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犹太人如何影响着世界金融走向 |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go
lg
...
亿美元的财富。因此有人大胆测算,今天的
罗
氏
家族资产应该超过了50万亿美元,远在当今的世界首富之上。 也有人说,这个犹太家族的势力在二战中被大大削弱,早已没有了当年叱咤欧洲大陆的风光。由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特殊的规定,从不公开资产状况,局外人也许永远无法了解其真实状况。 但是,作为国际金融业的先行者,他们曾经创造的犹太财富神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至今还闪耀着光芒。而一手将罗斯柴尔德家族打造为欧洲金融巨擎的,是梅耶·罗斯柴尔德和他的5个儿子。 这个神秘而古老的金融家族,当250年前第一代罗斯柴尔德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只不过是法兰克福的一个普通犹太商人 仅仅用了不足100年的时间,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整个欧洲的金融命脉,在其鼎盛时期,势力范围遍布欧美,所控制的财富甚至占了当时世界总财富的一半。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债由他们发行,每天黄金交易的开盘价由他们来确定,世界各国的股市都随着罗斯柴尔德资金的走向而波动,在历史上他们被称凌驾于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奥地利之上的第六帝国,他们五箭齐发的族徽也成为了世界金融权力的象征。 十九世纪,欧洲有六大势力,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 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 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犹太金融集团 - 高盛 除了以家族的形式做生意以外,很多犹太家族也会组建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进行经营。 高盛(Goldman Sachs)是华尔街唯一一家历经147年屹立不倒的巨擘。无论是巨型兼并,还是金融危机,都没能奈何得了它。作为华尔街的传奇代表之一,高盛集团一直笼罩在古老的神秘气氛之下。能成为高盛合伙人,就意味着成了华尔街的王子。高盛作为私人合伙公司的历史长达130年(1869-1999),高盛曾经是不透明的,外边的人根本无法得知公司的生财之道。 高盛其实是两个犹太家族创立的,分别是高曼家族(Goldman)和盛克斯家族(Sachs)。这两个家族的通过联姻的方式联系的越来越紧密,家族成员在公司各个重要岗位任职,带领高盛不断发展;同时,还通过合伙人制度,不断吸引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合伙人,给企业带来更多新鲜血液和理念。 西德尼·温伯格(Sidney Weinberg,1891–1969) ,这位被称为现代高盛之父的犹太人,就来至两个家族之外。西德尼从1930年到1969年担任高盛的主席,他带领高盛走出了大萧条的阴影,使高盛享誉美国,并留给继承者一块固若金汤的招牌。 这里有一个趣事,1940年,沃伦·巴菲特的父亲带着巴菲特来到纽约。当他们来到华尔街一家大的证券公司时,意外地见到了当时华尔街的一位神秘的大人物,就是西德尼·温伯格。西德尼将仅有10岁的巴菲特请进了自己的办公室,二人竟交谈了半个钟头。谈完话,西德尼还问:沃伦,你喜欢什么股票? 巴菲特曾多次回忆说:“当年,作为华尔街的大人物竟然可以悉心倾听一个10岁孩子关于股票的意见。这对一个对财富有极大兴趣的孩子是多么大的鼓励!”从此,巴菲特与高盛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也许就是,在08年金融危机高潮时,巴菲特果断地向高盛伸出援手的原因之一吧。 犹太金融大佬 – 美联储的主席们 还有很多优秀的犹太人,在国家重要的经济和金融领域担任要职。 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肩负着把控美国经济命脉的重任,但它同时也是作为美国各大银行和财团利益共同体的代言人,美联储主席这个位置就相当的重要。 美联储就是在犹太金融家们的努力下,艰难的创立的,其中最著名是,被称为美联储之父的保罗·沃伯格,他是德裔犹太人,他的家族是源于威尼斯的著名犹太银行家族。 在这之后,好几届美联储主席都是犹太人。尤其是最近数十年,连续三位美联储主席都是犹太人。 分别是,格林斯潘、伯南克、耶伦。 第13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被称为美国二战之后,创造最长经济繁荣的“经济总统”,在任美联储长达18年,历任四届美国总统。这18年,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3%,创造了战后最长的经济繁荣期,而通货膨胀大多数年份被控制在3%以下。最后不应该忘记的是,就在这十几年中,发生了冷战结束、全球化、新技术革命这些至少将影响今后几个世纪的变化,人们还不能理解这些变化的所有意义,而在这个历史性变革的关口,格林斯潘保持了美国经济的稳定。 伯南克先后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17年,研究大萧条和央行业务。2002年他被时任总统小布什任命为美联储理事,并在2006年出任第14任美联储主席,接替格林斯潘,直至2014年卸任。历史学家们称,伯南克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迅速制定了激进的货币政策,包括逐渐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近零水平,向银行提供贷款,率先实行大规模购债(即量化宽松)等,从而避免了一场经济灾难的发生。他还改进了美联储与公众的沟通,通过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市场传递该央行的想法和意图。现在这些惯例已经成为美联储稳定市场和支撑经济的标准做法。 2022年,伯南克和其他两位经济学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耶伦Janet Yellen是美国现任财政部长,第15任美联储主席,同时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及商学院教授、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其丈夫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尔洛夫教授。 她同时是首位女性美联储主席和女性财政部部长。 耶伦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面对08年后美国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她运用经济学家的审慎态度和耐心,通过5次加息,同时积极和市场提前沟通,避免恐慌,从而推动了美国货币政策重回正轨。 犹太人的历史 了解了一些犹太金融巨头们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好奇犹太人这个民族,到底是怎么发展成为当今的这么有影响力的呢?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他们的历史有许多神话和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摩西五经》。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犹太人的发展历史。 据传犹太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他是远古时期的一位先知。犹太人的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摩西领导犹太人离开埃及奴隶制,开始长达40年的沙漠流浪生涯。在这个时期,犹太人获得了《十诫》等重要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人开始形成一个国家,这个国家被称为以色列。以色列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时期是大卫王和所罗门王时期。在这个时期,以色列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国家,建立了耶路撒冷的圣殿。 时间来到公元前586年,犹太人的磨难开始了。巴比伦人攻占了以色列,并将许多犹太人流放到巴比伦。这次流放被称为“巴比伦流亡”。在流亡期间,犹太人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并继续发展他们的经济和社会。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释放了犹太人,并允许他们回到以色列。在这个时期,犹太人开始重建他们的圣殿,并恢复他们的信仰和文化。 公元前63年,罗马人攻占了以色列,并开始对犹太人进行压迫。在这个时期,许多犹太人开始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并最终导致了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圣殿的摧毁。 自此之后,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被称为“流散犹太人”。在这个时期,犹太人经历了许多压迫和迫害,包括欧洲的大屠杀和中东地区的战争。渐渐的很多犹太人只能从事,当时人们认为最低贱的职业:商人。成为商人的犹太人专注发展贸易和货币行业,他们通过遍布全欧亚非的迁徙网络,将货币汇兑和融资交易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时间到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世界大航海时代开启了。在这个时期,分散在各地的犹太人网络和他们的职业专长就显得特别有价值。 因为数千年颠沛流离的经历,大大强化了犹太人的共同纽带,使他们之间的认同和信任是其他民族难以比的。即使到今天,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以前是否相识,犹太人之间的信任和兄弟情谊仍然是独特的。从这个意义讲,犹太人过去被不断驱散,却意外地把犹太人的信任网络铺开到欧洲与中东的各城市。这也让犹太人可以在大航海时代成为各个地区之间的纽带。 在这一期间,各个犹太家族通过海洋商品贸易和金融工具,大量的积累财富。但同时也吸引了当时主流社会和其他宗教的嫉妒和敌意,大量的流传针对犹太商人和金融家的金融阴谋论。 时间来到二战,以德国纳粹为代表的反犹集团,对犹太人进行迫害,导致了大量的犹太人离开欧洲,移民到了美国。随着这些犹太人的迁徙,还有大量的财富和人才也来到了美国这片乐土,从而也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基础。 美国金融历史事件 所罗门兄弟银行和巴菲特 1910年成立的所罗门兄弟公司,以做债券起家,创始人是所罗门犹太家族的兄弟三人。 所罗门兄弟银行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领军华尔街。因为一度占据了60%以上的美国国债交易量,所罗门兄弟曾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固定收益产品公司。但恰恰正是美国国债的交易,差一点毁掉了这家公司。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财政部曾经允许大公司最多一次竞拍发行量一半的国债。这就让做市商所罗门兄弟有机可乘。他们大量囤积美国国债,然后发垄断财。后来,美国财政部修订了竞拍规则,要求每家公司最多购买35%的国债。后来又进一步修订为竞标份额也不能超过35%。 这并没有被风气强悍的所罗门兄弟放在眼里。从1990年开始,所罗门兄弟发行部门的负责人保罗·莫泽多次违反美国财政部的竞拍规则,超过竞标数额限制,公然和美国财政部对抗。美国财政部和纽约联储曾数次对该公司提出警告,但公司管理层根本就没重视这件事情,既没有处理当事人,也没有上报。一封来自纽约联储的警告信甚至被悄无声息地压下了,直到很久以后才发现。 最终,美国财政部决定全面停止所罗门兄弟的竞购权。这对一家依靠债券发家的巨无霸来说,和宣布破产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这时候,所罗门兄弟的董事长约翰·古弗兰(John Gutfreund)才想到了股神巴菲特。 1987年,巴菲特曾充当了一次所罗门兄弟的白衣骑士:购入7亿美元的优先股,避免了另外一家公司的收购。于是,正在和家人悠闲度假的巴菲特最终被请到了华尔街。 和所有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的董事一样,巴菲特这时才意识到事情有多严重。这时候所罗门兄弟的不少交易对手已经开始挤兑,一旦美国财政部的命令正式下达,所罗门兄弟的破产就是注定的了。 巴菲特的强悍这时表现了出来:他一方面打电话给美国财长,威胁如果财政部不收回成命,他将拒绝出任临时董事长,要知道这是所罗门兄弟当时唯一的撒手锏:美国财政部也害怕“太大而不能倒闭”,另外一方面他又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法律顾问召到纽约,彻查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财政部就像今天害怕AIG倒掉一样,在日本股市开盘前的一小时内收回了部分命令,允许所罗门兄弟自己竞购国债,但不能替客户竞拍。巴菲特随后才答应出任临时董事长。 巴菲特接下来展现的是一个成功拯救者的作为:让公司改变用赚钱多少来衡量人的作风。 整顿在所罗门兄弟内部随即展开。董事长约翰·古弗兰已经在此之前辞去了职务,最终巴菲特没让他拿走一分补偿金。闯祸者莫泽锒铛入狱,终身不能从事金融业。 巴菲特辞退了35名公司高管,取消了所罗门兄弟内部奢侈的高管待遇,出面和美国财政部谈恢复所罗门地位的问题,在国会作证说所罗门会改正错误。甚至,为了赢回市场声誉,巴菲特还在他钟爱的《华尔街日报》上登了整版广告。 而最大的整顿则是对这个充满谎言的公司进行诚信教育。巴菲特给所有的员工写了一封信,要求大家将所有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都上报给他,为此他留下自己家里的电话,那时候手机还没流行。一些违规报销的错误最终得到了原谅。“我们要以最好的方式做最好的事情。”在这封公开信中,巴菲特说。 这种风格并不是突然显现。巴菲特在其过去数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伯克希尔·哈撒韦一直以整体并购著称。巴菲特因此在收购中练就了一身辨人、用人的功夫。 一年后,在所罗门兄弟业务恢复后,巴菲特把临时董事长职务让了出来。几年后,所罗门兄弟被旅行者集团并购,后来归入花旗集团。 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和巴菲特 第二个历史事件,是关于广为人知的雷曼兄弟公司。 1850年,来自德国的三个犹太兄弟,创立了雷曼兄弟公司。当时雷曼只是一个阿拉巴马棉花交易商,后来一度陷入困境,被美国运通公司兼并。自1994年从美国运通分离出来后,雷曼兄弟公司在CEO理查德·福尔德的带领下,终于开始在美国华尔街充满火药味的竞争舞台,逐渐走出困境。 随后14年,在福尔德的铁腕统治下,雷曼兄弟重新回到了华尔街的顶端行列。在这期间,平安度过了俄罗斯倒债风暴、长期资本公司倒闭与“9•11”事件,到了2007年,雷曼兄弟已经和高盛、摩根士丹利平起平坐,成为第四大国际投行巨头,全年收入为193亿美元。而14年前,福尔德接手时这个数字仅仅为30亿美元。 交易员的天性,使得福尔德喜好冒险。竞争和金钱是他激情的原动力,他曾对员工说:“雷曼兄弟员工都流着绿色的血,那是雷曼标志的颜色。”是的,美钞是绿色的,福尔德身上流着的其实是美钞颜色的血。在他的统治下,雷曼积极扩展业务,到处寻找利润增长点,大量涉足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繁荣时期,这意味着高额利润:雷曼和贝尔斯通一样,在债券行业狠赚了一大票。 在华尔街,福尔德是任期最长、生命力最顽强的投行总裁。他素以“心狠手辣”著称,在金融业树敌无数,以致后来雷曼兄弟出事后,华尔街各大公司都作壁上观。而在公司内部,他行事傲慢自大,会议常常由他一人拍板决定。没有人敢反驳他,员工私底下给他取了个外号“大猩猩”。 拐点终于到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年全面铺开。 然而,刚愎自用的福尔德并不愿低头。当情形进一步恶化、他不得不到处求援时,却发现已经没人肯伸出援手,包括美国政府。最后这家158年的犹太投行,在2008年9月15日,申请了银行破产保护。 这里有一段故事,也和巴菲特有关。当时巴菲特带着大量现金疯狂救市,包括高盛在内的各大企业都收到了巴菲特的支持,甚至在报纸上刊登文章来给美国经济站台,呼吁投资人坚定投资美国的信心。然而在雷曼兄弟倒闭前的那个周末,巴菲特因为不熟悉使用手机接收信息,错过雷曼兄弟的求救材料。直到09年才发现了这条未读信息。 2023年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 最后我们要聊的其实就是,2023年,当下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 瑞信 2023年刚刚过去第一个季度,最劲爆的新闻就是,165年的全球十大投行之一的瑞士信贷倒下了。就像我们前面介绍过的,瑞信如此快速倒下的重要原因就是,犹太金融集团和瑞士的恩怨。 1999年美国做过一个统计,说瑞士各家银行里,躺着近六万个二战时期开设的犹太人 “休眠账户” ,这些账户的钱根本取不出来,粗估资产大约60亿美元,具体数字到底多少,永远成谜。可就算是粗估的60亿美元,在二战时期都是一笔巨额财富。其中,瑞士信贷吃了二战时犹太财富的最大一块蛋糕。 不仅如此,1997年,查看过大量二战解密文件后,犹太人发现,包括瑞士信贷在内的多家瑞士银行,长期从事为纳粹德国洗钱的工作,以帮助纳粹获得至关重要的战争资金支持。 可以想象,发现这一真相的犹太集团愤怒到极点。然而因为瑞士当局的冷处理,犹太人无可奈何,直到今天,瑞信的一连串作死操作,被犹太金融集团抓住机会,关键时刻狠狠踩了瑞信一脚,终结了这家165年的投行。 黑石集团 最后,还有一个我们一直持续关注的,就是黑石集团。 黑石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基金公司,最近因为大量的负面消息,备受全世界投资人关注。最新的消息,黑石基金的投资人因为这些负面消息,要求取款金额已经达到45亿美金;然而到目前为止,黑石根据公司规定,仅仅批准了6.66亿美金的资金赎回,仅占要求赎回金额的15%。 目前大量投资者都在看跌全球房地产,尤其是以美国银行为首的机构预测,在SVB 等银行暴雷之后,下一个最有可能要爆的就是商业地产,而黑石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基金将会受到主要的冲击。 而为什么我要在这里提黑石呢?当然是因为这家基金公司背后,有深厚的犹太背景。 黑石集团创办于1985年,创始人分别是犹太人彼得·彼德森Peter G. Peterson和斯蒂芬·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他们都有一个相似的背景就是曾经在雷曼兄弟任职多年。彼德森是雷曼兄弟的合伙人,并于1973年到1984年担任雷曼兄弟的CEO;另一位黑石创始人,苏世民在雷曼兄弟担任了十余年的高管,目前是黑石集团的CEO和董事主席。 很难说,30多年时间里,黑石集团的迅速崛起和雷曼兄弟的没落没有任何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其实像黑石集团这样错综复杂的犹太利益集团,在金融行业非常普遍,犹太人对于家族的爱和团结合作的经营理念,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他们这样互利共赢团结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作为外人的我们只能雾里看花,很难看清其中的具体关系。 只是当下如此的经济情况,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都在缩紧货币政策,同时目标一致且坚定的打击房地产行业的泡沫。黑石集团是否能撑过一场危机?还是再次步入雷曼兄弟银行的后尘呢?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公司介绍】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是一家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投资公司,主营投资贷款Investment Loan,拥有一套颠覆性的金融投资体系。公司致力于帮助所有人,通过投资理财,获得持续稳定收入,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AI Financial 恒益投资团队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避免为了赚钱而牺牲时间和健康,或因没有足够的存款而不能顺利退休。
lg
...
AI Financial恒益投资
2023-04-12
东方证券:给予百洋医药买入评级,目标价位30.25元
go
lg
...
成长,在过去十几年的精耕细作下,公司与
罗
氏
、阿斯利康、安斯泰来等全球知名药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将成功的经验加以复制,在院外市场形成独特的CSO竞争优势,22H1公司CSO业务营收规模达到16.98亿元,同比增长31.12%,此外,22年公司剥离山东以外批发业务,进一步聚焦品牌运营业务。 政策催化下医药品牌运营市场增长提速。根据头豹研究院,2014-2018年医药品牌运营市场规模由106.8亿元增长至424.1亿元,在2023年有望达到1390.3亿元。需求端看,集采政策与创新药IND数量爆发使得行业发展加速,原研品种集采落标后,对院外市场的重视度大幅上升,然而其销售团队往往在院外的渠道铺设并不全面,因此落标品种对医药品牌运营商的需求迫切。此外,我国18-22年创新药IND数量快速上升,部分创新药企销售团队尚未健全,也会选择外包部分区域或职能给品牌运营商,加速药品的商业化。不论是医药产业发展成熟后分工的细化,还是政策的进一步催动,医药品牌运营市场是当下的蓝海市场。 OTC/OTX大品种加速落地,向功效护肤品、创新药等领域延伸。梳理公司商业化品种发展的进程,21/22年公司落地品种数量明显提速、质量也快速增长,尤其22年,公司连续落地“安立泽”、“罗盖全”两大处方药,加强公司在OTX领域的布局,并与上海谊众合作关于第三代紫杉醇胶束的商业化推广,进一步向肿瘤&创新药领域延伸。此外,公司与磨合了一年之久的功效护肤品企业巨子生物进一步加深合作,取得“可复美”品牌的线下全渠道商业化权利,并有望推出联名品牌,加强公司在功效护肤品领域的布局。我们认为,公司22年商业化品种的加速一方面受益于行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印证公司在CSO领域的竞争力,随着公司产品矩阵的完善,马太效应将更加显著。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百洋医药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药品商业化企业,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6/1.21/1.53元,根据可比公司,给予2023年PE估值25X,对应目标价30.25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品种BD不及预期、品牌运营业务集中、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天风证券杨松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7.79%,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5.24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6.51。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4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3.0。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百洋医药(301015)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经营现金流/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3星,好价格指标3星,综合指标3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3-04-03
神州细胞:3月27日接受机构调研,方正证券、国寿安保参与
go
lg
...
似药增长速度很快,预计整体销售已经超过
罗
氏
的美罗华?。 公司 CD20 单抗产品安平希?已于 2022 年 8 月上市。2023 年的主要目标一是积极参与下半年的国谈,如能顺利进入医保,则自 2024 年开始产品有望放量销售;二是进入更多的医院和开展市场推广活动,使专家和患者对产品更熟悉。 安平希?临床数据有益,产品安全性有一定优势,我们相信在进入医保后会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问:14 价 HPV 疫苗的最新进展情况? 答:14 价 HPV 疫苗已完成 I/II 期临床研究。公司正在与药审中心充分沟通 III 期临床的研究方案设计。待方案确定后,公司将尽快启动临床 III 期研究。公司的目标是在年内完成 III 期入组。 问:新冠四价疫苗安诺能? 4 上市后的推进情况? 答:公司新冠四价疫苗 SCTV01E(安诺能?4)已于 2023 年 3 月获准紧急授权使用,是在公司自主研发的 2 价变异株重组蛋白疫苗 SCTV01C(安诺能? 2)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的新一代 4 价改良型疫苗升级版。目前相关流程还在进行中,我们也期待能尽快完成政府采购流程,使中国民众能用上安全性和保护率更佳的疫苗。 问:2023 年研发费用预计? 答:公司预计 2023 年研发费用与 2022 年持平,研发费用主要发生在以下方面一是四价新冠疫苗 SCTV01E、十四价 HPV 疫苗 SCT1000 的临床费用,二是公司有多项临床前产品,也在积极开发阶段,会自今年开始陆续推向临床。 问:公司后续产品管线布局? 答:公司后续产品布局分为几方面一是疫苗产品,包括已上市的二价新冠疫苗,在临床的四价新冠疫苗和 HPV 疫苗,临床前的多价肺炎结合疫苗、带疱疫苗等;二是生物药方面,包括(1)血友病用药,包括已上市的重组八因子、临床前的双抗;(2)自免系统用药,包括待上市的阿达木单抗、临床前的 IL17 抗体等;(3)肿瘤类用药,包括已上市的 CD20 抗体、待上市的贝伐珠单抗、在临床的 PD-1 抗体、EGFR 抗体、临床前的一系列单抗、双抗和多抗等。公司后续将有不同管线的产品陆续推进到临床,打造可持续发展能力。 问:预计什么时候达到盈亏平衡?公司目前现金流是否充足? 答:公司 IPO 时跟交易所沟通,预计 2024 年、公司销售额达到 19~21 亿时达到盈亏平衡。公司目前销售势头强劲,不排除提前达到此预期。 公司目前现金流稳定,银行授信和来自于控股股东的资金支持非常充足,足以支持公司运营和研发等各项支出。 神州细胞(688520)主营业务:生物药的研发、生产。 神州细胞2022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5亿元,同比上升6373.79%;归母净利润-4.03亿元,同比上升39.07%;扣非净利润-3.1亿元,同比上升54.13%;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74亿元,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上升31.94%;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上升50.95%;负债率128.7%,投资收益348.44万元,财务费用6535.25万元,毛利率96.66%。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85.0。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1422.83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入309.76万,融券余额增加。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神州细胞(688520)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可能有财务风险,存在隐忧的财务指标包括: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近3年增幅、经营现金流/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0.5星,好价格指标1.5星,综合指标1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3-04-01
罗
氏
抗流感药物速福达儿童适应症在华获批,覆盖5岁及以上儿童
go
lg
...
金融界3月25日消息 据
罗
氏
制药微信公众号,3月21日,
罗
氏
流感创新药速福达®(英文商品名:Xofluza®,中文通用名:玛巴洛沙韦)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用于治疗既往健康的成人和5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或存在流感相关并发症高风险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流感患者。
lg
...
金融界
2023-03-25
科济药业发布2022年度业绩及业务进展
go
lg
...
液在中国大陆地区商业化签订合作协议 与
罗
氏
就AB011达成一项临床合作协议 位于美国的RTP生产工厂已开始自体CAR-T细胞产品的GMP生产,并成功放行首批GMP批次 科济药业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李宗海博士表示: "2022年,我们在推进管线产品临床研究及注册、新技术开发、扩大全球生产能力及业务发展等方面达成了重要里程碑。展望未来,我们正走在更为振奋人心的征途上。我们相信,凭借差异化候选产品管线、敬业的团队精神及高经营效率,科济药业有能力巩固其在全球CAR-T细胞疗法领域的领先地位。" 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即zevor-cel,或CT053)是一种升级的、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全人抗BCMA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受理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并于2022年10月将该申请纳入优先审评。科济已在第七届CAR-TCR年度峰会上口头介绍了美国2期研究(NCT03915184)的最新进展,并于2022年12月在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展示了有关中国关键性II期研究(NCT03975907)的最新进展的海报。中国研究者发起的试验的最新进展已于2022年8月发表在《Haematologica》期刊上。科济计划于2024年向美国FDA提交生物药物上市许可申请(BLA)。 对于CT041(靶向CLDN18.2蛋白的同类首创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一项针对晚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中国确证性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预计美国2期临床试验将于2023年上半年启动。美国1b期研究(NCT04404595)及中国Ib/II期研究的最新进展已于2022年6月在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以海报方式展示。中国研究者发起的试验的最新进展已于2022年5月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科济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NDA,并计划于2025年向美国FDA提交BLA。 AB011是一种靶向CLDN18.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候选产品。科济已完成I期单药及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患者入组工作。有关I期研究(AB011-ST-01,NCT04400383)的最新进展已于2023年1月在2023年ASCO年会胃肠肿瘤研讨会(GI)上以海报方式展示。 除了上述的现有临床项目,科济将积极探索创新CAR-T细胞产品用于早期治疗方法。公司亦已努力开发创新技术和候选产品,以更好地应对现有细胞疗法产品面临的挑战。 2022年是科济药业在中国境外扩大产能的重要一年。公司位于美国达勒姆三角研究园的先进GMP生产工厂(RTP生产工厂),已开始了自体CAR-T细胞产品的GMP生产,并于2022年9月成功放行了首批用于临床试验的GMP批次。RTP生产工厂将继续支持科济药业在海外进行中的临床研究和早期商业化。 在业务发展方面,科济与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Z.000963)就在中国大陆地区商业化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签订合作协议。科济药业将继续负责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开发、注册和生产。2023年1月,科济宣布与
罗
氏
达成一项临床合作协议,就科济药业的试验药物AB011与
罗
氏
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及标准治疗化疗,开展联合用药治疗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科济期望与行业合作伙伴及学术机构建立更多合作,以开发及推进创新细胞疗法及技术,惠及全球癌症患者。 关于科济药业 科济药业(股票代码:2171.HK)是一家在中国及美国拥有业务的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专注于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的创新CAR-T细胞疗法。我们建立了一个综合细胞治疗平台,其内部能力涵盖从靶点发现、抗体开发、临床试验到商业规模生产。我们通过自主研发新技术以及拥有全球权益的产品管线,以解决CAR-T细胞疗法的重大挑战,比如提高安全性,提高治疗实体瘤的疗效和降低治疗成本。我们的使命是成为能为全球癌症患者带来创新和差异化的细胞疗法,并使癌症可治愈的全球生物制药领导者。
lg
...
美通社
2023-03-22
歌礼制药-B:2022年收入5409万元,2023年利托那韦片的预收款约5500万元
go
lg
...
同),同比减少29.6%,原因是终止向
罗
氏
制药中国提供派罗欣®的推广服务。 集团拥有人应占亏损3.1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8.2%;每股亏损28.96分。亏损增加主要由于(i)有关慢性丙肝产品的存货减值;及(ii)有关慢性丙肝产品的无形资产减值。 撇除慢性丙肝产品相关减值,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亏损估计为人民币211.5百万元,与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亏损人民币191.3百万元相若。 集团的研发费用从截至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213.3百万元增加25.2%至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267.1百万元,主要因为集团的多个候选药物推进至II期或III期的临床试验及集团持续投资于研究与开发。 同日,公司宣布有关集团利托那韦片和ASC22的的业务进展。截至本公告日期,2023年基于不可撤销订单的利托那韦片的预收款(含税,未经审计)已达约人民币5,500万元。 截至本公告日期,在计划的50名患者中,皮下注射PD-L1抗体ASC22(恩沃利单抗)用于乙肝功能性治愈的IIb期扩展队列已完成29例基线乙肝表面抗原≤100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组。该IIb期扩展队列期中数据预计于2023年第三季度公布。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3-20
基石药业公布2022年年度业绩及公司近期进展
go
lg
...
的全球上市许可持有人(上市许可持有人)
罗
氏
制药有限公司(
罗
氏
) 订立新合作关系。作为该协议的一部分,我们取得了普拉替尼的全部生产权,在本土生产供应预计将大幅节省成本,从而提高我们的整体盈利能力。同时,在我们成功完成技术转移前,
罗
氏
将负责中国普拉替尼的生产及供应。2023年2月22日,
罗
氏
宣布,Blueprint Medicines将重新获得普拉替尼的全球商业化及开发权(不包括大中华区)。根据协议条款,终止将自2023年2月22日起12个月内有效。基石药业现正与
罗
氏
及Blueprint协力合作,采取必要措施来保持普拉替尼的上市许可,并确保为中国患者持续供应普拉替尼。 我们进一步加强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恒瑞)的战略合作关系。2021年,基石药业与恒瑞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利用各自的研发及商业专长,加速开发及商业化抗CTLA-4 单克隆抗体(CS1002)以充分释放其商业价值。2022年,恒瑞获得国家药监局关于CS1002 联合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b/II期试验的IND批准,并已分别在HCC及NSCLC方面启动了两项研究。 V. 其他业务进展 生产。我们正在进行多款进口产品的技术转移,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的长期盈利能力。具体而言,我们已在2022年7月完成了向CDE递交有关阿伐替尼的技术转移申请,且生物等效性已经论证以支持技术转移。同时,普拉替尼的技术转移正在顺利进行中。 未来及愿景 我们正致力于取得多项重大临床及商业成果,加速推进我们2023年的持续增长。 2023年剩余时间的预期进展事项明细如下: 商业进展 我们的商业团队正在努力加快扩大产品的潜在市场,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商业潜力,主要着重以下方面: 通过最大化部署效率及利用数字平台提高市场覆盖率。 通过与诊断公司、行业协会(如国家病理质控中心)、患者平台及大数据公司的深度合作,提高诊断率和精准率。 通过纳入指南、举办学术活动及开展获批后的临床项目,聚焦临床差异化和安全性,提高品牌影响力及科学领导力。 持续推进医院及DTP列名来加强可及性。 通过优化定价策略、商业保险/创新支付计划,提高可负担性。 通过患者集体参与、教育会议及后续利用数字平台,加强患者教育及支持。 研发 预期NDA批准: 普拉替尼: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大陆批准其用于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ET融合阳性NSCLC的NDA。 阿伐替尼:在美国有关治疗成人惰性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的处方药使用者付费法案(PDUFA)决议日期为2023年5月。 艾伏尼布:2023年在欧盟获批用于一线治疗AML及IDH1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的MAA。 洛拉替尼:2023年完成ROS1阳性晚期NSCLC注册性试验患者入组。 舒格利单抗:2023年下半年在中国大陆批准R/R ENKTL的NDA。 舒格利单抗: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上半年在英国批准用于一线治疗IV期NSCLC的MAA。 舒格利单抗:于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大陆批准用于一线治疗GC/GEJ的NDA。 预期NDA申请: 舒格利单抗:于2023年上半年在中国大陆申请用于一线治疗转移性ESCC的NDA。 预期主要研究结果发布: Nofazinlimab: 于2023年第四季度或2024年第一季度发布nofazinlimab联合LENVIMA®(lenvatinib)一线治疗晚期HCC患者III期全球试验主要研究结果。 早期临床项目: CS2006:在选定实体瘤适应症中继续CS2006单药剂量的概念验证扩展研究。 CS5001:2023年计划在重要会议上展示CS5001的转化数据。 CS5001: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中国大陆的首个患者入组。 CS5001:2023年第四季度发布剂量递增的数据。 财务摘要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4.814亿人民币,比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2.437亿人民币增加2.377亿人民币,其中包括药品销售额3.643亿人民币(指本公司销售药品阿伐替尼、普拉替尼及艾伏尼布)以及授权费收入8730万人民币及舒格利单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980万人民币,主要由于药品销售以及舒格利单抗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增加。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发开支为6.142亿人民币,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3.049亿人民币减少6.907亿人民币,主要由于里程碑费用及第三方合约成本以及雇员成本降低。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行政开支为2.491亿人民币,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2.976亿人民币减少4850万人民币,主要由于专业费用及其他费用减少。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3.273亿人民币,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3.638亿人民币减少了3650万人民币,主要由于销售团队扩大覆盖范围。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内亏损为9.027亿人民币,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9.201亿人民币减少10.174亿人民币,主要由于收入增加及研发开支减少。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 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研发开支为5.591亿人民币,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1.821亿人民币减少6.23亿人民币,主要是由于里程碑费用及第三方合约成本以及雇员成本降低。 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行政以及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4.893亿人民币,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5.615亿人民币减少7220万人民币,主要由于2021年推出产品后的市场推广活动减少。 扣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后,年内亏损为7.606亿人民币,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6.974亿人民币减少9.368亿人民币,主要由于收入增加及研发开支减少。 关于基石药业 基石药业(香港联交所代码: 2616)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研究开发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治疗及精准治疗药物,以满足中国和全球癌症患者的殷切医疗需求。成立于2015年底,基石药业已集结了一支在新药研发、临床研究以及商业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团队。公司以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疗法为核心,建立了一条15种肿瘤候选药物组成的丰富产品管线。目前,基石药业已经获得了四款创新药的十个新药上市申请的批准。多款后期候选药物正处于关键性临床试验或注册阶段。基石药业的愿景是成为享誉全球的生物制药公司,引领攻克癌症之路。 如需了解有关基石药业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cstonepharma.com。 前瞻性声明 本文所作出的前瞻性陈述仅与本文作出该陈述当日的事件或资料有关。除法律规定外,于作出前瞻性陈述当日之后,无论是否出现新资料、未来事件或其他情况,我们并无责任更新或公开修改任何前瞻性陈述及预料之外的事件。请细阅本文,并理解我们的实际未来业绩或表现可能与预期有重大差异。本文内所有陈述乃本文章刊发日期作出,可能因未来发展而出现变动。
lg
...
美通社
2023-03-15
创新药大事件|首款国产治疗小细胞肺癌PD-L1单抗获批!恒瑞医药新年迎来开门红
go
lg
...
细胞肺癌适应症的进口PD-L1药物包括
罗
氏
的阿替丽珠单抗、阿斯利康的度伐利尤单抗。 表1:阿得贝利单抗与同类竞品临床数据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制图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阿得贝利单抗展示出了不输于国外竞品的疗效,部分数据更是优于已获批的进口品种,这或许是阿得贝利单抗能够成为首款国产获批上市的治疗EC-SCLC的PD-L1单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者人群庞大,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肺癌患者总人数约为81.5万。而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肺癌总体发病率的15%。小细胞肺癌又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约70%的患者初诊时已经为广泛期。 根据上述数据推算,2022年我国约有8.56人罹患小细胞肺癌。含铂化疗长期以来是EC-SCLC的标准治疗,尽管最初对化疗敏感,但并不持久,复发的小细胞肺癌通常耐药。这导致了EC-SCLC中位总生存期不超过14个月,2年生存率不超过7%。 为了突破EC-SCLC的治疗困境,国内外学者们不懈探索分子靶向药物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但40年来几无突破。直到最近几年,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和小分子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进展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目前,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将患者OS提升至一年以上,已经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疗法。而阿得贝利单抗作为国产首个获批上市的治疗EC-SCLC的PD-L1药物,有望占据先发优势,获得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据申万宏源测算,预计阿得贝利单抗在EC-SCLC的销售峰值在14亿左右。 此外,除此次获批的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外,恒瑞医药还在深入探索阿得贝利单抗其他适应症。在肺癌领域中,同样由程颖教授牵头的阿得贝利单抗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Ⅲ期临床研究正在开展。另一项由吴一龙教授牵头的针对可切除的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的Ⅲ期临床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此外还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推进,以评估阿得贝利单抗在各类实体肿瘤的抗肿瘤作用。 结语 阿得贝利单抗获批后,恒瑞医药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已达12个,充分证明恒瑞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已经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成果,同时也是恒瑞医药坚持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双轮驱动战略落地的生动体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像阿得贝利单抗一样的创新药,更多像恒瑞医药这样的企业涌现神州大地,造福全世界仍处于病痛之中的患者。
lg
...
金融界
2023-03-10
浦银国际证券:给予百济神州买入评级,目标价位182.0元
go
lg
...
等适应症在内的多项II期数据读出。尽管
罗
氏
在该靶点上折戟,我们认为欧司珀利在分子设计上的改进将带来更高成功率。此外,Bcl-2抑制剂BGB-11417也将于2H23进入注册性临床(联合泽布替尼治疗CLL),相比同类首创的venetoclax(FY22全球销售20亿美元,+10.4%YoY),在靶点选择性、抗肿瘤活性上更具优势的BGB-11417有机会成为同类最佳、实现弯道超车。 微升目标价:根据诺华合作收入的确认节奏及更新的产品销售预测,我们微调百济神州2023/24/25E收入预测至22.6亿/29.5亿/38.1亿美元,对应39%2022-25ECAGR,同时上调毛利率预测。基于DCF估值模型,我们得到公司的最新目标价USD305/HKD183/RMB182,对应目标市值318亿美元(基于美股股价计算)。 投资风险:三款商业化产品销售未如预期、临床或监管审批滞后。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中金公司何子瑜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6.74%,其预测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亏损134.71亿。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8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7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76.81。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百济神州(688235)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利润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近3年增幅、经营现金流/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0.5星,好价格指标1.5星,综合指标1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3-03-07
A股上市公司“出海记”:11家企业GDR融资近40亿美元,新能源企业扎堆瑞交所
go
lg
...
最高。在瑞交所上市的企业中,既有雀巢、
罗
氏
制药等欧洲本土巨头,亦不乏百事、礼来等国际化大型公司。 图表6:三大交易所市值 二是融资规模较大,融资平均水平高于其他行业。 纵观上述15家已发行GDR的企业,东方盛虹募资金额最高,达7.18亿美元,健康元募资金额最低,为0.92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国轩高科、明阳智能募资金额均超5亿美元,它们与东方盛虹均属于新能源企业。 这并非个例,筹备发行GDR的企业亦是如此。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2月28日,共有39家企业计划发行GDR。按照行业划分,新能源相关企业共24家,医药生物企业4家,食品饮料3家,其他行业的有7家。而新能源相关企业筹划发行GDR的企业平均募资2.04万股;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及其他行业平均募资1.54万股,略低于新能源行业平均募资水平。 三是全球化布局提速,锂电产业链集体出海。 2022年7 月,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正式开通。当月就有4家中国企业在瑞交所成功上市,其中便包括锂电池材料龙头杉杉股份、动力电池回收龙头格林美以及国内动力电池TOP3的国轩高科。同年11月,动力电池企业欣旺达GDR也正式挂牌瑞交所。截至2023年2月20日,已有18家锂电池企业上市或筹划发行GDR。 从产业来看,上述发行GDR的锂电企业主营业务包括上游钴锂镍原料开采加工、锂盐、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设备、锂电池、结构件等。这表明当前中国锂电企业出海并不局限于单个企业,而是以整个产业链的形式集体出海。 国内动力电池厂商激进扩产,导致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趋势,这使得动力电池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市场。据头豹市场研读预测,欧洲动力电池需求量在2025年将达到174GWh,到2030 年达到820GWh。可见,在欧洲本土建厂提供就近配套服务是动力电池厂商的必然选择。 例如,格林美正在建设印尼镍资源项目和欧洲三元前驱体及动力电池回收项目,本次发行GDR募集资金,拟主要用于支持其海外镍矿项目生产运营、海外电池材料项目开发等。 国轩高科已与多家国际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并签订产品销售订单,其在欧洲首个电池生产运营基地已经开工建设。 星源材质已经获得了欧洲电池客户的锂电池隔膜采购订单,目前正在瑞典建设隔膜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供应,投资金额从此前的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调整为不超过33亿元人民币。 为何新能源企业都热衷于海外上市?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制造大国、风电制造产业大国,同时也是动力电池强国。2022年,中国光伏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其中,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1.2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02.3吉瓦时,占全球装机量近六成。 不仅如此,我国还拥有优质、成熟的新能源产业链,其中,风电、光伏、锂电等细分领域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如装车辆前十名的企业中,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6席,市场份额达60.4%。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也是海外新能源大厂的供应商,若能在海外发行上市,尤其是新能源企业非常注重的欧洲地区,则将为国内新能源企业发展助添一臂之力。 图表7:已发行及筹划发行GDR的锂电企业 总结:GDR发行不仅是企业融资渠道的补充,也是连接整个中欧资本市场的桥梁。中欧通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为A股上市公司在欧洲发行融资打通了一条渠道,实现了跨境融资,同时也增强了中国与欧洲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境外投融资需求、国际业务拓展、产能建设等国际化战略的公司,中欧通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 未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欧互联互通的不断深化,将会有更多的国内投资者及发行人走出去,同样地,境外也将有更多投资者关注到中国资本市场及上市公司。因此,中欧通的国际关注度将不断提升,从而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融资渠道。
lg
...
金融界
2023-03-06
上一页
1
•••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发重磅!南华早报独家:特朗普和习近平可能在这个时间点会面
lg
...
中美重大突发!中国禁止一美国商务部工作人员离境 究竟怎么回事?
lg
...
日本政坛大消息引爆行情!日本执政联盟遭遇历史性惨败 日元开盘飙升近百点
lg
...
中国经济传重量级声音!彭博独家:中国财政部副部长释放重要信号
lg
...
黄金突然加速上涨!金价日内大涨近20美元 FXStreet高级分析师金价技术分析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