所得税税率从37%上调至39.6%的提议。相反,富裕家庭将受益于更高的遗产税免税额。2025年起,个人免税额度将升至1500万美元,夫妻则为3000万美元,且今后将随通胀调整。与此同时,特朗普时代实施的减税政策将被永久化。 小企业主 草案将“穿透实体”(如个体经营者、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的所得税扣除比例从20%提高至23%,并扩大可适用范围,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税负。所谓“穿透实体”是指企业利润由个人纳税人直接申报的经营结构。 私募股权公司 尽管特朗普曾承诺废除,但长期被诟病的“附带权益税收宽减”仍然保留,继续惠及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与房地产合伙企业。此外,私募股权行业还获得了更大力度的利息支出抵扣政策支持。附带权益(carried interest)指私募基金管理人因投资获利而取得的一部分收益在美国税制下通常按资本利得税率(低于普通所得税率)征税,长期被批评为对高收入金融从业者的特殊照顾。 本土汽车经销商 草案规定,至2028年年底,为购买美国产汽车所支付的车贷利息中,每年最多1万美元可作为税前抵扣。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个人和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夫妻,抵扣额度将逐步递减。该项措施预计将使政府税收收入减少570亿美元。“税前抵扣”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前,先将相关支出(如贷款利息)从总收入中扣除,从而减少纳税金额。 制造企业 草案恢复了多项对制造企业有利的税收条款,包括生产设施升级的加速折旧、以及研发支出税收抵税,此类条款获得美国制造商协会支持,不过这些优惠措施均为临时性,并非永久实施。 老年人与小费收入者 草案规定:对65岁及以上纳税人的标准抵扣额将上调;同时,小费与加班工资将免征所得税。上述条款将于2028年后失效,并设有成本控制机制。 至2028年年底,儿童税收抵免将从现行的2000美元提高至2500美元。新生儿父母还可以为婴儿开设由政府初始出资1000美元的“MAGA”投资账户。“MAGA”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缩写,为特朗普竞选口号,此类账户旨在鼓励家庭储蓄与早期投资。 输家低收入群体 为弥补减税造成的收入损失,共和党提议削减针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医疗补助(Medicaid)、食品券等。共和党众议员拟对年龄不超过64岁、身体健全的Medicaid受益人设立“强制就业”要求,并要求他们承担更多医疗费用。 此外,共和党还计划削减“美国补充营养协助计划”(SNAP,简称食品券计划),包括提高现有的工时要求。从2028年起,各州将被要求承担部分食品福利支出,而目前这些支出由联邦政府全额承担。 高税州居民 来自纽约、新泽西、加利福尼亚等州的议员呼吁提高州税与地方税(SALT)抵扣上限,现有上限原为特朗普2017税改中设立的1万美元。新草案拟将上限提高至3万美元,但仍远低于部分议员的要求。 由于共和党在众议院仅有微弱多数,失望的高税州议员如果投下反对票,仍有可能阻止法案通过。众议院议长约翰逊表示,有望在本周三就SALT达成妥协。而筹款委员会主席杰森·史密斯则称,3万美元上限已覆盖高税州90%以上选民。 如果无新立法,现有的抵税上限将于年底彻底终止。 清洁能源产业 共和党计划回撤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中的多项气候激励措施,清洁能源行业将受到打击。 包括太阳能(4.450,0.02,0.45%)电池板及其他清洁能源系统在内的税收抵免将逐步取消,同时被取消的还包括风能、太阳能及其他清洁电力项目的投资与生产税收抵免。此外,与核能与氢能生产有关的税收激励也将一并被逐步废除。 电动车制造商 草案将取消最高达7500美元的电动车消费者购车税收抵免,特斯拉、通用汽车等电动车企将受到打击。此外,草案还计划取消二手车与商用电动车的相关税收减免。 精英大学 特朗普政府和共和党动用税收法案来对抗哈佛、哥伦比亚等精英名校。拥有500名以上学生、且人均校产超过200万美元的私立大学,净投资收益税率将从现行的1.4%上调至21%。这一变化将影响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与麻省理工等顶尖学府。 人均校产在75万至125万美元的学校对应税率为7%,超过125万美元但低于200万美元的学校税率为14%,宗教类院校豁免。 移民 草案中的多项条款将提高移民群体的税收负担。其中包括对向境外汇款设立税率5%的新税种。许多在美移民会定期向原籍国的亲属汇款。美国公民可申请相应的税收抵免以抵消这部分成本。 此外,草案还将限制部分移民获得健康保险保费税收抵免的资格。根据提案,获准庇护或临时保护身份(TPS)的移民将无法再申请该类税收补贴。
lg
...
金融界
05-15 08:06
长和主动回应巴拿马港口交易!
富豪
李嘉诚是如何陷入中美争端的?
go
lg
...
河”时,这一言论引发一连串事件,使香港
富豪
李嘉诚卷入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拥有巴拿马运河沿线的两个港口业务。在特朗普错误声称该战略水道由中国运营后,李嘉诚的企业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政治压力。 今年3月,长江和记宣布将向由贝莱德主导的财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其中包括巴拿马运河的运营权。此举得到特朗普的欢迎,但却激怒了中国政府,目前正对该交易是否违反反垄断规定展开调查。这项交易原定于4月2日签署,但已被推迟。 长和5月12日晚发声明称,原本计划在5月22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上讲述港口交易的情况,但鉴于近日不断有股东及传媒查询,特此作出回应。该集团星期一主动发声明回应,强调交易绝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规的情况下进行。 巴拿马运河港口交易的背景是什么? 长和旗下子公司控制着巴拿马运河周边五个港口中的两个,该运河处理全球约3%的海运贸易。巴拿马政府最初在1998年将港口特许经营权授予该公司,并于2021年续约25年。 这一安排原本没有问题,直到特朗普开始关注该水道。他声称美国将运河运营权交还巴拿马是“愚蠢之举”,并对使用水道的费用表示不满,同时错误宣称中国掌控了运河。中国通过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在拉美影响力日益上升,引发了美国两党政府的共同担忧。 分析师表示,长和为这笔交易谈下了不错的价格——仅出售部分港口资产就将获得190亿美元现金,几乎等于交易公布前整个集团的市值。 交易公布两天后,特朗普在国会演讲中声称,其政府“已开始”重新掌控巴拿马运河,并提到了这笔交易。 中国方面对此交易作何反应?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在3月中旬指示国有企业暂停与李嘉诚及其家族相关的企业开展新的合作。此前,中国驻香港最高机构曾表达对该交易的不满,引用港媒《大公报》的评论文章,警告企业“站队要谨慎”,并呼吁“伟大的企业家应做爱国者”。 据悉,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内的多个中国政府机构正在审查该交易,评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反垄断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3月27日表示:“中国一贯坚决反对滥用经济胁迫手段,侵犯他国合法权益。” 长和在5月12日重申,该交易必须获得相关法律和监管批准后方可推进。 为何李嘉诚的巴拿马港口交易令中国震怒? 这并非李嘉诚首次因商业行为激怒北京。早在2015年,当他在集团重组过程中将长和和长实置业注册于开曼群岛,并出售部分中国大陆物业时,就曾遭中国官媒批评。 中国能对李嘉诚施加什么影响? 影响力有限。李嘉诚多年来持续减少对大中华区的业务依赖。他旗下集团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收入仅占整体的12%。此外,其私人投资公司Horizons Ventures也主要投向海外。 此外,出售港口可带来190亿美元现金,这笔巨额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对冲未来可能失去的中国国企业务机会。 李嘉诚是谁?他是如何积累财富的? 李嘉诚现年96岁,是香港第二富有的人。截至5月中旬,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他的财富达307亿美元。他在长和及其地产子公司长实集团的股份,占其财富的40%。他还持有加拿大能源公司Cenovus Energy Inc.和Zoom Communications Inc.的股份。 李嘉诚于1928年出生在中国大陆,二战期间随家人逃难至香港地区。父亲去世后,年轻的李嘉诚辍学打工,之后创业成为塑胶花制造商,并逐步转向房地产投资。曾有一段时间,香港每七套私宅中就有一套由其旗下长江实业开发。 他的发迹过程与香港经济腾飞相呼应,因其卓越的商业头脑,被誉为“超人”。他善于在中西之间游走,成为香港作为中西桥梁角色的象征。
lg
...
超启
05-14 19:46
身价达479亿元!西北大学女副校长拿下陕西首富,背后藏着中国最大胶原蛋白护肤产品公司,去年暴赚20亿元,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大涨超过65%
go
lg
...
5亿元排在全国第196位,位居陕西地区
富豪
第三。当时隆基绿能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位居陕西豪富第一;隆基的另一创始人李春安位居第二。但是随着光伏行业整体业绩下滑,隆基绿能股价不断走低,截至5月12日收盘,隆基绿能市值为1166亿元,仍居陕西上市公司首位,但光伏行业波动致其创始人财富缩水。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二人最新持股市值跌至223亿元,隆基绿能李春安目前总身家大约342亿元。而布局重组胶原蛋白皮肤护理赛道的巨子生物股价不断走高,自2025年以来,巨子生物从49.9港元的位置一路暴涨,目前涨幅已经65%,公司总市值暴增348亿港元。在这一退一进之间,高校里走出的范代娣与严建亚后来居上,晋升为新一任陕西首富。 背后藏着中国最大胶原蛋白护肤产品公司 范代娣今年4月刚出任任西北大学女副校长,西北大学为教育部与陕西省政府共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 资料显示,巨子生物由严建亚及其妻子范代娣成立于2000年。范代娣是正经的科班出身,她于1966年出生于陕西农村,后考入西北大学,并顺利获得无机化工学士学位,三年后又拿下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生物化工专业第一位女博士,即进入西北大学工作,历任化工学院副院长、院长。其丈夫严建亚今年也是59岁,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工系。二人应是因西北大学化工学院而结缘。 2000年,范代娣带领团队突破基因工程技术,成功研发出类人胶原蛋白,次年即申请国内首个重组胶原蛋白专利。2001年,她与丈夫共同创立巨子生物,2009年,巨子生物创立了“可丽金”品牌,主要功效为抗衰、皮肤保养及修护;2011年推出了“可复美”品牌,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二类械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自2019年起,巨子生物成为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也是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大重组胶原蛋白产能的企业之一。2022年11月,该公司在港股上市。 去年暴赚20亿元 2024年年报显示,去年巨子生物实现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57.2%;实现归属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1%,公司毛利率达到82.09%。 2024年,可复美实现销售收入为45.42亿元,同比增长62.9%,占总营收的比重从上年的79.1%上升至82.0%。不过可丽金收入占比却从2019年的50.1%下降至2024年的15.2%。具体来看,线上渠道是巨子生物主要营收阵地。2024年DTC店铺线上直销营收达到35.87亿元,占报告期内总收入的64.8%。而公司为了产品推广,营销投入颇多,在各大线上平台,关于可复美的种草笔记随处可见;与贾乃亮、李佳琦等头部主播也有较多合作。 上市以来范代娣家族可获分红13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赚钱能力极强巨子生物的在近一年之内先后两次大规模融资,资本运作频繁。 2024年5月,巨子生物刚以49.4港元/股的价格先旧后新配售3322万股股份,募资16.41亿港元。 2025年4月17日早间,巨子生物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计划先旧后新配售3500万股,每股配售价66.65港元,募资23.33亿港元,募资净额22.94亿港元。或受融资消息影响,巨子生物17日大幅低开,收跌2.1%,报72.1港元/股。 巨子生物这两次融资总金额已接近40亿港元。而巨子生物2024年一年赚了20亿,账上还躺着40亿现金,似乎并不“缺钱”。最新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1.42%,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40.3亿元。 不过赚来的钱大部分被分掉可。在新一轮融资的同时,巨子生物公告将派发0.59元/股的末期股息以及0.6元/股的特别股息,2024年总分红金额约12.3亿元,占了净利润的60%。Choice数据显示,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金额达23.18亿元,预计范代娣家族可获分红13亿港元。
lg
...
金融界
05-13 15:56
西北大学女副校长成陕西首富!持股市值超450亿元,身家超隆基绿能李振国、李喜燕夫妇
go
lg
...
5亿元排在全国第196位,位居陕西地区
富豪
第三。 不过,5月12日收盘,隆基绿能市值为1166亿元,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二人最新持股市值跌至223亿元,隆基绿能李春安目前总身家大约342亿元。严建亚、范代娣夫妇成功坐上陕西首富宝座。 西北大学官网资料显示,范代娣出生于1966年1月,今年59岁,陕西蒲城人,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系博士毕业后,便进入西北大学工作,历任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院长。今年4月,范代娣出任西北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 2000年,范代娣用基因工程技术高密度发酵生产的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宣告问世。2001年,范代娣申请了中国第一个重组胶原蛋白发明专利——“一种类人胶原蛋白及其生产方法”。同年9月,范代娣夫妻二人创立了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三角防务的前身则是由严建亚创立。2002年,严建亚创立西安威力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为西安三角防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并自2015年9月起担任三角防务的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范代娣与严建亚夫妇两人为西北大学校友。范代娣1988年7月获得中国西北大学无机化工学士学位,并于1991年7月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而严建亚于1988年7月于西北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
lg
...
金融界
05-13 10:46
盖茨慈善捐赠遭质疑:“我已经听了15年,他每年的财富都更多”
go
lg
...
也是一大笔钱。” 批评人士还将盖茨其他
富豪
进行了比较,他们的慈善活动也面临着类似的质疑。一位评论者说:“反正这毫无意义。他是在购买影响力,而不是捐钱。” 盖茨曾表示,他受到巴菲特和19世纪实业家安德鲁·卡内基等慈善家的启发,他承认自己的捐赠方式是出于紧迫性。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他说:“这真的很紧急。如果我们不追求永久,我们可以花更多的钱,我知道这些支出将符合我的价值观。” 根据盖茨的说法,他的基金会已经为健康和发展项目分配了1000亿美元,并计划在未来几十年根据市场和通胀情况再投入2000亿美元。然而,批评者认为,考虑到他的财富规模和慈善事业中经常使用的复杂结构,这些捐赠的真正影响可能很难衡量。 尽管存在质疑,盖茨仍然坚持他的愿景,他在博客中说:“当我死后,人们会说很多关于我的事情,但我下定决心,‘他死时很富有’不会是其中之一。”
lg
...
金融界
05-13 08:36
川普大變臉
富豪
稅即將來襲?
go
lg
...
rkets 億滙每日新聞 川普擬加收“
富豪
稅” 美國總統川普提出了一項引發廣泛關注的新經濟方案,其中最具爭議性的內容是對高收入群體加稅。 這項提議標誌著川普在稅收政策上的重大轉向,也反映出共和黨內部在經濟政策上的深刻變革。 據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正在積極推動為年收入超過250萬美元的個人或年收入500萬美元的夫婦設立新的39.6%稅率等級,這一稅率將恢復到2017年減稅政策之前的水平,實質上逆轉了川普第一任期內的標誌性政策成就。 目前美國最高稅率為37%,這一調整意味著最富裕的美國人將面臨更高的稅收負擔。 川普的這一立場得到了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公開支持,盧特尼克表示他“贊成”總統的這一舉措。 為何要加推「
富豪
稅」? 這場稅收改革的討論正在共和黨高層密集展開。 據報導,川普週三與眾議院議長邁克·詹森通電話時詳細闡述了他的稅收觀點,同時重申支援取消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經理長期享有的附帶權益稅收優惠。 這一特殊稅收優惠的取消將直接影響華爾街金融精英的利益。 密蘇里州共和黨眾議員傑森·史密斯作為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計劃在本週五與川普會面,預計將向總統保證即將出臺的稅收法案會充分體現其政策優先事項。 然而,關於法案的具體內容仍在激烈討論中,特別是是否擴大個人稅法中小企業收入免稅範圍等細節尚未確定。 川普推動增稅的背後,是共和黨面臨嚴峻的財政壓力。 眾議院共和黨人正在起草一項規模龐大的稅收一攬子計劃,該計劃不僅要延長2017年的減稅措施,還包括取消小費稅和加班費稅等新承諾。 這項被川普稱為「美麗法案」的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支援,而共和黨領導層在削減醫療補助等福利專案上難以達成共識,這使得川普不得不尋找替代方案。 提高高收入者稅率看似成為了一個可行的選擇,儘管這與共和黨長期堅持的減稅理念背道而馳。 川普的這一舉動充分展現了他對共和黨的重塑能力,將傳統的保守主義政黨轉向更具民粹色彩的政策方向。 共和黨內部分歧 共和黨內部對這一提案的反應呈現明顯分歧。 眾議院方面態度相對開放,奧克拉荷馬州眾議員凱文·赫恩表示「只要總統提出要求,我們都會考慮」,證實新的最高稅率和取消附帶權益稅收優惠正在討論之列,但同時強調尚未達成最終協定。 相比之下,參議院的態度更為謹慎。 愛達荷州參議員、參議院財政委員會共和黨領袖邁克·克拉波公開表示對增稅“並不興奮”,但他承認國會兩院有不少人支援這一想法,並暗示如果川普堅持,共和黨人將不得不認真考慮。 這種分歧反映出共和黨在川普影響下正在經歷的政策轉型陣痛。 這項稅收改革提案的政治影響不容小覷。 一方面,對富人增稅可能損害共和黨傳統金主的利益,並可能導致資本外流; 另一方面,這一政策轉向有助於川普鞏固其中下層選民基礎,特別是在即將到來的大選前夕。 華爾街已經對此作出反應,部分金融界人士擔憂這將改變美國的投資環境。 與此同時,民主黨人可能會抓住這個機會,指責川普的政策反覆無常。 但不可否認的是,川普通過這一舉措再次展示了其打破常規的政治風格,將共和黨引向一個更加民粹主義的方向。 這場關於稅收政策的辯論不僅關乎財政收入,更將成為檢驗川普對共和黨控制力的重要指標,其結果將深刻影響美國未來的經濟格局和政治生態。 其他數據、會議及事件概覽 美國經濟數據:本週二將公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本週四將公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川普:處方藥和藥品價格幾乎將立即降低30%至80%。 川普:將大幅增加與印度、巴基斯坦的貿易。 阿裡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電商和雲+AI」是阿裡巴巴兩大核心戰略方向。 中國乘聯分會:4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90.5萬輛,同比增長33.9%。 (請注意: Moneta Markets 億滙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 #美國 #
富豪
#川普 #稅收
lg
...
MonetaMarkets亿汇
05-12 12:34
特朗普:赶紧买股票!比尔盖茨宣布全捐!
go
lg
...
4.15亿美元。特朗普更是炫耀他的一位
富豪
朋友更是一天就赚了25亿美元。 这引来了美国散户投资者的吐槽:“如果你在白宫里,出来后没有成为超级大富翁,那你就是这个星球上最愚蠢的人”;“市场就像一个关系户的赌场,而普通人只是赌桌上的傻瓜”… 继94岁巴菲特宣布年底退休后,69岁的比尔·盖茨宣布将捐出几乎全部财富。 1 比尔盖茨宣布将捐出几乎全部财富 比尔·盖茨昨天发文宣布,未来20年,将通过盖茨基金会捐出其几乎全部的财富,用来挽救和改善世界各地的生命。到2045年12月31日,盖茨基金会将永久性关闭。 今年正值该基金会成立25周年,已累计捐赠达1000亿美元,沃伦·巴菲特的慷慨解囊对此功不可没。 有网友说是为了避税,也有观点认为:根据美国税务政策中心测算,通过捐赠获得的税务减免仅占其总资产的0.8%-1.2%,远低于直接继承或投资避税工具的收益。 比尔盖茨表示:“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人们可能会对我有很多评价,但我决心不让‘他去世时仍然很富有’成为其中之一。当前有太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不应该把本可以用于帮助他人的资源据为己有。” 盖茨目前有大约1%的微软股票,同时在美国拥有25万英亩的农田,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农场主。福布斯实时数据显示,其净资产为1088亿美元,位列全球
富豪榜
第13位。 盖茨在2022年时曾宣布,自己最终会把几乎所有的财产捐给基金会,从全球
富豪榜
上彻底退出。 盖茨今年在与播客主持人拉杰·沙马尼的对话中,公开过他对财富传承的最新看法。 盖茨称,他的孩子们得到了很好的成长和教育,但继承的财富会“低于总资产的1%”,因为他认为给更多的钱对他们没有好处。 他强调:“这不是继承王朝,我也不要求他们经营微软,我希望给他们机会创造自己的收入和成功。” 盖茨表示希望子女能凭借自身能力成为重要的人,而非被父辈难以置信的运气和财富所掩盖。他也指出,那些靠科技白手起家的
富豪
们,不会太倾向于建立“家族王朝”。在捐赠遗产方面也更激进,更愿意捐出财富本身(而不只是利润部分)去帮助那些最有需要的人。 2 比尔及梅林达盖茨信托基金会 现身多家A股上市公司10大流通股东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基金主要公众人物是比尔·盖茨、梅琳达·盖茨以及沃伦·巴菲特。 2010年时,比尔盖茨与老友巴菲特一同发起“捐赠誓言”行动,呼吁全球
富豪
将大多数(超过50%)的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 截至2024年,包括马斯克、奥尔特曼、扎克伯格、保罗·艾伦、布隆伯格等200余名
富豪
已经签署誓言。 截至2024年底,巴菲特连续五年蝉联美国
富豪
捐赠榜第一名,巴菲特的终身捐赠总额高达620亿美元,占其总身家的30%。 股神巴菲特的慈善捐赠大部分都捐给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自2006年以来,巴菲特已向盖茨基金会捐资500亿美元,是基金会最大个人捐赠者。 值得一提的是,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也在A股低调布局。其在2004年获得中国QFII资格,2020年基金会获批参与A股上市公司股份定增的认购。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比尔·盖茨基金现身卫星化学、北新建材、新泉股份、神马电力四大A股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 一季度新进新泉股份、神马电力;减持北新建材;对卫星化学持仓不变。截至一季度末,持有3561万股卫星化学,持仓市值8.19亿元;持有1045万股北新建材,持仓市值3.04亿元;持有561万股新泉股份,持仓市值2.65亿元;持有159万股神马电力,持仓市值0.45亿元。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A股4月开户数据出炉了! 2025年4月,A股新开户数突破192万户,对比2024年逐月的开户数,高于去年的7个月份。 开户数的变化,反映了市场温度和投资者的情绪变化。 从数据看,2024年924行情催化下,2024年10月份开户数高达684万,达到数据峰值。 大量投资者跑步入场给市场带来流动性,相比此前的持续阴跌,2024年10月市场情绪出现明显修复。 2025年春节以来,DeepSeek爆火中国资产迎来重估,全球资金涌入中国市场,股市情绪再度迎来改善。 今年2月份和3月份,A股新增开户数分别为283万和306万,仅次于2024年10月的史诗级暴涨行情。 4月以来,在特朗普关税冲击下,虽然全球市场出现史诗级动荡,但A股开户数还是稳住了。 今年4月,192万新增开户数,同比增长约30%,超过去年7个月份。该数据表明,市场整体情绪仍处于向好修复的过程中。 A股开户数的稳定,离不开政策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背景下,以中央汇金、险资为代表的机构持续入场A股托底,外加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实施,投资者也转变了思路。 与以往不同的是,不少投资者从过去的追涨杀跌,转变为左侧逆向投资。有券商机构数据透露,市场动荡之下,个人投资者资金整体呈现净流入状态。 此前私募大佬林园曾经表示,A股处于牛市初期,但市场信心的修复就像大病初愈,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近期管理层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对A股也是呵护有加,新开户数的稳定增长的确也应证了市场情绪仍在逐步向好。 展望未来,外资机构高盛继续维持对中国股市增持的评级。 高盛表示,中国股市保持韧性,原因包括美元走弱、经济增长强劲以及国内政策支持。高盛维持对中国股市的“增持”评级,并上调2025年每股收益预测,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点位分别上调至78点和4400点,这意味着其潜在回报率分别为7%和15%。 高盛还将全年南向资金净买入额的预期从750亿美元上调至1100亿美元,原因包括资金从美国流向中国、H股的成长性与估值优势,以及新股IPO和“回归”上市推动南向可投资范围扩大。
lg
...
格隆汇
05-09 15:46
比尔·盖茨决定加快捐出全部财富: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让最贫困儿童死亡,但未来20年还是会更好
go
lg
...
最初是“捐赠誓言”时代,数百名全球超级
富豪
承诺捐出一半以上财富用于慈善;之后是“有效利他主义”新兴运动;再之后则是一个极端财富时代,特征已不再是利他,而是浮夸。 2021年盖茨夫妇离婚后,梅琳达最终离开基金会,另起炉灶成立自己的慈善机构;巴菲特最近宣布,将其大部分剩余财富交由子女管理的慈善信托处理,不再在身后向盖茨基金会追加捐款。 新冠疫情过后的几年中,外援呈缓慢下降趋势;而据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马克·苏兹曼最近在《经济学人》上撰文称,今年则是“彻底坠崖”。 在实际操作层面,进展也颇为曲折,特别是在疫情紧急状态之后,许多常规疫苗接种计划被暂停,世界最贫困国家集体陷入严重债务危机。 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占比,在1990年至2014年之间减少近四分之三,但之后几乎没有下降。 盖茨和他的团队表示,现在正是全力以赴的时刻——既因为疫情后带来的巨大缺口和特朗普造成的打击,也因为目前正有许多生物医学工具和其他挽救生命的创新产品在研发中,还因为人工智能的潜力,这正是盖茨反复提及的主题。 他们甚至激动地描绘了一个“基金会已不再必要”的世界。这个世界听起来令人向往。 但面对如此多的障碍,这个世界真的可能实现吗? 在4月下旬的两天里,我与盖茨就他的慈善事业的现状和遗产进行了交谈,回顾其成就与失落,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以下是对这些对话的编辑和节选版本。 期间,盖茨语气积极且信心十足,有时甚至带着一种过于坚定的断言,坚信未来几十年将带来比他回顾中所称的“奇迹时期”更为深刻的全球发展飞跃。 一、“数百万额外儿童死亡” 我们来谈谈现在这个时间点。特朗普政府彻底背弃对外援助,不仅让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困境,也使全球大多数国际机构措手不及。形势有多严重? “你可以说这个宣布不算及时。在过去25年里,我们取得的成就远超我——或我认为任何人——的预期。世界发明了新工具,我们把它们变得便宜,并推广开来。我们把儿童死亡人数从每年1000万减少到500万。接下来的20年,能否再减一半? 答案是:绝对可以。 但现在情况非常怪异:在未来四年,或者八年,我也不确定,投入到这些事业的资金实际在减少,而且减得远超我预期。在儿童死亡方面,未来几年原本应从500万降至400万,但现在,除非出现重大逆转,我们很可能会从500万回升到600万。 每年会多死100万儿童。 但这也不代表会回到1000万。而在2000年,当每年有1000万儿童死亡时,人们是否意识到该有多糟?远不如我希望的那样。 你必须亲自去非洲,看看疟疾高发季的病房。或者看看那些发育迟缓的孩子。过去25年的惊人成果,并没有像应有的那样引起广泛关注。 这也意味着,当人们削减这些项目时,他们会注意到吗?他们砍掉了莫桑比克加扎省的资金。那本来是用来买药的,好让母亲不把艾滋病毒传给婴儿。但这些做出削减决定的人对地理极度无知,以为那是加沙地带,还以为是发放避孕套。 他们会去见见因为资金被砍而感染艾滋的婴儿吗?多半不会。 所以你说,好吧,会是数百万…… 你是说,数百万额外死亡? 是的,由于这些削减,将会有数百万儿童额外死亡。 你对这种冷酷感到意外吗? 美国国际开发署资金的削减令人震惊。我原以为会削减20%左右。结果现在是削减了80%。是的,我完全没料到。我想没人料到。没人想到行政部门会在没有国会参与的情况下,削减PEPFAR或脊髓灰质炎的资金。我也没想到他们会动摇艾滋病毒研究和试验网络。我们会尽力扭转这种局面。我会去游说。但这确实是强烈的逆风。 国会会做什么? 我与国会的历史经验是他们一直非常支持。在特朗普首次担任总统期间,他和预算办公室主任拉斯·沃特说要削减PEPFAR,但国会根本不理会。 但现在情况不同。这次削减太剧烈,即使我们恢复部分资金,也很难挽回。 我不认为未来每届政府都会不断削减这些项目。我认为这只是四到六年的中断。从20年这个尺度来看——我仍然相信我们会削减儿童死亡率,尽管面临这些挑战,因为“黄金法则”并没有被废除。 你确定吗?我担心人道主义冲动正在减弱,被更加功利的自利取代。 我的乐观没有被动摇。你可以说,这不仅是过去四个月的事。这显然是疫情之后的现象。我们的运动巅峰期是什么时候?2008年?2015年?但我不认为这是根本性的变化。只是有些人开始关注其他事情。如果让他们看到这些现状,他们还是会关心儿童的死亡。 而科学——谢天谢地——不会倒退。我们发明出这些工具,这就是永久性改变:儿童不再营养不良,女性不再大出血而死,女孩不再感染艾滋病毒。核心的问题是:发达国家推动的人工智能创新是否能够降低一些健康成本,从而缓解资源紧张,也让人们基本的慷慨之心得以回归? 这种道德逻辑无可辩驳。 我认为解决结核病是有道理的。我的意思是,不解决结核病是犯罪。不解决艾滋病是犯罪。不消灭疟疾也是犯罪。 但这些话在盖茨基金会创立之前也都是真实的,只是当时人们做得更少,对吧? 是的,但那些受这些病折磨的贫困国家没有资源,也没有能力组织研发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失灵。 我们出现了,说:我们会把这笔钱用在这些地方。我们确实拉到了一些合作伙伴,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消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把你、梅琳达和基金会看作是一种价值观象征,是如何使用巨大财富的榜样。后来出现了“有效利他主义”,他们更激进地追求每一美元的最大人道效益,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转向关注一些不同的议题,比如星际殖民或鸡的福利。现在的世界首富是谁?埃隆·马斯克。而他几乎没有为世界贫困人口做出什么捐赠。 他就是把美国国际开发署预算砍掉的人。他没去参加那个周末的聚会,就把它丢进了碎纸机。 技术上他仍是“捐赠誓言”的签署人,但我没看到他真正履行这个承诺的证据。 “捐赠誓言”的一个奇怪之处是,直到死也可以才履行。所以,谁知道呢?他未来也许会成为伟大的慈善家。但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要让最贫困儿童死亡。 编注: 比尔·盖茨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世界首富导致世界最贫困儿童死亡的画面实在不堪入目”。盖茨表示,斯克根本不了解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职责和运作方式。他指出,马斯克取消了对莫桑比克加扎省一家医院的资助,这家医院本用于阻止女性将艾滋病毒传染给婴儿,而马斯克误以为美国是在向中东加沙的哈马斯提供避孕套。盖茨说:“我真希望他能亲自去看看那些因为他砍了资金而感染艾滋病毒的孩子。” 我担心的不止是美国的情况。美国在人道援助中占比很大,所以特朗普的削减特别具有破坏性。但实际上,几乎全球范围都在削减。 是的,英国的援助预算曾占GDP的0.7%,在保守党领导下降到了0.5%,而现在——令人震惊地又降到了0.3%。德国也提议削减援助预算。法国也面临严重的预算问题。援助在全球范围都被压缩。 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这并不是因为人们有意针对这些领域,说他们不在乎。我反而希望是那样,那样我们还能正面对话:关于儿童死亡,关于“黄金法则”。 但在欧洲,他们一直有预算困境: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金和医疗支出上涨,税收意愿却有限,问题就更大。再叠加上乌克兰战争带来的新增国防开支…… 以基尔·斯塔默为例,他要飞去见特朗普前一天,还得表现出对国防的重视。他在开会时说,好吧,我们如何把国防开支从2.1%提高到2.3%?有人就提议,可以把援助预算从0.5%砍到0.3%。 没有人站出来说,那些打不到疫苗的孩子怎么办? 而且那还是中左翼政府。在英国,民间社会在这些议题上的影响力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强。工党为这个运动的巅峰期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这个决定特别让人意外,也有些令人失望。 你说得对,一个人若带头说“我们不想援助”——集体层面上就会削弱他人援助的意愿。当每个国家都决定,只照顾自己,就会推动其他国家也这么想。所以我很遗憾看到国防预算增加,因为那笔钱既没有改善本国人类福祉,也无法帮助全球最贫困人口。这是个悲剧。 二、“说这项工作已经结束是非常危险的” 你去年在基金会年报中写道:“全球健康繁荣期已经结束。但会持续多久?” 过去我在TED演讲中警告下一次大流行时会说,下一次大流行将是可怕的,但至少人们会意识到疫苗多么神奇!会说我们需要疾病监测,需要加强世界卫生组织。 我从没想到,疫苗已经挽救了数千万人生命之后,人们对疫苗的信任和对健康监测的投入,反而比疫情前更低。 你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在美国,我们常讲某种说法——一方是反科学情绪,一方是自由派的过度干预。但这不仅仅是美国现象。比如加拿大的麻疹疫情比美国还严重;在欧洲,病例从2022年的127例猛增到2024年的超过3.5万例。几乎所有地方的常规疫苗接种率都在下降。发生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在美国,这场大流行最终造成了大约140万人死亡。这既是一个大数字,也是一个小数字。当你告诉人们要全力以赴——没人知道该怎么做。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如果他们没有基础病,感染的风险很低,尤其在医疗系统没有崩溃的情况下。 这只是美国的特殊故事吗?还是你认为全球也是类似情况? 其他地方没那么糟。美国确实特别极端——人们不愿再听疫情的事。它显然没有让我们团结起来。也发生了各种失误,还有很多未知。 但很遗憾的是,全球健康事业并没有因疫情受益,反而受到了伤害。各国政府的债务状况也因疫情变差。 这是近年来全球发展最清晰的故事之一:疫情确实减缓了进展——很多情况下甚至出现了倒退。但我在查看某些指标时发现,进展放缓其实早在疫情前就开始了。极端贫困人口比例在1990至2014年之间减少了四分之三,但此后几乎没再下降。在最严重的受灾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仍在改善,但全球范围内的死亡率已连续十年持平。儿童死亡率方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0年的每千名新生儿77人降到2015年的44人,到2023年仅降至37人。这些数据只是统计假象?还是所谓的发展奇迹十年前就降速了? 这个数字确实复杂。数据的采集方式有很多不同,解读角度也很多。但我认为,说这项工作已经结束,是非常危险的。 我并不是在暗示这项工作已经结束。我只是想从近期历史中找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是在2000年提出的,到2015年,大多数目标都取得了良好甚至优异的进展。那真是奇迹般的成就——当联合国做出评估表时,大多数指标都是绿色的。但2015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却是完全不同的局面。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只有17%的目标有望在2030年前达成,超过三分之一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最近看到的那张评估图表——基本都是黄色、粉色和红色。总体评估是“严重偏离轨道”。 确实,2015年是千年发展目标的结束节点。但非洲的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在2019年前仍在持续下降。亚洲的下降趋势甚至一直延续到2019年以后。真正的异常情况是非洲。在那里,过去五年里,埃塞俄比亚爆发了内战,苏丹也爆发了内战。 撒哈拉以南非洲在财政和稳定性上都面临巨大挑战。光是债务问题就足够糟糕!我们现在应该像本世纪初那样,对这些国家实行债务减免,让他们的财政重新清零。但目前并没有这样的政治意愿。 现在有33亿人生活在利息支出超过教育或医疗支出的国家。 我希望未来某个时刻,非洲能重新成为人们的优先事项。在所有这些衡量指标中,非洲的人口增长本身也在形成阻力。婴儿都在哪里出生?是在乍得,不是在瑞典。这是个错误——婴儿应该出生在瑞典。但事情并不是这么运作的。自1950年以来,出生在极端贫困国家的婴儿所占比例已从约10%升至约25%。这种人口基础的转移,深刻地影响了所有整体数据。 三、“我最后拥有了这笔巨额财富” 那为什么是现在?盖茨基金会正在庆祝成立25周年。你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宣布终止计划,有什么意义? 因为这样我们能做得更多,而不是守着钱等着传承什么奇怪的遗产。如果我们打算成为永久存在的基金会,我们每年只能支出60亿美元,而不是现在的90亿美元。 我听说这被形容为“推注剂”策略——医学上指的是快速注射以迅速进入系统。 我们平常花2000或3000美元就能挽救一条生命。但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实际上以更低的成本在拯救生命。 而且现在是一个奇迹般的时期。我们已经花出去的1000亿美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建设研发管线,而基金会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正在研发中的项目。比如结核病项目——相较于我们过去25年的成果,我们现在的结核病项目简直令人震撼。我们将拥有艾滋病的基因疗法,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推动这个目标,因为这将永久性地改变世界。我们还将把人工智能引入药物研发。 这些工具太不可思议了——比如我们将如何把人工智能引入卫生服务系统。所有智能都将在AI中,因此你将拥有一个个人医生,甚至比有专属医生还要好——比富裕国家现在的医疗条件还要优越。我们也把这个目标用于教育辅导,用于农业顾问。所以,在我拥有这些资源的前提下,我们能实现什么?现在把钱花下去,而不是等将来再花,会带来巨大的不同。 你25年前是否曾考虑过基金会最终会终止? 我们一开始就说,这个慈善机构将在我和梅琳达去世后50年内花完所有资金。 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世界将发生巨变。光是人工智能或政治的影响就足以说明问题。想象我现在制定一套目标,50年后某个人来解读,可能是善意地,也可能是误解,那是很可笑的。而且我们也不会缺富人。未来还会有更多富人,他们也会看到人工智能做了什么,政府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 我也相信,良好的榜样会影响他人。我认为现在的富人应该做更多慈善,而且我们也确实看到一些例子。我希望20年后的富人也能更积极投身慈善。 当年基金会刚成立时的慈善世界,和现在有多不同? 首先要说,一个人拥有这么多财富本身就不寻常。但微软表现极为出色,于是我就拥有了这笔巨额财富。我和梅琳达——甚至在我们结婚之前——就开始讨论这件事,我也和沃伦·巴菲特交流,一起研究那些伟大的慈善家。 在你们的声明中,你引用了安德鲁·卡内基的一句话:“一个富有地死去的人,是可耻的。” 那么,这笔资源应该做什么用?在90年代,我研究其他基金会,问的问题是:儿童为什么会死? 当时,我对这些疾病并不了解。我从未接触过。微软的公务出差带我去了南非,但我不是去贫民区卖软件的。好吧,我确实去过索韦托装了一台电脑,当时我很惊讶——哇,这里的电力供应这么差。但我对那个世界还很天真。而在我们取得的影响、建立的合作关系和获得的深入理解方面——我们做得非常出色。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为什么这些资源原本一直被搁置着?我们捐了区区5000万美元,却成了全球疟疾领域最大的资助者。那时候疟疾每年夺走60万儿童的生命。这个世界真奇怪,激励机制竟然无法把资源用于这种基本人道事业。这是个悲剧,也是一个错失的机会。 四、“你永远无法真正归零” 我们来谈谈未来20年。在你们的公告中,你特别提出三个主要目标。第一个是:“没有母亲、儿童或婴儿因可预防原因死亡。” 以孕产妇死亡来说,我们如何从现状迈向归零? 每当有人说“归零”,那都是一种理想状态。你永远无法真正做到零。美国都没做到零。但你可以实现几乎持平——让贫穷国家和富裕国家之间的死亡率相差不超过两倍。这是完全可实现的。 怎么做? 孕产妇死亡,主要是失血而死,而我们现在已经拥有应对这种情况的新工具,这方面是我们过去五年的重大突破之一。现在正在推广应用。 还有子痫(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这其实连富裕国家也没解决好。 我妻子就经历过子痫。而且是两次。 所以我们正在进行基础研究,研究如何用超声波观察胎盘发育,观察胎盘在子宫里的位置及发育情况,以及如何干预改善。是否能避免不必要的剖腹产?是否能在需要时及时进行正确的剖腹产? 然后是妊娠期糖尿病,这种情况非常严重,不仅对母婴都不好,还大大削弱了母亲未来的健康。大约一半女性在五年内会发展成严重糖尿病,在这些国家,这意味着她们会早死15至20年。所以在孕产妇死亡问题上——即使对于像子痫这样连富国都面临的挑战,投入依旧很少。在未来20年里,我们应该能够将孕产妇死亡率再减半,尽管这会是一个加速过程。即使在我们所谓的“奇迹时期”,这个指标的改善速度也并不理想。 你也以类似方式看待儿童死亡问题吗? 是的,在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方面,并没有发生某种停滞。数据确实显示下降速度从每年3.7%降到2.2%。但我们仍然可以再减半。 在你们的声明中,你们还设定了一个目标:“下一代在一个没有致命传染病的世界中长大。” 许多传染病,在疾病负担减少之后,整个社区都会受益。所以你不必百分之百覆盖。 有些病比如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无处不在,无法彻底压制。只能进行防护。你可以在美国医院里也找到它。 但伤寒、霍乱——这些是可以消灭的。传染病的传播机制本身是有利于指数级下降的。 我们即将在印度根除淋巴丝虫病——这太惊人了。还有内脏利什曼病。关于艾滋病,我们现在有了Lenacapavir——吉利德公司研发的这种注射药物,可以为女性提供六个月保护。如果全球资金正常,我们现在就会说,好,让95%的南非贫民区女孩使用Lena(对新型抗艾滋病毒药物 Lenacapavir 的简称),我们将在五年内打断病毒传播链。但现在,在资金被削减的情况下,这一切变得充满不确定。 要人们接受注射,本身还是一个挑战,对吧? 每年两次,而且这是一次痛苦的注射。 很快我们将有默克的口服药物,每月只需服用一次。不用去医院。我们预计可以把成本降到2美元,这就更好了。但与此同时,我们知道这些女孩正处在风险中。 你们在基金会成立初期就开始致力于消灭疟疾,那时每年约有80万至90万人死于疟疾。如今的进展如何? 2010年,死亡人数约为60万;到2018年,我们曾降到约40万,但现在又回升到60万。原因包括抗药性问题,以及新的双重杀虫蚊帐推广太慢——我们必须先把价格压下来。 而且疟疾是种可能“反弹”的病,因为蚊帐会磨损,蚊子会进化,你的药物也会逐渐失效,疾病本身也在演变。我们有新的药物储备。青蒿素目前是我们主要的治疗药,但如果东南亚出现的抗药性快速蔓延,我们手里还有一些完全避开这种抗性的药物。 我们目前的模型也显示,在某些地区,如果我们能将蚊子种群减少90%,再感染率就会降到足够低的程度,我们应该能从这些地区清除疟疾。刚果(金)和尼日利亚北部将是世界上最后的疟疾重灾区。但这不是五年或十年的目标。这将是我们20年期内的高难目标——在非洲根除疟疾。 但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中,最重要的仍是营养不良问题。如果能避免儿童营养不良,光这一点就能将儿童死亡率减半。 这也引出了你们的第三个终极目标:让数亿人摆脱贫困,并让更多国家走上繁荣之路。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提出要根除贫困,但世界银行估算,以当前速度,要把所有人从每日生活费低于7美元的状态中解救出来,需要一个多世纪。尽管1990年代和2000年代取得了成就,世界贫富差距仍在拉大。 确实存在贫困陷阱——当你既贫穷又健康状况不佳,人口增长又高。 我们特别聚焦的贫困部分是数字金融,比如储蓄账户、贷款渠道。但我们在经济方面最大的投入是农业。在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背景下,非洲必须从粮食净进口地区转变为粮食净出口地区。 非洲农业的潜力巨大。我们在种子改良方面是远超其他机构的最大资助者。 但你们在这方面的推广也遇到过一些困难,对吧?比如AGRA,这个旨在提高非洲农业生产力的计划并没有达到它设定的目标。而且在转基因作物方面也遭遇了强烈抵制,包括那些通过引入其他生物基因的技术,还有所谓的“神奇种子”,它们采用的是基因编辑。 是的。我们曾试图让大家对转基因持开放态度。我们的一个成功之处——这对全世界都很有利——是基因编辑的广泛接受。因此,未来将出现类似绿色革命的种子生产力提升和抗病能力提升,这得益于基因编辑种子的广泛接受。这是非常好的进展。 我们完全有能力将非洲农业生产力提高一倍。目前非洲的农业生产力只有欧洲和美国的三分之一。当然,你不能一挥手就做到,因为——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土壤较差,他们种的作物是本地特有的。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他们没有资金购买化肥。但从整体来看,提高非洲农业生产力是很有希望的。如果是在中非共和国或刚果(金)的一些地区,那会非常艰难。 但就整个非洲而言,这是可以实现的。虽然那不是一个容易取得成果的地区,但我确实认为,在未来20年内,我们将看到非洲在健康和GDP方面都进入一条更好的轨道。 五、“你可以说我天生就是乐观主义者” 我们谈了很多关于研发和药物开发的问题。但我想问的是,从实验室里取得的成果到落地所需的条件之间存在差距——我们是否有可能在对前沿科技的热情中,忽略了那些传统公共卫生的基本需求。比如蚊帐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你们对蚊帐也做了一些创新,但它本质上仍然只是蚊帐。可它们确实挽救了无数生命。 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是否真的能做出艾滋病疫苗?这些是非常困难的科学问题。也有些事情是,比如轮状病毒疫苗最初是为富裕国家研发的,一旦通过试验,尽管生产成本高,我们必须把西方疫苗制造商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家疫苗制造商的成本导向结合起来。 所以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连续谱。一方面,有些成果令人惊艳,比如我们对营养不良的理解——那本身就是个极具挑战的科学问题。肠道微生物群、婴儿微生物B.infantis,这些都非常惊人。所以我们确实做一些非常硬核的科学研究。但我们所做的一切,动机都是为了取得实际成果。 说到成果,你提到过很多次人工智能—— 我也希望不必依赖“魔法棒”,但我向你保证,这是真的。我不是在幻想。 但确实如此:如果要确保未来20年令人惊艳,我们必须依赖基金会找到合作伙伴,在贫困国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卫生、农业和教育体系——至少提前十年做到这一点,而不是被动等待。 我对人工智能推动生物医学进步充满信心。但在实验室之外,交付端的问题似乎更棘手。有些疫苗,我们早就掌握技术,但却用了很久才让真正需要的人用上。种子技术也类似,你们也常遇到推广难题。人工智能在这方面能起到什么作用? 你应该看看我们一个演示案例:当人工智能训练完所有本地方言之后,一个住在非洲偏远地区的人,即使只有功能机,不是智能手机,只要能打电话,就能拨打一个农业咨询热线,说:“我该种什么?价格是多少?” 这个人工智能系统能“下沉”到他们所在的环境,因为它会讲当地方言、听得懂他们的语音,而且能通过现有基础设施完成沟通。 这让我想起你以前说的关于疟疾和“网络气球”的那句老话。 “网络气球”的哪一句? 哦,大概是2013年,谷歌推出一个通过气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网络服务的项目,好像叫Project Loon?你当时说,他们太执着于技术本身,而忽视了地面上真正迫切的问题:“如果你快要死于疟疾,你可能会抬头看到那个气球,但我不确定那能帮上你什么忙,” 你说。“一个孩子拉肚子时,不会有哪个网站能让他好受点。” 嗯,关于人工智能的正确想法是,它本质上是免费的智能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自然就能惠及贫困国家。它对富人有用——市场机制也会优先满足富人需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非市场机构,且对人工智能有深入理解,非常重要。我们将能做到的事情令人难以置信。 所以你可以说我天生就是乐观主义者。但我认为我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乐观。我可以客观地告诉你,未来20年会更好。 不管怎样,就算有人说服我别这么想,我又能做什么?买一堆游艇?去赌博?这些钱本就应该回馈社会,以最可能带来积极影响的方式使用。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05-09 00:00
点击加载更多
24小时热点
贸易战突发重磅!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储备 已不再是美国第二大外国债权国
lg
...
中美突传将迎第二轮“货运海啸”?黑天鹅事件震惊供应链 中国赴美货船订单暴增
lg
...
中美信号模糊!彭博社:特朗普试图“孤立”中国 但美国对华鹰派人士担心……
lg
...
周评:特朗普愿赴华会见习近平!美国单方面关税来袭 比特币、黄金行情逆转
lg
...
特朗普被控滥权!英媒:16个“神秘匿名人物”交易获利 受邀参与TRUMP晚宴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61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