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一览近期ZK赛道值得关注的重点融资项目
go
lg
...
e、Microsoft、Google、
Facebook
等各大公司采用。 除此之外,Nil Foundation 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建立了一个“证明市场”(Proof Market),通过 Proof Market 用户可以付费请拥有硬件的人为他们验证,证明者竞相为支付给他们的用户证明计算, 这种自由市场动态将使证明者优化最有价值的证明任务。 Sovereign Labs 专注于构建 ZK-Rollup SDK 的Sovereign Labs 今年 1 月完成了 74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该轮融资由 Haun Ventures 领投,Maven 11、1KX、Robot Ventures 和 Plaintext Capital 参投。 Sovereign Labs 计划构建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帮助开发人员创建安全且可互操作的零知识 Rollup。Sovereign SDK 旨在简化 ZK-Rollup 的创建,就像 Cosmos SDK 简化 Layer 1 的创建一样。它是第一个消除零知识复杂性的汇总框架,使开发人员可以轻松构建他们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无需成为密码学专家。使用 Sovereign SDK,开发人员将能够使用惯用的 Rust(或是 C++)编写应用程序,SDK 将自动将其编译为高效的 ZK 虚拟机。 Sovereign Labs 的路线图分为 3 个部分,第一阶段是在 2023 年第二季度完成研究设计原型,当前的原型集成了用于数据可用性的 Celestia 和用于证明的 Risc 0 。第二阶段是 Sovereign SDK 的部署,包括点对点网络、RPC 节点、核心 API 以及默认存储和排序模块。第三阶段是进行代码清理、测试、模糊测试和审计。 Ulvetanna Ulvetanna 是一家构建硬件以提高零知识证明(ZKP)生成效率的初创公司,以 5500 万美元估值完成了 15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Bain Capital Crypto 和 Paradigm 共同领投了种子轮融资,Jump Crypto 参投。 Ulvetanna 正在构建旨在加速生成 ZKP 过程的硬件,Ulvetanna 的团队包括来自 Coinbase、微软和英特尔的程序员和工程师。 随着未来 ZKP 需求的的增加, ZKP 需要大量计算,这就需要强大的硬件并消耗大量电力。 Ulvetanna 认为 ZKP 生成在专门设计的硬件上要高效得多,因此 Ulvetanna 组建了一支由应用密码学家、软件和硬件工程师、数据中心和云架构师以及加密原生投资者组成的经验丰富的团队,通过结合密码学和高性能计算来提供高效的 ZKP 硬件计算服务。 Cysic ZK 硬件初创公司 Cysic 于 2022 年 12 月完成了 6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其他投资者包括 Hashkey、SNZ Holding、ABCDE 和 Web3.com 基金会。 Cysic 旨在为 ZK 证明提供硬件加速解决方案。 目前 Cysic 的合作伙伴包括 Scroll、Nil Foundation 和 Hyper Oracle。 Cysic 团队开发了多标量乘法 (MSM) 的 FPGA 原型( 比在 CPU 上运行 MSM 省电), FPGA 是一种可编程硬件,类似于 CPU 和 GPU 芯片。 Hyper Oracle ZK 预言机网络Hyper Oracle最近完成了由 dao 5 和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共同领投的 3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Foresight Ventures、FutureMoney Group 等跟投。 Hyper Oracle 正在基于 zkWASM 虚拟机开发 ZK 中间件协议和 ZK 预言机 zkOracle 的开发,以解决区块链中间件的安全性、去中心化、计算完整性和性能方面的挑战。 Polyhedra 最近 ZK 基础设施初创公司Polyhedra Network 完成了由 Binance Labs 和 Polychain Capital 共同领投的 1000 万美元融资,Animoca Brands 和 Dao 5 参投。 Polyhedra 目前基于 ZK 技术开发了 3 款 ZK 产品:包括用于L1 和L2 资产传输的 ZK 桥(zkBridge);采用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隐私的用户身份解决方案 ZK-DID ;一种可编程的 NFT 协议 ZK-NFT, 该产品采用了零知识证明技术,以保护用户资产的隐私。目前,zkBridge 的测试网已经上线。 除此之外,Polyhedra 还开发了一种名为 ParaPlonk 的扩容方案,可使用大规模分布式证明生成网络来加速 ZK rollups。Polyhedra 计划集成更多区块链,并通过 API 和 SDK 工具让开发人员便于访问,以吸引更多的 ZK-rollup 开发人员。 RISC ZERO RISC Zero(暂未公布融资信息)是一个开源的通用型 ZK-VM,该项目的名字起源于流行的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 Zero 采用目前最新的第 5 代 RISC-V,RISC-V 指令集的理念是最大化的精简指令集,它仅包含 40 多条指令集。因为采用 RISC-V 指令集,因此 RISC Zero 支持 C++、Rust 和 Go 等高级编程语言,开发者无需学习新的语言就可以使用 ZK-VM。 RISC Zero 产品增长 VP Manasi(前 Uniswap 增长主管)表示,RISC Zero 也将会支持 Solidity,因此 RISC Zero 对原生以太坊开发者将会更加友好。在语言编译方面,RISC ZERO 采用了被很多大厂使用的 LLVM 架构。从技术路线来看,因为采用了比较成熟的编译和指令集方案,RISC ZERO 有可能成为 ZK-VM 赛道的典型项目。 ZK 赛道发展方向 去年,ZK 赛道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兼容以太坊的 ZK-EVM 上,比如 Starknet、zkSync、Scroll 等热门项目。从近期融资的 ZK 项目类型来看,基本还是以基础设施层面为主,比如 ZK 电路编译器、ZK 硬件加速、ZK 预言机和桥。 同时,这些项目也呈现出一个趋势,即 ZK-VM 类的项目数量开始增多。其实,通过引入 ZK 证明系统,ZK-VM 可以帮助大量Web2.0 的应用结合零知识证明进入Web3。比如目前 Gamefi 后端管理用户数据的服务是中心化的,如果后端采用 ZK-VM,这样游戏可以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以此类推,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很多Web2.0 的应用都可以实现去中心化。 ZK-EVM 和 ZK-VM 哪个才是未来?虽然以太坊上的应用会逐渐支持 ZK-EVM,但Web3不仅只有以太坊,因为 ZK-VM 支持更多的高级语言,而且相对于 ZK-EVM 来说更容易搭建(ZK-VM 可以采用成熟的编译器和指令集架构),如果 ZK-VM 也可以很好的支持 Solidity,也许 ZK-VM 才是Web3的未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2
盘点近期ZK赛道重点融资项目:ZK-VM将如何构建Web3的未来
go
lg
...
e、Microsoft、Google、
Facebook
等各大公司采用。 除此之外,Nil Foundation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建立了一个“证明市场”(Proof Market),通过Proof Market用户可以付费请拥有硬件的人为他们验证,证明者竞相为支付给他们的用户证明计算, 这种自由市场动态将使证明者优化最有价值的证明任务。 Sovereign Labs 专注于构建ZK-Rollup SDK的Sovereign Labs 今年1月完成了74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该轮融资由Haun Ventures领投,Maven 11、1KX、Robot Ventures和Plaintext Capital参投。 Sovereign Labs计划构建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帮助开发人员创建安全且可互操作的零知识Rollup。Sovereign SDK 旨在简化 ZK-Rollup 的创建,就像 Cosmos SDK 简化Layer1的创建一样。它是第一个消除零知识复杂性的汇总框架,使开发人员可以轻松构建他们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无需成为密码学专家。使用 Sovereign SDK,开发人员将能够使用惯用的 Rust(或是 C++)编写应用程序,SDK 将自动将其编译为高效的 ZK虚拟机。 Sovereign Labs的路线图分为3个部分,第一阶段是在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研究设计原型,当前的原型集成了用于数据可用性的 Celestia 和用于证明的 Risc0。第二阶段是Sovereign SDK的部署,包括点对点网络、RPC 节点、核心 API 以及默认存储和排序模块。第三阶段是进行代码清理、测试、模糊测试和审计。 Ulvetanna Ulvetanna 是一家构建硬件以提高零知识证明(ZKP)生成效率的初创公司,以5500 万美元估值完成了 15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Bain Capital Crypto 和 Paradigm 共同领投了种子轮融资,Jump Crypto 参投。 Ulvetanna正在构建旨在加速生成 ZKP 过程的硬件,Ulvetanna 的团队包括来自 Coinbase、微软和英特尔的程序员和工程师。 随着未来ZKP需求的的增加, ZKP 需要大量计算,这就需要强大的硬件并消耗大量电力。 Ulvetanna认为ZKP生成在专门设计的硬件上要高效得多,因此Ulvetanna组建了一支由应用密码学家、软件和硬件工程师、数据中心和云架构师以及加密原生投资者组成的经验丰富的团队,通过结合密码学和高性能计算来提供高效的ZKP硬件计算服务。 Cysic ZK硬件初创公司 Cysic 于2022 年 12 月完成了 6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 Polychain Capital 领投,其他投资者包括 Hashkey、SNZ Holding、ABCDE 和 Web3.com 基金会。 Cysic 旨在为 ZK 证明提供硬件加速解决方案。 目前Cysic 的合作伙伴包括 Scroll、Nil Foundation 和 Hyper Oracle。 Cysic 团队开发了多标量乘法 (MSM) 的 FPGA 原型( 比在CPU 上运行 MSM省电), FPGA 是一种可编程硬件,类似于 CPU 和 GPU 芯片。 Hyper Oracle ZK预言机网络Hyper Oracle最近完成了由 dao5 和红杉中国种子基金共同领投的 3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Foresight Ventures、FutureMoney Group等跟投。 Hyper Oracle正在基于zkWASM 虚拟机开发ZK中间件协议和 ZK预言机zkOracle 的开发,以解决区块链中间件的安全性、去中心化、计算完整性和性能方面的挑战。 Polyhedra 最近 ZK基础设施初创公司Polyhedra Network 完成了由Binance Labs 和 Polychain Capital 共同领投的1000 万美元融资,Animoca Brands 和 Dao5 参投。 Polyhedra 目前基于ZK技术开发了3款ZK产品:包括用于L1 和L2 资产传输的ZK桥(zkBridge);采用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隐私的用户身份解决方案ZK-DID ;一种可编程的 NFT 协议ZK-NFT, 该产品采用了零知识证明技术,以保护用户资产的隐私。目前,zkBridge 的测试网已经上线。 除此之外,Polyhedra还开发了一种名为ParaPlonk的扩容方案,可使用大规模分布式证明生成网络来加速ZK rollups。Polyhedra 计划集成更多区块链,并通过 API 和 SDK 工具让开发人员便于访问,以吸引更多的 ZK-rollup 开发人员。 RISC ZERO RISC Zero(暂未公布融资信息)是一个开源的通用型ZK-VM,该项目的名字起源于流行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 Zero采用目前最新的第5代RISC-V,RISC-V指令集的理念是最大化的精简指令集,它仅包含40多条指令集。因为采用RISC-V指令集,因此RISC Zero支持C++、Rust和Go等高级编程语言,开发者无需学习新的语言就可以使用ZK-VM。 RISC Zero产品增长VP Manasi(前Uniswap增长主管)表示,RISC Zero也将会支持Solidity,因此RISC Zero对原生以太坊开发者将会更加友好。在语言编译方面,RISC ZERO 采用了被很多大厂使用的LLVM架构。从技术路线来看,因为采用了比较成熟的编译和指令集方案,RISC ZERO有可能成为ZK-VM赛道的典型项目。 ZK赛道发展方向 去年,ZK赛道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兼容以太坊的ZK-EVM上,比如Starknet、zkSync、Scroll等热门项目。从近期融资的ZK项目类型来看,基本还是以基础设施层面为主,比如ZK电路编译器、ZK硬件加速、ZK预言机和桥。 同时,这些项目也呈现出一个趋势,即ZK-VM类的项目数量开始增多。其实,通过引入ZK证明系统,ZK-VM可以帮助大量Web2.0的应用结合零知识证明进入Web3。比如目前Gamefi后端管理用户数据的服务是中心化的,如果后端采用ZK-VM,这样游戏可以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以此类推,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很多Web2.0的应用都可以实现去中心化。 ZK-EVM和ZK-VM哪个才是未来?虽然以太坊上的应用会逐渐支持ZK-EVM,但Web3不仅只有以太坊,因为ZK-VM支持更多的高级语言,而且相对于ZK-EVM来说更容易搭建(ZK-VM可以采用成熟的编译器和指令集架构),如果ZK-VM也可以很好的支持Solidity,也许ZK-VM才是Web3的未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1
回归Web3价值本质 10亿级用户应用将从哪里诞生?
go
lg
...
3世界的繁荣与否。 在Web2的世界,
Facebook
的全球用户数逾30亿,youtube和WhatsApp的用户数超过20亿,微信和Tik Tok超过10亿。 相对来看Web3世界,加密货币支付公司TripleA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加密货币及Web3用户超3.2亿,约等于全球人口的4.2%。如果将Web3当前的用户体量与互联网做对比,结论是目前Web3的发展阶段大致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Andreessen Horowitz(a16z)预测,Web3可能很快会达到10亿用户。 那么,真正让Web3用户规模达到10亿级的应用,可能会在哪些领域诞生? 远离披着Web3外衣的「伪Web3应用」 去伪存真。不是所有号称Web3的应用,都是真正的Web3应用。 首当其冲的GameFi,是「伪Web3应用」的重灾区。 GameFi,从字面上来看由两部分构成,Game游戏+Finance金融,简单来说,就是指游戏玩家通过玩游戏来赚取加密货币。市面上被称为标杆产品的GameFi游戏,如Axie Infinity、DeFi Kingdoms等,并未能在全球 30 亿游戏玩家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随着加密市场的不景气逐渐走向死亡螺旋。 以Axie Infinity 为例,2021年以来,通过允许玩家“边玩边赚”(Play-to-Earn),不断推崇“区块链游戏能够推动全球经济变得更公平,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更多机会”的理念,受到市场热捧。然而,14个月过去了,大部分人都不再去玩这款游戏,他们普遍感到愤怒、焦虑,有人甚至损失了数千美元。 健康的GameFi项目,会有完善的内外循环生态机制,比如通过品牌联名等商业合作来获取真正的外部收益。而在依靠庞氏模型进行用户增长的GameFi项目中,早期用户的收益都来自后期进入用户投入的本金。若项目收入端无法跟上负债端增长的速度,那么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以头像、图片类项目(PFP)为主的NFT领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过去,PFP几乎成为了NFT的代名词。一提到NFT,就会想到那个动辄几百万元一个的无聊猿头像。但是,没有功能性的支撑,没有创作者经济的有效激励和健康循环,绝大多数的PFP类的项目价值非常小,只是寻求一个群体的认可去支持它的价值。相比于2022年初的市场高点,如今NFT市场整体交易额下滑了90%以上,主流PFP项目的价格基本都下降了60-70%,其他项目更是惨不忍睹。 还有曾经火爆至极的元宇宙项目,相对于Roblox 202M的月活,Minecraft 141M的月活,Web3项目中,Sandbox只有200k的月活,Decentraland只有56k的月活,如此看来,Decentraland和Sandbox的估值是否水分过大? 可以说,除了以上领域,在DeFi、DID、DAO、Sociafi等领域,都存在着大量的「伪Web3应用」。他们的存在,可能是资本泡沫裹挟的产物,也可能是技术成长周期的历史遗产,掩盖了很多真正有价值的Web3应用的星芒。 是时候让我们回归到Web3的价值本质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让我们回到Web3本质,去洞悉它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Web3被普遍认为是最接近「价值互联网」的产业形态。事实上,Web3并非是基于Web1和Web2的简单升级,其核心是要构建一个去中心化、价值共创、按贡献分配的新型网络,赋予用户真正的数据自主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定义「Web3应用」,综合业内观点,CGV Research 团队认为,Web3应用,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以Token为工具或媒介,以解决用户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支持用户进行交互操作,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分配与流通的应用。 显然,Web3应用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也绝非任何场景都适合应用Web3,如果为了迎合Web3趋势去做Web3应用,最终也会是东施效颦的结局。 Web3应用究竟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 这个问题值得所有投入到Web3进行创业、投资的人都应该持续思考。个人非常赞同Mint Ventures 的Alex Xu的观点,即Web3的底层价值,在于它的无许可性和全球性,提供了一个规模和边界空前广大的自由市场,而代码开源和数据的可验证性,为这个空前的自由市场提供了更低的信任成本,繁荣由此而生。 因此,“自由”与“信任”是Web3的核心优势,也是Web3的本质价值。 在自由层面,包括:资产、协议、身份、产品矩阵、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自由组合及迁移;在信任层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透明公开等特性,使得Web3具备了区别于依赖正义、暴力权威、习俗和文化建立起来的传统信任的新型信任关系。 对于一个业务场景适合的Web3应用,如果没有在“自由”与“信任”方面做好设计,没有思考和业务规划,那在未来运营中会遇到重大挑战。 比如做现实资产上链的项目(如合成资产、STO等),并没有摆脱原来的信用体系(基于法律、政府的资产确权),简单嫁接到Web3很难奏效;而加密原生的Web3资产、业务流可以全部在链上的项目,兼具自由和信任的双重属性,天然就具有优势。 除了发挥“自由”和“信任”的Web3优势之外,能否具备基本的商业逻辑,也是保障Web3项目持续运营的基础。 回头看2022年的现象级Web3应用StepN,虽然试图用一套X-to-earn的经济模型解决产品增长、上市募资和企业治理等多方面问题的努力,这点值得肯定,但是后期,遭遇到滑铁卢式的衰退。StepN的最大问题和刚刚提到的GameFi问题类似,即项目的商业模式并不健全,本身没有创造太多生态外价值,更多将远期债务(NFT销售收入)变成现金收益,弱化了项目的价值创造能力。 因此,CGV Research团队认为,Web3应用的成功,得益于“自由”和“信任”的数字要素基础,加上商业逻辑的可验证,三者缺一不可,并依此提出Web3应用的「独角兽成长指数」(“Unicorn Growth Index" of Web3 applications): 具备「独角兽」增长潜质的6类Web3项目 1.移动加密数字钱包 自由度指标:☆☆☆☆ 信任度指标:☆☆☆☆ 商业模式可验证指标:☆☆☆☆☆ Web3独角兽成长指数:☆☆☆☆☆ 加密数字钱包具有双重属性,即资产账户和身份象征。用户接触Web3世界的第一步是开设加密数字钱包,无论是在中心化交易所开设账户、注册去中心化钱包还是购买硬件钱包,用户首先需要一个钱包才能进入Web3。 2009年,比特币使现有的非对称密钥对技术能够用于写入公共数据库,从而创造了第一个 "加密钱包";2016 年,MetaMask正式推出,与之前专注于与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互动的钱包和平台不同,打开了通往 dApps 的大门。 201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7 月 11 日全球钱包用户数(百万) 数据来源于:https://www.statista.com 伴随着加密资产的发展,钱包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衍变:由单资产钱包、单链钱包发展为多链多资产钱包,从单一的转账收款,发展到区块链生态聚合服务平台,衍生出移动钱包,公链生态钱包,交易平台钱包,资产托管钱包,硬件钱包,身份钱包等细分赛道。 加密钱包除了用户及发展其资金存款功能的传统商业模式,还包括提供增值服务(理财产品、PoS 挖矿、交易、资产聚合、行情资讯等),以及广告等流量变现方式增加收入。 我们更看好移动端加密钱包的发展,有机会成为 Web3 应用的流量和分发平台,最终将促进整个 Web3 赛道从「造富效应」到「日常应用」的范式转变。 值得关注的移动加密数字钱包有: Metamask:(@MetaMask)月活跃用户超 3000 万。轻量级以太坊开源钱包,同时也是 APP 钱包;兼具测试以太坊智能合约功能,支持最全的 Dapp ;能够与硬件钱包 Ledger 和 Trezor 兼容等。 TrustWallet:(@TrustWallet)非托管移动多链加密钱包,总用户数超5800万,共支持超过 800 万种代币和通往数千个 Web3 dApp 的网关等。 BitKeep:(@BitKeepOS)全球 800万用户,亚洲市场最大的 Web3 多链钱包,采用冷热分离、离线签名等多种安全机制,支持 80+ 主链,一键跨链交易等功能。 2.“Play-and-Earn”游戏 自由度指标:☆☆☆☆ 信任度指标:☆☆☆☆☆ 商业模式可验证指标:☆☆☆☆☆ Web3独角兽成长指数:☆☆☆☆☆ 就像游戏对于互联网经济的重要性,加密游戏一直被看做是Web3生态系统用户增长的最佳驱动力。 虽然加密游戏的潜在市场巨大,但对大多数玩家来说并不是很有趣。当今的加密游戏最常见于 GameFi 或 P2E(Play-to-Earn),为玩家提供赚取收入的机会是最大亮点,但通过游戏赚钱的简单激励方式,不一定是可持续的模式。如果将周期拉到半年或更长时间,目前还没有看到真正的成功实践项目。 做Web3游戏,依然要回归游戏属性,重视乐趣本身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随着市场热度的减退和用户兴趣的转变,Web3游戏出现了Play-and-Earn的新趋势:一方面,借鉴传统游戏Free-to-Earn的模式,让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参与,但通过筛选的方式让部分玩家赚钱;一方面,创建完全链上游戏和自治世界,游戏核心逻辑在链上,未来开放架构、自主存续并且具有可组合型等。 遗憾的是,我们暂时还看不到“Play-and-Earn”游戏的典型代表,谁会是下一个Axie Infinity和StepN,需要历史去检验。 当然,在各个游戏还在探索如何平衡娱乐体验和经济激励的同时,资本市场先行在市场下注。2022年5月,a16z成立了一支6亿美元的基金,专门用于投资Web3游戏初创公司,主要投资三个领域:游戏工作室、支持玩家社区的消费者应用(以Discord为例)以及游戏基础设施提供商。三大领域看似分散,但目标只有一个,打造真正意义上的Web3游戏。 目前,值得关注的Web3游戏产业链相关项目,下一代“Play-and-Earn”游戏或将由它们联手打造而生: TreasureDAO:(@Treasure_DAO)一个去中心化的游戏平台和发行平台,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态来满足独立开发者的需求,并通过积累玩家的活动内容来形成经济体。目前是Arbitrum上排名第一的游戏和NFT生态系统,拥有10万以上的玩家社区。 SkyArk Studio:(@SkyarkS)AAA级区块链游戏工作室,推出SkyArk Chronicles等完全链上和仅资产链上的系列游戏,以及独家研发的NFT 游戏引擎,该引擎允许 NFT 可互操作、可编辑和可进化,帮助玩家在不同玩法的不同游戏中交叉使用NFT。 Bedlam:电子竞技游戏中心,为web3游戏创建和托管个人游戏身份(性能统计和内容)的平台。用户可以参加联赛或锦标赛,并追随他们喜欢的球队。 3.Phygital 应用 自由度指标:☆☆☆ 信任度指标:☆☆☆☆ 商业模式可验证指标:☆☆☆☆ Web3独角兽成长指数:☆☆☆☆ 对于时尚和娱乐领域的加密原生和 Web2 品牌,Web3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将数字和现实世界的物品和体验带给其受众。这种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新流行配对导致它有了自己的词:phygital。 “Phygital”即“Physical”+“Digital”,是物理环境或有形物体与数字化或在线技术驱动体验的结合,2013年由澳大利亚营销机构Momentum最早提出。 我们认为,更广范围看,具有数字化表现的物理项目以及能够影响物理环境或有形物体的数字项目,都可称之为Phygital 类应用。它们代表了Web3的一个广泛类别,使区块链开发者能够开发结合物理和数字世界的新方法。 2022年,奢侈珠宝公司蒂芙尼合作向 CryptoPunks 持有者推出了“NFTiffs”,并附赠实物版钻石吊坠。250个NFTiffs 在亮相后的20分钟内售罄,并为公司净赚了1250万美元。这种“phygital”项目的创建,是奢侈品对 Web3的一种创新业务尝试。 2021年12月,NIKE宣布收购虚拟潮牌RTFKT,并将其作为自有品牌nike、乔丹、converse之外的第四大独立品牌。足以见得,耐克已经将NFT建设上升到品牌战略的层级。RTFKT正在打造一款实体球鞋,采用了 Nike 的电子鞋带 Adapt 技术,消费者可通过购买虚拟鞋款后,进一步兑换相应的实体鞋款。 NBA Top Shot是一款由NBA、NBPA和Dapper Labs共同打造的区块链收集游戏,旨在将NBA比赛中球星的高光瞬间制成可交易的数字游戏卡牌。也就是说,从前球迷需要在线下进行的纸质卡牌交换,现在在线上即可随时随地发生。 除了以上的快消品、奢侈品,金融类的实体卡业务也在尝试与Web3连接。Visa和Mastercard联合不同的Web3公司开发加密货币借记卡。例如,Blockchain.com将与Visa合作推出借记卡,与客户的加密账户关联,该借记卡交易不收取任何费用,用户可以获取1%的加密货币返现。 通过结合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phygital drops 不再只是购买用于展示的物品,而是通过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以创造独特的体验来创造更多的东西。 尽管目前实体与虚拟产品的结合只是Phygital产品的初期阶段,但依仗由虚拟产品衍生出的的社交分享、DIY等便捷性,我们也能从中一窥Phygital与Web3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 目前,值得关注的 Phygital 类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 RTFKT Studios:(@RTFKT)使用最新的游戏引擎、NFT、区块链认证和增强现实,结合制造专业知识,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运动鞋和数字人工制品。 Dapper Labs :(@dapperlabs)是知名项目CryptoKitties、NBA Top Shot、NFL All Day、UFC Strike 和 Flow 区块链背后的公司,它使用区块链技术为世界各地的粉丝带来 NFT 和新形式的数字参与,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世界铺平道路从游戏和娱乐开始的数字世界。 4.Web3 增长堆栈应用 自由度指标:☆☆☆ 信任度指标:☆☆☆☆ 商业模式可验证指标:☆☆☆☆☆ Web3独角兽成长指数:☆☆☆☆ Web2公司拥抱Web3,将推动Web3的破圈,带来巨大的增量用户。有数据统计,全球前 100 品牌中,已经有星巴克、等43 个品牌在试水 Web3和 NFT 的替代用例。 Major Brand Flagship NFT Collection Launches 来源:Messari Multicoin Capital的Shayon Sengupta最早提出 “Web3 增长堆栈”概念 ,即产品经理和营销人员使用 Web3 技术来构建获取、吸引和留住客户的工具。Web3 Growth Stack 的巨大优势是可以将应用程序内的事件与链上支付紧密耦合。 Web2 产品无法实时向用户发送价值,但 Web3 产品可以,甚至可能从根本上扩大增长工具的设计空间和广告模型的建立。 此前,星巴克宣布推出了NFT会员计划Starbucks Odyssey,消费者可以参加Odyssey系列旅程活动,主要包括互动游戏和趣味挑战,完成后消费者会收到可收藏的数字旅程勋章(即NFT)作为奖励。 数字旅程勋章作为 NFT 可以交易,把 participate-to-earn 进一步升级为 collect-to-earn,提升用户的粘性和复购;星巴克会员拥有 NFT 意味着数据上链,其他品牌(合作品牌或竞争品牌)则可以给这批会员进行各种空投,演变成airdrop-to-earn :会员越活跃,拥有 NFT 越多,获得的空投也就越多,用户的粘性和复购得到进一步提升。 星巴克NFT会员计划的背后,本质是真正回归到以用户为中心,用户拿回属于自己的数据所有权,同时收获更多本属于自己的价值。 如今,更多的商业品牌正在密切关注星巴克后续如何发展和实践效果;如果成功,我们将看到各大品牌对释放 NFT 奖励积分模式的极大参与热情。 星巴克有2740万会员,耐克有超过3亿会员,必胜客有超8000万会员……这些品牌利用 “Web3 增长堆栈”工具,转型Web3,或许是开启10亿级Web3应用的最快实现路径。 值得重点关注的Web3 增长堆栈应用包括: Blackbird:(@blackbird_xyz)专为旅游与酒店餐饮业打造的 Web3 平台,致力于通过忠诚度和会员服务在餐厅和客人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综合忠诚度和会员相关产品,针对就餐频率、消费以及各种行为提供奖励。 Layer Infinity:(@RensOriginal)一个由电子商务品牌建立的Web3平台。帮助传统消费者品牌轻松迁移到Web3,发行与元宇宙兼容的NFTs,可以与实体产品绑定。除了跟踪产品真伪和兑换实物外,每个NFT 都可以链接到各种不同的实用 NFT。 5.Web3 社交应用 自由度指标:☆☆☆ 信任度指标:☆☆☆☆ 商业模式可验证指标:☆☆☆☆☆ Web3独角兽成长指数:☆☆☆☆ 社交平台掌握着大量用户流量、画像和行为数据,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一直是web2世界最具价值的互联网产品形态,
Facebook
、Twitter、TikTok等等巨头的估值就是最好的注脚。 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即一个社交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用户越多,社交平台的价值越大,然后用户增长曲线会在某一个单点突然爆发。 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图示 来源:《MICROFINTECH:通过削减成本的创新扩大金融包容性》 因此,在社交项目创新的难点在于“易守难攻”,一旦通过某种范式建立起用户网络,对于后来者来说,只能望其项背。 对于Web3时代的社交平台,以区块链为基础的去中心化技术,使得用户的创作内容,社交关系数据,身份声誉等都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和可组合性,人们将拥有对自己社交数据的绝对掌控权,是一种更加以用户为本的全新社交网络。 但是,目前看Web3社交应用的发展还在非常初期,Web 3 产品现在无法承载
Facebook
、微信每天有十个亿级别的用户体量;Web 3.0 产品上手门槛更高且产品体验,还远不及Web2产品。 此外,当前大多数Web3社交产品满足的只是加密原生用户纯链上的社交+金融需求,未来同时满足链上和映射链下真实世界社交+金融需求的产品,或将脱颖而出,毕竟社交不止是线上数据的交互,更多应当链接的是视频娱乐、游戏、音乐、健身等等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CGV Research认为,如果对下一代Web3社交应用进行展望,取得成功的关键特质包括: 1)用户可以接受的使用成本; 2)接近或超过 Web 2.的产品体验,上手使用门槛低 ; 3)用户数据同步及时全面(可集成链上和链下); 4)通过token或NFT,设计有持续的激励机制; 5)成熟的社区活力,用户活跃度和粘性较高等。 整体来看,社交应用是Web3应用领域最有发展希望但又最攻下的战场,如何扩展基础设施和实施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是当下的重点和难点。对于Web3社交应用的赛道,也许,我们需要目光更长远一点来看待。 值得关注的Web3社交应用: Lens Protocol:(@LensProtocol)开放的、可组合的 Web3 社交媒体协议,允许任何人创建非托管的社交媒体资料,构建新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自由开发并且通过持有相应的 NFT 拥有他们创作内容的所有权。 Mask Network:(@realMaskNetwork)帮助用户从 Web 2.0 过渡到 Web 3.0 的门户,集隐私社交、无国界支付网络、去中心化文件存储与分享、去中心化金融、治理(DAO)于一体。允许 用户在Twitter 和
Facebook
社交媒体平台上加密他们的消息,同时具备加密货币红包收发、ITO、去中心化文件上传和存储等功能。 Galxe:(@Galxe)协作式凭证基础设施,旨在根据人们的区块链行为来创建用户档案。品牌和项目可以使用这些 Web3 数字凭证来更好地进行推广,例如将他们的忠诚度系统游戏化、开展营销活动、获取用户等。 6.创作者经济应用 自由度指标:☆☆☆☆☆ 信任度指标:☆☆☆☆☆ 商业模式可验证指标:☆☆☆☆ Web3独角兽成长指数:☆☆☆☆ 对于很多人来讲,创作者经济是个很大的概念,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彼此的增长逻辑也各不相同。 综合业内观点,CGV Research认为,创作者经济是指独立的内容创作者(如博客、社交媒体KOL、摄像师等)通过平台或社区等渠道方式,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载体,发布自己的原创内容,并获取收益的经济形式。 创作者经济的有两个关键特质:一是创作者能够通过独特的个人内容交换到粉丝和追随者,并且将流量变现,二是建造工具和基础设施来创建或管理内容。 Influencer Marketing Hub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有 5000 万人参与创作者经济。截至 2022 年底,全球创作者经济的市场规模将高达 1042 亿美元。 但是,当前的创作者经济体系存在严重的收入不均问题,创作者收益的很大一部分都要作为服务费支付给第三方。在Spotify上,每首歌被付费账号播放一次只产生 0.004美元的版权费;只有0.33%的YouTube创作者获得全职收入;亚马逊上排名只有前1%的作者能在一个月内赚取1,000美元。此外,内容管理权缺失、恶性竞争等问题也广泛存在于当前的创作者经济体系。 Web3是基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新一代互联网,也成就了这一时期创作者经济与此前最大的不同,在消费、创作之外,用户还可以真正拥有和自由使用自身创建的数据内容。 全球创作者经济初创公司列表 来源:Speedinvest 依此逻辑,Web3 将为「创作者经济」带来了三大范式改变: 1)通过代币化和智能合约等独立机制,将平台的价值和权利重新分配至创作者手中; 2) 为想要开始创作的人们提供了可组合、可信任的新视角; 3)用户第一次有机会获得奖励并拥有互联网价值的一部分。 Web3 创作者经济项目类型的应用场景涵盖内容创作、NFT 发行和交易、社区建设、粉丝激励、资产管理,已经形成完整的价值链条,帮助创作者利用内容、NFT、社交代币等紧密连接粉丝。 当然,需要提醒的是,Web3 创作者经济的起点不是流量抢夺,而是摒弃争夺用户的注意力,从生产力切入,只有提供更好的内容,才会取得更好的收益。 值得关注的创作者经济类Web3应用: Mirror:(@viamirror)将内容发布与 web3 技术相结合,通过连接钱包,将内容存储在 Arweave,并发布给粉丝。此外,Mirror 上的所有帖子都是可铸造的,可以将粉丝变成收藏者; Rally:(@rally_io)YouTube的Web3替代方案,是一个为创作者和他们的社区建立自己的独立数字经济的平台。它优先考虑创作者,允许他们围绕社会代币推动与社区的互动。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我们总是高估在一年或者两年中能够做到的,而低估五年或十年中能够做到的。 现在看起来,10亿级web3用户市场,离我们似乎还很遥远,但是nothing is impossible,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作为Web3的从业者,唯一我们能做的,是通过不断building,更好地将Web3服务带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带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这个时间更早地到来。 注意:本文系 CGV FoF 研究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https://a16z.com/2020/12/07/social-strikes-back-fastest-growing-apps/ 2.https://multicoin.capital/2023/01/11/the-web3-growth-stack/https://www.robinsloan.com/lab/notes-on-web3/ 3.https://future.com/power-of-social-community/ 4.https://medium.com/ixfi/SocialFi-what-is-it-and-how-does-it-affect-social-media-as-we-know-it-8c28c023a00d 5.https://twitter.com/jolestar/status/1589830650659753986 6.https://coinyuppie.com/SocialFi-the-key-technology-changing-the-globalization-of-the-blockchain-industry/ 7.https://medium.com/coinmonks/what-exactly-is-SocialFi-is-this-a-new-cryptocurrency-trend-1d2bf209dd99 8.https://blockcast.cc/news/an-overview-of-the-SocialFi-ecosystem-social-dao-and-governance-tools/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1
AI可以为加密市场带来什么?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go
lg
...
ChatGPT的用户就突破了1亿。这是
Facebook
用了4年半、Instagram用了2年半、Twitter用了5年才达成的成就。 人工智能释放巨大应用价值 2023年伊始,我们看到微软和谷歌正在争夺人工智能的主导地位。微软将AI聊天机器人引入iPhone和安卓版必应App,谷歌也开始展示新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搜索工具。 从目前来看,微软似乎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这家软件巨头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从而获得了该公司46%的股份,并计划将ChatGPT整合到网络浏览器Edge和搜索引擎必应中。 仔细想想,微软最终可能凭借人工智能终结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的霸主地位。OpenAI预测,ChatGPT将在2023年实现2亿美元的创收,而到2024年底这一数值将达10亿美元。到2030年,人工智能很有可能成为创收和市值最高的行业。 未来,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并取代许多人类工作。在此背景之下,考虑如何使用这种强大的计算形式来使加密行业的机遇最大化是很有趣的。AI可以提高加密效率,区块链技术反过来也可以帮助解决机器学习特有的问题。 人工智能在加密领域的创新应用 1、有效监控动态头寸和实体风险 由于加密市场出现黑天鹅事件(具有潜在严重后果的不可预测的事件)的频率越来越高,传统的评估交易头寸风险的方法已经过时。在加密领域,分析师需要评估与跨协议的流动性变动有关的风险,鉴于需要分析的数据量很大,这几乎是人工不可能完成的。 人工智能可以再一次扩展人类的决策范围。结合其他一些常用的方法,人工智能可以监控所有协议中链上头寸的健康状况,并通过易于解读的信号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提示。 此外,因为加密行业的协议越来越多,这使得分析工作变得愈加复杂,而人工智能可以给人类分析师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以减轻工作的难度。 2、强调流量分析、相关性和预测分析 在Celsius和FTX事件之后,加密行业急需制定相关方法以监测可能导致类似情况的事件和因素。为此,加密分析师和数据科学家探索了一系列方法,如代表性的基于钱包和实体的alerting signals,以及基于AI的资本流动汇总。 此外,AI技术还可以用于识别链上恶意操作。 有哪些代币值得关注? GRT-USD 跨多个系统的数据可访问性和可搜索性可能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中需要改进的领域。 The Graph ( GRT-USD ) 是一个由 Yaniv Tal、Brandon Ramirez、Jannis Pohlmann 及其团队创建的平台,致力于简化这一过程。通过利用区块链数据,该系统使用户能够构建自定义数据图。 2020 年 12 月下旬,GRT 进入公开市场时的初始估值约为 0.12 美元。然而,在市场长期乐观的情况下,GRT 的价值大幅上涨,在 2021 年 2 月 21 日达到 2.88 美元的峰值。 尽管从高峰期有所下降,但 GRT 在 5 月下旬之前一直保持相当稳定,当时其价值跌破 1 美元并保持在这一水平,8 月和 11 月只有几次短暂的复苏。最终,GRT 以 0.6446 美元的价值结束了这一年。 尽管 The Graph 和加密货币市场在 2021 年都表现良好,但情况在 2022 年可能会更有利。最初,GRT 开局强劲,在 1 月 5 日达到 0.7287 美元的峰值。然而,它遭遇了大幅下跌,随着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其价值在 2 月 24 日跌至 0.3054 美元。 现在每个代币的交易价格低于 20 美分,The Graph 在加密 AI 生态系统中仍然是一个有趣的高价值游戏。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代币已经从底部翻了三倍多。因此,虽然有些人可能会关注 GRT 最近的下行趋势,但它在今年也一直是上行的重要推动者。 Fetch.ai Fetch.ai ( FET-USD )是一个利用智能合约促进点对点自治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生态系统的区块链平台,是我认为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人工智能加密货币之一。 这是因为该平台具有一系列自主经济代理人 (AEA) 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独立运行并相互通信,如Fetch.ai 网站所述。 FET 代币是提供 AI 解决方案的 Fetch.ai 生态系统的原生数字资产,在上个月经历了 90% 的大幅飙升。截至 2023 年 1 月 11 日,它的交易价格为 0.191 美元。FET 在撰写本文时已翻了一番以上,达到 43 美分,这一事实说明了一些问题。 根据CoinMarketCap 的数据,目前,FET 的市值为 3.56 亿美元,在最有价值的加密货币中排名第 113 位。 通过在 2019 年 2 月的私人销售中出售约 6.4% 的 FET 总供应量,该公司在 Binance Launchpad 上筹集了超过 6900 万美元。2021 年初,Fetch.ai 推出了 v2 主网,其中包括 30 个验证器。 也就是说,最近对 AI 加密货币的兴趣激增显然帮助了 Fetch。事实上,这个代币一直很火,在过去几周的几天里飙升了两位数。 因此,对于那些寻找动量代币的人来说,Fetch 提供了这一点。 小结 尽管我们距离真正的AGI(通用人工智能)或有感知能力的AI还很遥远,但不可否认,该领域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将有能力管理我们的加密基金,并保障我们钱包的安全。 而与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整合将大大加快这一进程,届时,人人都可以轻松访问加密网络,加密行业也有潜力创造一个新的普惠的金融生态系统。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3-01
【美股收盘】三大股指月度收跌 市场延续波动“主题” 高盛拖累道指2023年下跌
go
lg
...
tforms上涨 3.19%,此前这家
Facebook
母公司表示正在创建一个专注于生成人工智能的新顶级产品部门。 Target Corp上涨1.01%,此前这家大型零售商报告假日季销售额意外增长,但由于美国经济不确定而对2023年的盈利发出警告。 挪威游轮暴跌10.18%,此前该邮轮运营商的全年盈利预测低于预期。它将挤压归因于飙升的燃料和劳动力成本。
lg
...
楼喆
2023-03-01
MWC移动技术展览会展示新手机、AI和元宇宙
go
lg
...
何修理飞机起落架。 2021年底,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将元世界誉为互联网和他的公司的下一个大事件,之后元世界的受欢迎程度激增。然而,最近,怀疑开始悄悄出现。 资深电信行业顾问约翰·斯特兰德(John Strand)说:“目前,围绕元宇宙的所有商业模式都是个大问号。”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已经引起了科技界的关注,这要归功于ChatGPT等新工具的巨大进步,这些工具可以进行对话并生成可读的文本。CCS Insight首席分析师本•伍德(Ben Wood)表示,预计人工智能将在世界移动大会上成为一个“被过度使用的流行语”。 各公司承诺展示他们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使家庭Wi-Fi网络更节能,或嗅出假货。 微软(Microsoft)的新闻代表暗示,他们可能会演示ChatGPT,但没有提供任何细节。该公司在其必应搜索引擎中添加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技术,但在对一些提前访问的用户做出辱骂或错误回答后,该公司不得不匆忙进行修复。 创业公司将展示他们自己的人工智能聊天技术:D-ID将展示他们怪异的“数字人类”化身,而Botslovers表示,他们的服务承诺“将人类从无聊的任务中解放出来”。 不仅仅是智能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蓬勃发展,MWC在此前10年取得了长足发展,设备制造商通过推出炫目的产品来争夺关注。如今,智能手机的创新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以其他方式推出手机。 展会上的注意力集中在5G的潜在用途上。5G是下一代超快无线技术,有望在智能手机之外开启一波创新浪潮,比如自动化工厂、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城市。 伍德说:“手机仍将是MWC的热门话题,但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迭代的、几乎无聊的类别。”“唯一令人兴奋的将是大量的可折叠设计和原型,但这些高端产品的实际市场规模尚不清楚。” 新设备的发布将由一系列不太知名的中国品牌主导,比如一加(OnePlus)、中兴通讯(ZTE)和荣耀(Honor),它们希望从市场领导者苹果(Apple)和三星(Samsung)那里夺取市场份额。
lg
...
金融界
2023-02-28
寻找潜力组合:2023年有哪些潜力币?
go
lg
...
器扩展将 Web3 的隐私和优势带到
Facebook
和 Twitter 等社交媒体。 您无需离开页面即可查看加密资产的最新价格。它还将利用初始 Twitter 产品(ITO),这是一种公平发布去中心化资产的全新方式。 我看好 MASK 有两个原因: 1. 它得到了 binance 的支持 2. Binance 投资了 twitter。如果 CZ 能如愿以偿,这实际上有可能得到整合 LIT 一个云钱包应用平台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无服务器功能平台,用于创建将数据写入公共状态机(如区块链和存储网络)的应用程序。 您可以为用户资金和数据创建自动代理。您还可以将应用程序连接到 web3 凭据,例如作为电子商务折扣的 NFT 和代币门控元宇宙空间。 我看好这一点,因为基础架构将支持创建新型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商店为 web3 应用程序提供了许多摩擦,LIT旨在针对我们所了解和喜爱的 dApps 进行优化。 BICO 一个 web3 Relayer Biconomy 允许你轻松地批处理多个交易,将 dApp 上复杂的用户旅程变成几次点击。 它支持无缝入职和轻松的用户体验。您可以从复杂的多步骤交互转变为一键式体验,甚至可以提供无燃料交易。 我看好,因为 BICO 是在考虑到大规模采用的情况下创建的。用户在使用 BICO 时不需要知道 dApp 在什么链上。他们只需单击一下即可从任何链使用您的 dApp。 OSMO The Interchain Liquidity Lab Protocol 在领先的去中心化 Cosmos 交易所交换、赚取和构建。 我看好 Osmosis,因为这是ATOM的强大应用程序,并将在牛市中超越它。Cosmos/ATOM 是看涨的,因为它的设计模型支持其所有应用链之间的无缝互操作性。 BONK: Solana meme 代币 BONK 是第一个面向大众的 Solana 狗代币,由人们空投到 Solana 社区的总供应量的 50% 左右。 BONK 的贡献者厌倦了有毒的“Alameda”代币经济学,并希望制作一个有趣的模因币,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机会。我看好,因为 meme 和 solana 社区都非常强大。这种硬抽币是不可避免的。 LYRA: 去中心化期权协议 使用 Lyra 协议买卖加密期权,Lyra 协议是第 2 层以太坊原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Optimism。 Lyra 是一个自动做市商,可让您通过自动建立期权市场来赚取资本交易费。这是同类产品中的第一个,将从根本上改变去中心化的期权市场。 Quick: Polygon QuickSwap 上领先的 dex 是下一代第 2 层去中心化交易所和自动做市商。 您可以以接近零的汽油费兑换代币。我看好,因为作为多边形的领先指数,它被严重低估了。 SAND: 去中心化的 Metaverse The Sandbox 是一个社区驱动的平台,创作者可以在区块链上通过体素资产和游戏体验获利。 您可以创作艺术、使用市场,甚至可以创建和玩游戏。我看好,因为这是由 Binance 支持的。Binance 的 metaverse 赌注很可能会在长期内取得巨大成功.。 ORAI: AI Layer 1 OrAI 链是 L1 数据经济和 Oracle 服务。 它有一个安全快速的基于 CosmosSDK 的区块链,具有 DPoS 共识和优化的 AI 子网络。它通过正确性证明和执行证明来利用可验证和无信任的 AI 执行。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7
游戏将可能成为数字资产生态中10亿用户的用例
go
lg
...
成本只限于内容审核和维护服务器,比如
Facebook
花了 5 亿多美元请埃森哲帮助管理内容。据估计,社交网络上每天都有 1.5-3 万名版主在筛选内容。 在游戏方面,其他玩家的游戏视频在网络上逐渐兴起。如果你不是一名游戏玩家,这可能听起来很奇怪,但游戏玩家往往喜欢看别人玩,特别是在有弹幕和评论区的情况下。Modest Pelican 和 Girlfriend Reviews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游戏评论员。 Twitch 是现今游戏相关内容事实上的流媒体平台,所有观众加起来每年要花相当于 2500 年的时间观看 Twitch 上面的内容。 但是,单纯看别人玩并不能提供持续性的乐趣,所以一些游戏允许创作者建立并向他人出售资产,范围从开发一个简单的赛车游戏到一个需要复杂策略才能获胜的游戏不等。突然间,玩家可以做的事情不再局限于开发者提供的东西;相反,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无限创造不同游戏的全新分支。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发布一本书和发布一份 Microsoft Word 之间的区别,并观察创作者能够想出怎样独特的故事。游戏工作室拥有围绕角色的知识产权和游戏者所处世界的代码,他们还负责创建游戏初始的用户群。 《反恐精英》和《帝国时代》等游戏允许玩家在游戏中创造独特的关卡和挑战;《堡垒之夜》有一个创意模式,允许用户建立属于自己的世界和角色;Far Cry 5 的街机模式包括由社区成员创建的自定义游戏关卡。与 MOD 不同,游戏中的 UGC 通常只需要基础的专业知识,并且通常由游戏的设计机制作为支持。早在 2012 年,用户就已经开始讨论了。 从游戏到平台 UGC 是新游戏的一个强大杠杆,有两个核心功能。首先,他们延长了用户参与游戏的时间。具有渐进式故事情节的线性游戏玩法虽然有趣,但在故事结束之后玩家就没有动力继续游戏了。与此不同的是,在线模式,比如 GTA 5 中的模式,延长了游戏的寿命和盈利能力。这就是为什么 Rockstar 开发的的 GTA 5 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娱乐产品,它在全球的销售额超过了 60 亿美元。 其次,它允许游戏中最活跃的贡献者继续投资。当玩家在数字王国内建立独特的世界之后,他们就会对这个游戏产生情感依恋。随着游戏成为创意表达的新渠道,游戏玩家从其他玩家那里得到的正向反馈将作为他们努力的肯定。本质上,用户原创内容的发展将帮助游戏内的一部分用户从被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动的创作者。 大多数游戏都曾设计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如《刺客信条》或《使命召唤》),并最终过渡到 UGC 阶段。最近,像《堡垒之夜》这样的游戏已经体现出一种模式,即用户很少参与战斗,他们更愿意参与定制内容。 大型多人游戏所带来的随机性成功吸引了很多用户,他们喜爱体验游戏中各种不可预测的玩法。每个游戏环节都有不同的内容,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反馈回路,用户会因为对这些神秘内容的期待而更多地参与游戏。 Minecraft 和 Roblox 是这一准则的例外;它们已经超越了平台的范畴。一个已经成为平台的游戏通常有相对较少的 IP,并且可以有流动的故事情节,这都取决于谁在构建它。在这些游戏中,用户在原创游戏体验上花费的时间比游戏工作室开发的故事情节或关卡要多。《堡垒之夜》正处于向平台过渡的特殊时期。据报道,现在用户在游戏中大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与 UGC 互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渡成为一个平台是大多数游戏的圣杯,并以独特的方式开辟了变现途径。例如,《堡垒之夜》在过去几年中与 100 多个品牌进行了合作。此外,成为了 UGC 平台的游戏能够将用户手中的一部分收益转至创作者。 2021 年,Roblox 有超过 170 万独立用户在平台上创作内容。其中,超过 8600 人的收入超过 1000 美元。此外,约有 74 名开发者每人净收入超过 100 万美元。不过,收入的增长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游戏在过渡为平台之后可以吸引来更多的关注及参与。2021 年,Roblox 的用户平均在 Roblox 上感受了 40 次不同的体验。 同年,该游戏上线了超过 1900 种游戏体验,在某一年产生了至少一百万小时的参与。其中,超过 350 种游戏体验产生了 1000 万小时以上的参与。Roblox 成年用户中有一半会进行交易,每 10 人中就有 1 人参与过超过单次 100 美元的交易。 他们已经从独立的媒体消费商品(如电视节目)变成了用户来创造大部分体验的平台。 用户原创内容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希望发展成为交易平台的游戏来说,UGC 是一个强大的杠杆。但是,它可能并不总会像预期的那样发挥作用。即使是 Steam 这样的大型游戏市场,也难以维持足够长时间的创作者奖金。2015 年,早在 NFT 或版税出现之前,Steam 就有一个创作者工作室部门,为几款游戏的 MOD、皮肤等创作者支付了超过 5000 万美元的费用。 当时只有 25% 的版税支付给了创作者。该计划在四个月后不得不关闭,理由是「意外的用户行为」。 Roblox 和 Fortnite 是创造全新作品形式的强大平台。在十几二十年前,游戏玩家几乎很难将自己的时间和技能转化为收入。而今天,开发者在 Roblox 上每花一美元,平均能赚到 0.29 美元。也许这看起来很低,但《堡垒之夜》的创作者只赚取他们为该平台创造收入的 5%。 来自 Roblox 的developer economics页面 这并不是说这些作品背后的游戏工作室在偷窃创作者的成果,他们需要为维护游戏、支付开发费用以及来自 Xbox、苹果或谷歌的平台费用投入大笔的资金。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很高兴看到他们的努力能创造收益。在用户看来,他们最反感的是支付所需的门槛限制。例如,由于交易成本较高,《堡垒之夜》需要 100 美元的最低限额。嵌入 Web3 原生钱包并使用 Stripe 等工具以 USDC 进行支付,可以将支付门槛降低一小部分。 等式的另一部分是今天版权的执行机制。我们很难自动验证并审查哪个用户首先创造了某个体验。人工干预或许可以帮助解决这类问题,但可能需要数周的时间。此外,游戏平台还可能会面临侵犯版权的风险。 最近,Roblox 为音乐版权侵权支付了 2 亿美元的和解费。此后,他们与几个大型工作室开展了合作,从而在游戏体验中嵌入已知的曲目而不至于侵权。 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我们在一个陌生的游戏中如此关心版权和支付问题,这是因为这些虚拟世界在未来就是创作者的工作场所。仅在 2021 年,Roblox 就向平台上的创作者支付了超过 5 亿美金。与 OnlyFans 同年向其平台上的创作者支付的 16 亿美元相差甚远。但这表明,开发、培育和维护游戏体验可能是未来的一种就业形式。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支付导轨和版权管理必须由不涉及人为干预的工具来完成。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今天在区块链生态系统中谈到的许多原语都适用于此。 游戏的过度金融化 几周前,我向 Tegro 的创始人 Siddharth Menon 提问说,哪款游戏是 Web3 中最「有趣」的游戏。他回答说,用户来 Web3 游戏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乐趣,还有一半的原因是为了赚钱。 「对我来说,能够提供乐趣的游戏机制是一个已解决的问题。它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而且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然而,web3 游戏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于是我们必须设计出一款融合有开放经济(有着适当经济激励)和乐趣的游戏。游戏不仅需要为玩家设计,还需要为投资者和交易者设计。——Siddharth Menon 这就是为什么 Web3 游戏在传统游戏玩家看来是颇有争议的行业。如今,这个行业俨然是为投机者而非玩家而建立的。 我曾经在我那篇关于聚集理论与 Web3 的文章中提到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相较于传统的基础设施,Web3 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归类和支付验证比传统的基础设施要简单得多。例如,假设你必须向一千名 Delaware LLC 的用户支付 100 美元,前者就会方便很多。 吸引用户加入,收集他们的银行信息,进行必要的反洗钱/了解客户的检查,以及管理付款的任务都是你们的职责所在。如果这个过程是使用区块链上的稳定币进行的,那么风险将被转移到受严格监管的第三方实体(如交易所),而你将无需再自己履行这些责任。 这在 UGC 中尤其重要,因为你将实现两大改变。一方面,作为一个平台,你可以使用游戏内资产来奖励那些在早期阶段积极贡献的用户。另一方面,你可以为这些资产开辟一个市场,让用户可以将他们辛苦赚来的游戏内资产变现。 在这些新的交易方式中,工作室将不再需要支付大量成本来激励创作者。Amy Wu 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现象: 在维护游戏的过程中,内容的重复性是最大的挑战之一。UGC,再加上 Token 激励和流动市场,是吸引新一代创作者的重要工具,否则他们根本就不会去关注 Web3 游戏。在生成性内容和包括 Token 在内的创作者激励措施方面的进展都尚处于早期阶段,极具前景——Amy Wu 理想的情况是,那些花时间玩游戏或创造游戏体验的用户会与那些没有时间或技术来玩游戏的用户交换他们收到的资产。我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所以我们联系了来自Super Gaming(印度最大的游戏工作室之一)的Roby John来就这一观点发表看法: 用户之间的交易并是什么新鲜产物。当我在开发的游戏中帮助部落首领将某些顶级部落玩家拥有的物品交易并转移给他们部落的其他初级玩家时,我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件事,而在我弄明白其中的逻辑之后,我在 2017 年将其变成了 MaskGun 本身的一项功能。今天,区块链驱动的所有权可以更容易地做到这一点,而不需要客户支持或工具的干预。 当然,这剥夺了我作为客户支持人员在游戏战争之前在部落之间交易虚拟 AK-47 和 SCAR-H 的兴奋感。 在没有基础设施让玩家之间进行交易的情况下,Roby 不得不自己促成一些交易,他的私信当中全是下图这样的消息。我们正处于移动游戏资产的 Craigslist 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两个主要因素:首先是盈利动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行为,并激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到游戏及其体验中。然而,这可能会让游戏工作室付出代价,他们可能不会因此而看到即时的收入。在过去,当用户直接从他们那里购买资产时,开发商就会挣钱。现在,由于留存率的提高和获客成本的降低,这种情况已经改变。 其次,由于游戏玩家之间会进行数字资产交易,游戏工作室可能会赚取更多的版税,而不是在用户直接从工作室购买资产时赚取即时收入。例如,Yuga Labs 和 Nike 通过用户群的资产交易各自获得了超过 1 亿美元的版税收入。 Axie Infinity 这样的游戏是尝试替代模式的先锋,而像 Epic 和 Ubisoft 这样的大型工作室则犹豫不决,不愿意用不同的模式破坏掉现有的用户群,这为新进入者创造了颠覆现有工作室的机会。 版税并不是游戏最近发现的一个突破性功能,现今的技术堆栈可以很容易地使更多的开发者在用户每次交易应用内资产时赚取一部分收入。然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些链上原语与复杂的金融原语生态系统存在着相似性。 今天,大多数新的 Web3 游戏和 NFT 的推出,都是在 Crypto 原生人群中找到其早期用户群。这些用户习惯于在 DeFi 中存储数十亿美元,并在 NFT 上花费同样多的钱。这些用户对金融原语的熟悉度为游戏工作室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使它们可以利用 Web3 技术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来自Variant fund的创作者经济先驱者Li Jin,在我们与她讨论这个问题时,把这方面的情况讲述了出来: 在游戏中使用 Web3 原语,不仅给创作者带来了拥有其努力成果的信心,而且还优化了他们创造财富的速度和手段。创作者经济的先驱者Li Jin表示,这可能会导致未来创作者使用带有 DeFi 原语的游戏内资产实现加速增长,例如将收入流 Token 化,针对定制艺术进行贷款,甚至筹集投资——Li Jin 用户被新的 Web3 原语所吸引,不单单是因为其趣味性,还是为了赚取收入。他们愿意为跨链的资产搭桥,参与秘密仪式,并加入到新项目中。伴随着他们收入的增加,他们开始关注如何利用无需权限资产来增加利润。 用户用游戏中的 NFT 进行贷款,发行衍生工具来炒作其价格,并成立 DAO,以大额折扣收购游戏中的资产。这些行为通常不是游戏开发者所预期的或想要鼓励的行为。 虽然开发者可能不希望游戏内资产的价格因 NFT 借贷平台的清算级数而崩溃,但在区块链上建立无许可和可组合的工具有好处也有风险,我们很难预测结果是好是坏。 我们咨询了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公会之一 YGG 的 Gabby Dizon,以探讨这些想法:在无权限资产之上建立用户原创内容,大大改善了现有的 UGC 模式。它不仅允许玩家社区创造新的内容,还能以原始游戏开发者之前从未想过的方式复合网络效应。它还为制作 UGC 的创作者提供了更公平的价值转移和所有权获取方式。 简单来说,用户以往只能在受限环境中进行特定的行为,而如今却有机会获得对产品本身更多的控制权,但这样一来他们就可能会做出不可预料的行为——你只能在二者之间进行权衡。这类似于 DAO 的工作模式,不过更有意思一些。 引导 UGC 经济发展 向 UGC 平台过渡的 Web3 原生游戏通常遵循类似的发展路径: · 所有游戏一开始都会推出一个足以吸引数千名用户的主要产品。 · 一旦有足够的用户在玩游戏,下一步就是引入稀缺的资产,这些资产只有通过长时间玩游戏才能获得。这些工具通常会给他们的持有者在赚取积分或赢得比赛方面带来一点优势。 · 不想花时间玩游戏的交易员和玩家可以以自由市场决定的价格获得这些工具。 · 在这个阶段,游戏被激励推出他们的游戏内市场,以阻止诈骗者并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环境。 · 如果市场有足够的流动性,而且交易是有序发生的,开发者可以引入像 Robux 或 Fortnite 的 V-bucks 这样的原生资产,其经济效益将因游戏而异,但可以用来激励用户在游戏中产生内容。 但为什么要费尽心思用链上工具奖励用户,让他们可以进行交易或贷款?将资产所有权传递给用户有两个好处。首先,它允许用户想象并创造出资产的新用途,超出开发者最初的意图,如建立一个借贷市场或创建一个游戏中的 DAO。 用链上工具奖励用户的第二个原因是,它有助于在发布用户原创内容之前确定游戏中资产的公平价值。通过事先实施,它减少了平台被专门为接收空投而设计的垃圾体验所淹没的可能性。这一挑战目前在 DeFi 和 NFT 原生产品中普遍存在,使创始人无法确定其用户群的实际规模,因为大多数用户可能只是为了获得空投而使用产品。 虚拟土地的价格已经明显下降,但 Decentraland 的表现仍然优于其同行(见 Metaland 的 Dune 页面) Sandbox 和 Decentraland 处于 Crypto 领域 UGC 的最前沿。他们用原生 Token 激励创作者,并为交易者和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但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除非你有足够大的用户群对使用产品的乐趣感兴趣,否则生态系统很难持续下去。交易者通常购买地块或开发体验,以期待获得未来的利润。 但就像中国的鬼城一样,除非有真正的人期待在这些虚拟世界中度过时光,否则这些资产的价格很快就会崩溃。 如果 UGC 在建立时注重游戏者的动机建设,那么它们很可能会更强大。Web3 原生游戏如果能在盈利方面得到补偿,那么它减少一些乐趣也无可厚非。我们在 P2E 经济中看到的大部分用户都是为了它所产生的额外收入而来。像这样的用户可能会有一个进化的弧线。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将赚到足够的钱来购买游戏中的资产并进行交易。 有了足够的利润,游戏者可以把资产租给其他玩家,类似于公会模式。在他的巅峰时期(就对游戏的商业价值而言)——玩家将有足够的技能来建立独特的游戏体验,围绕它形成并一个社区,从而获得被动收入。 玩家大多数 Web 3 原生工作室目前都错过了游戏玩家的发展,他们从赚取与游戏时间直接相关的收入发展到积极创造和管理游戏体验。 我们经常认为 DeFi、DAO 和 NFT 中的原语对普通人来说没有价值。为了实现这些原语的价值,它们应该被整合到游戏中,并吸引来大量的用户群体。 一个有潜力的游戏创造者可以通过建立 DAO 从他们的同行那里筹集资金,而贡献者可以获得体验的收益份额。这类似于传统开发商收购和开发财产的方式,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工作室专门在 Sandbox 这样的 Web 3 原生虚拟世界中创造经验。 这在今天看来可能很牵强,但考虑到 2021 年有超过 70 名开发者在 Roblox 上赚取了一百万美元以上(还有 7 个超过 1000 万美元),一切都有可能。 随着围绕着 Web 3 原生 UGC 的生态系统的发展,我们将见证对链上最活跃的钱包进行定向营销。这将有利于试图扩大规模的游戏为那些在不同游戏中建立了良好体验的创作者提供折扣属性和类似的激励措施。 就像民族国家为企业家提供激励措施一样,游戏和协议也会通过游戏中的互动来锁定那些最活跃的钱包。 创造力上的鸿沟 目前,大多数 Web 3 游戏的重点是交易而不是创造力。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我们需要向培养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转变。社交网络大约在十年前就实现了这种转变,并使其成为了更令人愉悦的消遣场所。 Web 3 游戏平台在做到这一点后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随着创作者收入的增多,他们变得不再关注资本,而更关注自己的影响力。对这些人来说,创造性的表达成为首要任务。这虽然听起来不太现实,但考虑到就在去年,一个用户从《堡垒之夜》的创作者支持计划中获得了 500 万美元。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用户为游戏创造了超过 1 亿美元的收入。 考虑到像 Z 世代和千禧一代这样的年轻一代往往难以负担像房地产这样的传统资产。而且以我们现在的技术,还不可能开发太空资产,我们的所有权和价值感往往存在于数字资产当中。将纽约的实体房屋与 Decentraland 的虚拟财产相比较并不公平。然而,那些早期进入数字领域的人有可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在未来十年更是如此。 与以前不同,互联网允许我们公平地获得机会。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新事物,如 ICO 和 NFT,正在榨取散户的资产。在游戏行业,仅仅作为早期采用者并不足以获益。创作者需要建立用户想要的东西,以防止数字鬼城的出现。 大多数游戏的挑战是平衡社区和盈利动机之间的关系。「资产所有者」的盈利动机会可能导致非常糟糕的决策,正如我们在协议和 DeFi 原语中看到的那样——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循序渐进的在游戏中引入 UGC 的部分原因。同时,一个有粘性的社区对于一个可持续的市场来说十分重要。 监管机构需要认识到游戏是工作渠道而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也许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游戏中形成创作者联盟。投资者可能将游戏中的体验视为 SaaS 产品。最后,最关键的在于,创作者也需要了解如何使用他们新发现的「所有权」。 这让我们回忆起我们在 2016 年是如何思考人们可以怎样利用智能合约。我们将给你们留下这个基于印度未来主义的有趣游戏的预告片,我们已经关注了一段时间了,它可能与我们刚才写的内容有一定的关联。 下周见,我们将对过去两个季度的风险投资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7
传Blur创始人早年随笔:抖音是如何启动它的增长飞轮的
go
lg
...
gram 被用来将更精美的照片发布到
Facebook
,以及早期的 Airbnb 自动发布列表到 Craigslist。 为什么在 Musically 失败时抖音成功了 当 Musically 推出他们的 Mindie 竞争对手时,他们已经将 90% 的种子资金花在了一个失败的教育应用程序上,剩下不到 3 万美元。为了增加他们成功的几率,音乐在全球范围内推出,导致他们在美国获得关注,但在中国遭到轰炸。正如抖音所证明的那样,Musically 有可能赢得中国市场,但这样做需要大量的运营努力,而 Musically 无法承受。考虑到他们当时拥有的信息和资金,Musically 专注于美国市场更有意义。 多年后,Musically 最终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但那时抖音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关注。Musically 几乎无能为力,因为抖音已经是 Musically 的克隆,拥有更好的推荐引擎,并且拥有来自 ByteDance 的更大资金。 个性化的重要性 在 TikTok 和 Sorting Hat [1] 中,Eugene Wei 敏锐地发现,字节跳动的个性化引擎促成了抖音疯狂的高参与率,并让字节跳动从 Musically(后来更名为 TikTok)中脱颖而出。然而,快手的成功和 甚至 Musically 在字节跳动收购之前的成功也表明,高级个性化引擎不需要启动。凭借不太复杂的个性化引擎在音乐上增长到数百万用户,而快手在没有如此复杂的算法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以 200 亿美元以上的市值上限上市)——快手的长期用户从他们在应用内关注的创作者那里消费了高达 50% 的内容 ,而 TikTok 用户 80-90% 的内容来自受其他用户欢迎的新帐户。与更常被引用的个性化引擎相比,抖音的运营努力是起步的重要因素。 额外的想法 抖音的运营策略类似于安迪·约翰斯 (Andy Johns) 的技术,即在扩大规模之前建立一个小型但参与度高的社区的“白热煤”。文化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不是砸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拥有大量资金和大量观众甚至可能成为抑制因素,因为这会产生噪音,使特定文化难以形成。 自力更生文化在操作上非常繁重,并且与以前仅依靠优质产品和推荐来获得成功的社交网络的剧本截然不同。如果我要从头开始一个新的内容社区,这是我会使用的剧本: 1. 在设计应用程序之前进行广泛的全球竞争产品研究。复制最好的特性。 2. 选择一个利基社区首先关注。 3. 从现有竞争对手和其他社交/物理网络中招募内容创作者。 4. 像对待贵族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创造内容,直到消费端本身足够大。 5. 手动突出显示并奖励您希望看到更多的好内容。 6. 使用重新混合和共享模因来增加该内容的创建。 7. 利用现有的社交网络分发内容并寻找机会创造病毒式传播。 8. 然后,通过改进个性化和垂直扩展来驱动飞轮。Andy Johns 有一个很好的框架[2]来说明如何做到这一点。 注: - [1]: https://www.eugenewei.com/blog/2020/8/3/tiktok-and-the-sorting-hat - [2]: https://www.andyjohns.co/posts/flywheels-and-how-to-create-content-communities (公众号/同名推特:刘教链。知识星球:公众号回复“星球”) 来源:比推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6
王慧文无心与李彦宏「斗法」
go
lg
...
把故事讲得更好,人人网上市的时候连套了
Facebook
、Zynga、Groupon、Linkedin四个国外标的。 有钱、有闲、有履历,又对标OpenAI,王慧文给了投资者们一定的安全感。据相关媒体报道,王慧文出资5千万美元,下一轮融资中已经确认的融资金额为2.3亿美元。而这2.3亿美元的顶级VC认购中,真格资本和源码资本一起为王慧文站台,源码资本创始人曹毅甚至在朋友圈表示,“祝贺老王等到了,行业也等到了老王出山。” 02 中国的OpenAI,是什么样的? 有AI领域的资深研究人士认为:“王慧文向中文互联网扔了一枚烟雾弹,起码在ChatGPT这件事是这样。” 资本市场的火热,蔓延到用户市场,但后者对这样一个攒局者,并不够看好。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他过往的经验优势体现在O2O和互联网产品的打造上,所以人们认为,“AI英雄榜”,仍躲不开过去的那套营销和投机的手段。 有IDC分析师指出,短期内ChatGPT对市场影响有限,“掌握了垂直领域的数据、面向场景的模型优化,以及形成工程化的解决方案,才可能实现真的落地。”这些模型甚至在3年以后会退出市场,虽然基于ChatGPT可能会诞生一批新创企,但单纯依赖大模型,无法为创企提供持续的竞争力。 另一边,“我自己总结,国内互联网公司花钱多少不一样,聚集人工智能的人才团队大小不一样,但是思路一样:人工智能应该找场景,要解决自己业务中遇到的问题。”360创始人周鸿祎接受采访时表示。 就像前面说的,从应用软件开源的角度来看,ChatGPT如果作为产品上的成功,门槛确实没那么高,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如果单从成本端以及数据积累来看,国内刚入局的小公司机会渺茫。训练AI需要庞大的算力,有业内人士透露,使用国产算力卡倒不是不行,只是芯片制程跟不上。 ChatGPT硬件方面要3万张顶级GPU,加上CPU、内存、硬盘、网络和数据中心的电源与建筑,接近100亿人民币,训练一次要几个月,巨大的物料、电力成本之外,还有软件开发的费用。 “国内也只有BAT这样拥有自主云计算平台、且掌握大量用户的互联网公司,而且最好是和 ChatGPT 错位竞争,比如做中国可以正常联网使用的中文模型,但其中最困难的部分,其实是敏感词和有害信息的屏蔽过滤。” 有媒体统计,国内实验中做过的最大的模型是10亿个参数,GPT-3的参数数量是国内的175倍。 这几年BAT三家在做大模型上,都投入了不低于OpenAI 5-10亿美元的资金量,语音识别、TTS、人脸识别都单独做一套,但好的AI大模型很少,比如阿里巴巴的M6大模型,百度的文心大模型,腾讯的混元AI大模型。不过效果并不明显,普通消费者接触到的AI产品,主要还是类似于天猫精灵、小爱同学,侧面说明可能还是努力方向搞错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王慧文的团队是要复刻像ChatGPT一样的消费级应用,或者去重新做个搜索,以当前的局面来看并不困难,但做出来和活下去是两码事,关键是能不能持续,其实风险并不小。像谷歌、微软、百度这类巨头,现在也没有寻找到技术与商业落地上的平衡点。 比如最近微软把ChatGPT和Bing结合起来,由于所有网页都需要清洗数据和定期来进行训练。当摩尔定律发挥作用,训练成本降低的同时,算力又提高好几倍,当ChatGPT能索引全世界网页之后,场面很容易发生失控。 “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去多么追求技术上的革新,而是想清楚,这项技术本身,能不能带来生产关系的改造和生产力的提升。”有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如果不能的话,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变,因为他没有创造新的需求,或者说让这种关系足够改善。” 那么这样一来,如果不考虑技术难度,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用周鸿祎的话说,他把ChatGPT的能力进化分为三层,从最基本的信息学习,语料训练,人工智能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具备了逻辑能力,进而从编码文本知识,发展到同样能够处理音视频图片。 “它今天还没有手跟脚,没有行动力,ChatGPT今天需要的手跟脚是什么?API。”周鸿祎说。 简单来讲,从ChatGPT上做延伸,可以分为两方面。一种是像周鸿祎的构想,我们现在使用Web服务在美团订餐、打车、买电影票,那么能不能让ChatGPT也具备输出指令的能力?这个思路和国外一家叫Adept AI的公司相像,后者类似协作智能,建立AI工具,来帮用户完成任务。 Adept AI创始人Luan来自谷歌,他也认为:“真正的通用智能需要能够行动的变形金刚,而不仅仅是读写。我们正在训练一个模型来使用人们今天使用的所有软件工具和 API。” 另一种延伸的方式则没有那么直接。 举个例子,ChatGPT仍作为一个接口,比如充当一个数据源,把这些东西打包,做B端的生意,来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或者有调用大模型API的公司,基于大模型重点开发具体场景的AI应用公司,如Jasper。那么实际上,这条链路上的ChatGPT,就不是直接to C的应用,而是B2B2C,做中间件。 事实上,仅将ChatGPT当作一个to C的应用,一方面体现了人们有一定的技术崇拜:AI确实很酷;另一方面,似乎的确能也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相比一般聊天机器人,ChatGPT回答更靠谱。 但这并不足以说明产品的成功,OpenAI CEO都直言这是一款“糟糕的产品”,金钱在燃烧,服务器在冒烟。部分地区没法光明正大访问,频繁出错的信息,他的原话是说:“人们访问的是一个有时能用,有时不能用的网站。” “符合预期的需求,是需要多轮交互才能产生的。”即使作为生产力工具,运用到文章转写、创作等场景,实际的应用深度并没有设想乐观。这导致ChatGPT暂时不能直接进入工作流,意味着这样的生产力工具都是“糟糕”的。 微软是一家to B的公司,和老对手谷歌正面较量的领域,除了Bing,还有Edge,如今微软的价值大头落在云服务上,Azure被推向前台,也是OpenAI的独家供应商,生成式AI的大量资金最终又都流向了基础设施层。 这种用法类似上述的第二种延伸,ChatGPT以及所有大模型,算力消耗巨大但不是好产品,甚至不是独立软件产品,而应该作为基建,随着数据越来越大,参数越来越多,训练需要的算力和成本越来越高,放到智算中心、云平台上面,和SaaS一样:容易部署,使用门槛低,通过卖服务和数据,靠规模效应产生高维价值。 ChatGPT目前看似是利用大模型解决生成领域的任务,但实际上,也展现出了通用型人工智能的潜力。“ChatGPT一个账号收费也就几十美金,所以它要扶植的一定是垂直应用。做生态,如果没有App Store,苹果不可能成为一个平台。”周鸿祎认为“在通用的人工智能上搭建垂类,是非常聪明,也是非常省力的方法。” 03 到底什么才是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这个称呼既熟悉又陌生,2000年以来,互联网公司人均标榜科技基因,但事实却是,云计算、数据库、人工智能、算法、大模型,这些都是后几年才开始强调的概念。 回到王慧文这件事上,他的招募令里写到,要成立一支非盈利基金,专投那些“发展路径不清晰、实现希望很渺茫、商业价值不明确”的初创科技公司,这是国内VC及相关机构里已经很少见的理念了。 相比印象里的硅谷,总会有一批财务自由的人,对技术偏执,或愿意尝试新的事物,OpenAI 前三年在毫无营收的前提下,也有人支持它每年烧5亿美金。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国内,对待不确定性的东西,市场的包容度往往并不高。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OpenAI起始于一群在通用人工智能备受怀疑时,仍然相信它能成的人,并不是着急“做另一个DeepMind”来打败谷歌,也不是微软内部孵化,它只有375个人,是一个100%的小型创业公司。 但为什么微软和谷歌内部没有孵化出这些项目?人们偏向认为,OpenAI的人才密度一定比微软、谷歌更高,大企业在创新上天生存在弊端和不足,加上资本的加持,这样小企业才会做出颠覆式的技术。 ChatGPT只是OpenAI的产品之一,公司多个创始人曾联合发文:“我们正致力于利用物理机器人完成基本家务。更远一些,OpenAl的目标是制造‘一种高度自主,且在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作上超越人类的系统’。” 做中国的ChatGPT和做中国的OpenAl,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前者贴近为了流量追一个风口,后者的格局大得多得多。在OpenAI 官网可以看到它的纲领和章程,其中有一条反竞争条款: 这种情况在国内其实是非常罕见的。 如果说“狂热相信AI改变世界”是王慧文再创业的初衷,那么他后来发的续里,“不清晰、很渺茫、不明确”,更像是对自己这一举措的概括。 有分析人士指出,处于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要想获得投资人的垂青,要么技术和工程化能力得特别强,要么对C端用户或者B端场景有特别深刻的洞察,能够把这些和AI技术结合,打造出能落地的产品。“国内创业,不先走场景而走技术驱动非常艰难。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慧文这样的动作才更有价值。” OpenAI能以很少的收入支撑很高的估值,获得长久的资金支持,除了技术信仰,还有资本和产业的支持,在国内,很难有VC拿钱冒险做技术驱动创新的环境,王慧文可能正在充当后者的角色。如果这是一次理想主义的试水,当所有的目标和过程坚定而明确,那么成败其实并不完全由结果判定。 来源:“新眸”(ID:xinmouls),DeFi之道 作者:鹿尧,编辑:桑明强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2-25
上一页
1
•••
237
238
239
240
241
•••
30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传大消息!彭博:北京严阵以待美国贸易协议试图将中国排挤在外
lg
...
中美突发重磅!美国已开放芯片设计软件出口中国 为中美贸易协议一部分
lg
...
习近平出席高层经济会议,释中国经济发展重大信号!一文介绍这一国家重点
lg
...
中美贸易关系回暖最新大信号!美国正式解除对华出口这一重要商品的限制
lg
...
特朗普高官突然语出惊人!指控鲍威尔国会作证说谎 特朗普吁其“立即辞职”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0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