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2023-08-10 12:44:14【机构评美国CPI数据】数据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预期。尽管如此,两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了约8个基点。或许是某种程度上确认了美联储可能不会在9月份加息。
2023-08-10 12:44:03【财经网站Forexlive评美国CPI数据】市场预期美联储在9月会议上加息的可能性为13%,11月加息的可能性为35%左右。数据公布后,这两个数字分别降至7.5%和27%。
2023-08-10 12:43:29MSCI新兴市场外汇和股票指数在美国CPI数据发布后达到日内最高点。
2023-08-10 12:43:23美国股指期货在7月份CPI数据公布后继续上涨。
2023-08-10 12:02:04【黄金似在美国通胀数据出炉前企稳】在周四备受关注的美国通胀报告出炉前,金价似乎企稳,并收复了近期部分失地。过去几周,随着全球债券收益率上升,美元兑主要货币走强,黄金今年以来的涨幅有所放缓。今晚的CPI数据对黄金走势至关重要,再一次低于预期的数据将标志着物价压力连续两个月以比经济学家预想的更快的速度消退。分析师称,这可能有助于提振金价。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Craig Erlam表示,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美国(在通胀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预计今年剩余时间还会有更多进展。如果它能以比目前预期更快的速度实现这一目标,那么黄金可能会因此受益。
2023-08-10 11:51:14荷兰国际银行外汇分析师Chris Turner:预计符合共识的美国CPI数据可能不足以引发欧元兑美元持续突破1.1040区域。欧元兑美元EUR/USD短期内在1.0925至1.1040区间内交易。
2023-08-10 11:24:53【市场密切关注美国CPI报告,数据恐引发市场波动】财经网站Forexlive分析师Adam Button表示,本周的交易亮点无疑是美国的CPI报告,市场普遍预期核心和整体CPI月率均为增长0.2%。如果读数为增长0.1%或更低,交易变得很简单,即买入风险资产。预计收益率将下降,股市将上涨,美元将下滑。令事情变得棘手的是数据的上行,如果得到增加0.3%的读数,情况将与前面相反。这一读数可能将令年率达到3.4%左右,这高于美联储的目标,但并不是一个真正令人担忧的整体数据,加之房地产和二手车市场出现明显的通胀回落迹象,美联储可能很容易就会将其忽略。不过市场开始担心8月的报告,该报告将在美联储下一次利率决策前公布。当前油价已连续六周上涨,这很可能推高整体数据。
2023-08-10 00:24:02【中信证券:7月CPI数据“名弱实强”】 中信证券指出,7月两大物价指标均呈现出积极信号。7月CPI数据“名弱实强”,同比为负主要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数(特别是猪价高基数)的影响。更值得关注的是,核心CPI同比大幅回升,回升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一是由于暑期消费旺季下服务价格的回升幅度被市场低估,二是由于今年以来始终严重掣肘核心CPI修复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出现明显回升。预计7月CPI同比读数为年内底部,8月份CPI将迎来企稳回升。7月我国PPI同比增速的拐点如期出现,且环比降幅也出现明显收窄,稳增长政策带动下国内需求预期的转好是重要驱动因素。向后看,预计PPI同比增速未来几个月可能缓步上行,但全年都在负值区间波动,后续PPI走势建议高度关注房地产政策的落地情况。
2023-08-09 23:55:33【隔夜外围市场综述】 一、美国股市:大型科技股下跌和能源价格上涨令美股承压,CPI数据发布前夕市场避险情绪浓厚。迪士尼盘后上涨逾6%。标普500指数下跌0.7%,报4467.71点;道指下跌0.5%,报35123.36点;纳指下跌1.2%,报13722.02点。 中概股:金龙中国指数四连跌,下跌0.1%, 报7311.09点;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对指数拖累最大。 二、美国债市:原油上涨导致短期国债跑输。2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5.66个基点,报4.8080%;5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2.62个基点,报4.1370%;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39个基点,报4.0081%。 三、欧洲股市:欧股收盘普涨,斯托克欧洲600指数上涨0.4%,报460.58点;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0.8%,报7,587.30点;法国CAC 40指数上涨0.7%,报7,322.04点;德国DAX指数上涨0.5%,报15,852.58点。 四、大宗商品 ①原油:由于投资者担心俄乌冲突可能导致市场供应更加紧张,油价攀升至近九个月高位。WTI原油期货上涨1.8%,报84.40美元/桶;ICE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1.6%,报87.55美元/桶。 ②基本金属:铜价从近一个月收盘价低点回升,投资者押注刺激措施加码将提振大宗商品需求。LME期铜上涨0.6%,报8,397.50美元/吨;LME期铝下跌0.2%,报2,195.00美元/吨;LME期锌上涨1.0%,报2,479.50美元/吨。 ③贵金属:黄金震荡走低。COMEX期金下跌0.5%,报1,950.60美元/盎司;COMEX期银下跌0.3%,报22.7310美元/盎司。
2023-08-09 01:33:40【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3年7月份CPI和PPI数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3年7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7月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恢复,CPI环比由降转涨,但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同比有所回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据测算,在7月份0.3%的CPI同比降幅中,上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上月为0.5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上月为-0.5个百分点。7月份,受国内生产供应总体充足、部分行业需求改善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据测算,在7月份4.4%的PPI同比降幅中,上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6个百分点,上月为-2.8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2.8个百分点,上月为-2.6个百分点。
2023-08-07 19:42:23高盛集团据悉将在本周四CPI数据发布前发行两种期限的债券,规模27.5亿美元。
2023-08-07 07:57:12【三菱日联:预计美元在CPI数据公布前涨幅有限】三菱日联货币分析师Lee Hardman在一份报告中称,美元从上周五的跌势中反弹,此前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增幅低于预期,但由于投资者关注将于本周四公布的美国7月份关键的通胀数据,涨幅料将受到限制。他表示:“上个月的价格走势突显出,如果周四美国CPI报告疲软,美元将很容易再次遭遇抛售。”如果数据再次显示核心通胀率大幅放缓,这将强化美联储可能停止加息的预期。
2023-07-31 03:39:55【摩根大通前瞻澳洲联储利率决议:保持观望模式】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本•贾曼表示,鉴于近期通胀迅速降温的迹象以及消费者需求低迷的证据,澳洲联储可能会在周二的政策会议上维持官方现金利率不变。不过,他补充说,劳动力市场和CPI信号相互矛盾,这使得澳洲联储很难做出决定。摩根大通目前预计,在第三季度CPI数据公布后,11月将进一步加息25个基点。贾曼说,但考虑到通货膨胀率仍然高得令人不安,远远高于澳洲联储目标区间上限,因此声明可能会保持其鹰派倾向。
2023-07-28 00:08:35【日本央行利率决议前,数据显示日本物价增长高于预期】周五公布的东京CPI数据显示,由成本推动的物价增长仍有一定的势头,略高于市场预期,这让人对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认为通胀将在本财年中期放缓的观点产生了怀疑。自4月份执掌日本央行以来,植田和男多次对近期物价上涨的可持续性表示怀疑,打消了政策转向的猜测。日本央行将在几小时后公布最新的政策决定,约80%的受访经济学家预计其宽松政策环境不会改变,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不排除调整的可能性。日本央行还计划在会议结束后立即发布最新的价格展望报告,据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政策委员会将考虑把本财年的消费者通胀率预期从4月份预估的1.8%上调至2.5%左右。
2023-07-27 23:35:20日本东京CPI数据公布后,美元兑日元USD/JPY下挫约20点,最新报139.05。
2023-07-26 17:40:47“美联储传声筒”Nick Timiraos:在过去的两年里,美联储官员可能因为(市场)对仅在一两个月内维持稳定的通胀数据过于兴奋而感到焦灼,这也是他们今天对6月份CPI数据表现冷淡的原因。
2023-07-20 06:59:01【澳洲联储8月加息风险加大】CommSec首席经济学家Craig James表示,除非下周三公布的第二季度CPI数据显示通胀率大幅下降,否则澳洲联储将需要在8月1日的政策会议上再次加息。市场走势反映出,澳洲联储8月份恢复加息的可能性为42%,而周三的预测为35%。市场对官方现金利率(OCR)的峰值预期也从4.35%升至4.42%。
2023-07-20 06:38:54【澳洲联储8月加息风险加大】CommSec首席经济学家Craig James表示,除非下周三公布的第二季度CPI数据显示通胀率大幅下降,否则澳洲联储将需要在8月1日的政策会议上再次加息。市场走势反映出,澳洲联储8月份恢复加息的可能性为42%,而周三的预测为35%。市场对官方现金利率(OCR)的峰值预期也从4.35%升至4.42%。
2023-07-18 22:51:39纽元2年期利率互换在第二季度CPI数据发布后上涨了3个基点。
2023-07-18 12:53:05财经网站Forexlive评加拿大6月CPI数据:加拿大央行没有理由继续加息。受此数据影响,美元兑加元USD/CAD走高,但其中部分走势是由于同时公布的美国零售销售报告强劲、美元广泛走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