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ta Markets 億滙05月16日市場分析
日內亞市早盤
美元兌日元匯價連跌第四天,意味日元持續升值。 週五亞洲市早段延續跌勢,逐步逼近145大關,並跌穿10天線。 市場普遍關注美日貿易談判,以及兩國的利差逐步縮窄。
基本面
日本經濟在2025年第一季度遭遇了超出預期的萎縮,GDP同比下降0.7%,遠低於市場預期的0.2%降幅,與前一季度2.4%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這一數據凸顯了日本經濟面臨的嚴峻挑戰,尤其是外部需求疲軟和國內消費不振的雙重壓力。 外部需求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季度環比下降0.8%,超過預期的0.6%降幅。 出口表現疲軟的直接原因是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美國貿易政策的擾動。
美國總統川普在季度末實施了全面的關稅政策,包括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普遍關稅,並對汽車等特定商品加征高額關稅。 這一政策不僅影響了日本的出口企業,還加劇了全球供應鏈的緊張局勢。 此外,中國等主要市場需求減弱也對日本出口造成了顯著衝擊。 與此同時,日元的走強進一步削弱了日本出口的競爭力。 由於日本央行的鷹派傾向和全球避險情緒的升溫,日元匯率被推高,使得日本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減弱。
國內方面,私人消費的疲軟也是經濟萎縮的重要原因。 私人消費季度環比持平,低於預期的0.1%增幅。 自2024年年中以來,消費增長逐漸放緩,此前的大幅加薪效應開始減弱。 儘管2025年春季勞資談判帶來了新一輪加薪,可能在未來短期內提振消費,但當前消費信心的低迷仍然對經濟復甦構成了阻礙。 然而,資本支出成為第一季度GDP中為數不多的亮點,季度環比增長1.4%,遠超預期的0.8%。 這表明企業對中長期經濟前景仍抱有一定信心,尤其是在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張方面的投資意願較強。
全球風險情緒的變化也對日元匯率產生了顯著影響。 儘管美中貿易緊張局勢有所緩和,但烏克蘭和中東地緣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推動避險資金流向日元和瑞郎等傳統避險資產。 與此同時,美國CPI數據的放緩鞏固了市場對美聯儲年內降息50個基點的預期,而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降低了經濟衰退的概率,使得美元多空力量陷入膠著狀態。
綜上所述,日元匯率當前受到多重基本面因素的影響。 日本經濟的疲軟表現、全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國內通脹壓力以及日本央行的政策動向,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日元的走勢。 未來,美日貿易談判的進展、全球避險情緒的變化以及日本國內經濟數據的表現,將繼續成為驅動日元匯率的關鍵變數。
技術面
從日線圖來看,美元兌日元在5月初沖高至148.64附近后形成了“雙頂形態”,這一技術形態通常預示著價格可能見頂回落。 隨後,匯價失守20日均線,並加速下跌,進一步確認了頂部形態的成立。 目前,價格運行在5日和10日均線之下,且這兩條均線已形成“死亡交叉”,表明短期空頭力量佔據主導地位。 MACD指標在高位形成“死叉”後,動能柱逐步擴大,暗示中期回調趨勢可能尚未結束。
關鍵支撐位方面,144.70水準尤為重要,這裡是50日均線與前期支撐位的共振區域。 如果匯價跌破這一水準,可能會引發更大幅度的下跌,進一步下探142(4月低點)甚至140(3月支撐位)。 反之,若匯價能夠企穩並重新站上146.60-147.00區間,則短期下行壓力可能得到緩解,市場或進入區間震蕩格局。
從技術指標的綜合表現來看,美元兌日元目前正處於基本面與技術面共振的“下坡段”。 日本央行「漸進式正常化」的政策導向,正在逐步影響市場預期,而潛在的美日貿易談判進展可能為日元提供新的催化劑。 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價格在關鍵支撐位和阻力位的表現,以判斷後續走勢。 短期來看,空頭佔據優勢,但若基本面出現積極變化(如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可能會削弱當前的下跌動能。
不過仍要提醒所有交易者,商品市場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現貨xx價格可能隨時發生變化。
(請注意: Moneta Markets 億滙資訊目前僅針對非中國大陸區域的華文投資機構和個人,且僅提供參考價值,不具備任何現實層面指導意義。 )
#日元 #日本 #GDP #美日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