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极兔近12亿元买丰网,顺丰加码中高端市场
go
lg
...
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
新加坡
等13个国家,国际物流的业务范围已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以及大洋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而梅西作为极兔的代言人也提升了其在国际品牌影响力。 2021年年末,根据胡润发布的《2021全球独角兽榜》,极兔速递以1300亿元的估值排名全球第16位,和菜鸟网络成为唯二估值超过1000亿元的快递物流企业,成功跻身中国快递第一梯队。 此前,市场传闻极兔即将上市,尽管尚未有正式信息确认,但观察到极兔背后诸多知名投资机构,极兔对市场规模仍会有更激进的诉求,这是它可以跻身头部快递企业和提升估值的基石。 顺丰控股定位要做“中高端快递+国际供应链“,势必要将时效件做到极致,而极兔在收购百世后再收丰网速运加码电商件业务市场,各自在优势领域的深耕,使得2023年尚未过半,快递市场就已经风云变幻,未来行业将会如何变局,值得期待。 本条资讯来源界面有连云,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提供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3-05-14
Web3+AI風頭正盛,AI交易聚合平臺Zionex脫穎而出
go
lg
...
)是由韓國知名私募基金之一KTB投資、
新加坡
太合基金,Zionex區塊鏈實驗室與原Coinbase交易所聯合創始人Fred Ehrsam先生致力於開發和運營,OpenAI 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擔任技術顧問,通過獨創的聚合功能開發,結合AI人工智慧、量化交易系統研發出的全球首個Web3 AI交易社交聚合平臺。 Zion採用區塊鏈3.0新基建、多集群系統架構,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性能、安全性、穩定性和擴展性。並通過研發智創金融模型與自動化程式流程,錨定全球數十家交易所,結合最新的OTC管理,快速的搶單交易等方式為機構、用戶和社群提供更加開放、自由、高效智能和安全的交流與交易環境,讓機構、用戶和社群獲得更安全、方便的高額收益,同時滿足數字貨幣人群多樣化的工具需求。 在前沿的技術方面,Zionex採用了智能AI交易系統,該系統利用先進的演算法模型和大數據分析,能夠即時監測市場動態和行情變化,以快速識別市場機會,並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交易決策。同時,該系統還可以自動執行交易操作,從而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和錯誤,保證了交易的準確性和效率。 用戶的角度上,Zionex還注重用戶體驗和安全保障。Zionex擁有專業的客服團隊和安全管理團隊,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服務和技術支持,並採用多重安全防護措施,確保用戶數字資產的安全和隱私,提供靈活多樣的交易模式和優惠政策,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和期望。 作為新銳後起之秀,Zionex將不斷推出新的數字資產產品和服務,以滿足用戶對多元化、高質量交易體驗的需求,並不斷開發新的數字資產領域,如元宇宙等。同時Zionex還積極推進國際化戰略,拓展全球市場,為用戶提供更廣闊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5-14
迈向共同富裕之路-作者李东强
go
lg
...
化的建设主要是应该总结日本的经验教训,
新加坡
学习他的威权主义就行了,日本政府多年来追求2%的通胀目标都很难实现,“安倍经济学”是日本长期通缩的现实给逼出来的,但效果不大,一个可能是实施得太晚了,二是可能实施的力度还是不够,这值得引起中国经济学界的沉思和借鉴。所谓中国的货币超发其实是个伪命题,只要不造成严重通胀,印钞就是捡钱。经济政策从来都是相机抉择,多一点少一点都是可以的,但不能把方向搞反,当前土耳其通胀率都六十多了还降息,这明显是找死的节奏。当前中国经济应该是提高赤字率而不是降低赤字率的时候。现在中国财政、货币政策过分保守,四平八稳,那就毫无疑问地丧失了许多机遇。互联网如果不是一开始就大量烧钱,形成了互联网泡沫,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这么快进入信息时代。经济建设有时候浪费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经济的发展史就是创造性毁灭的历史。底特侓汽车城的辉煌再也没有了,东北再也不是中国的工业基地了。或许市场经济永远也避免不了泡沫。现在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就很严重。目前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也太离谱了,房租也太贵了,空置房也太多了。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为什么能诞生呢?最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三十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以及二战的爆发,大大地加深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加深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纯计划经济的迷信,这是时代的局限。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于1936年,大萧条都发生七年了,没办法的,早写不出来的!最近几十年美国基本不发生经济危机了(2008年的危机属于金融危机而不是经济危机。美国人也真是敢想敢干,给穷人零首付买房),主要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学知识的积累,新统计学的出现等等,经济学家、政治家、企业家们基本上都能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了 ,政府调节经济也有了更多的手段。当前美国通胀高企,失业率不到4%,经济明显地处于膨胀周期,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也是对的。现在的美国政府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还大规模增加负债,也令人困惑。当年日本的经济高速膨胀的时候,如果头脑能冷静一点,及时收紧财政和货币政策,失落的三十年就没有那么严重。进而中国政府前几年实行的房屋限购、“房住不炒”政策也是对的,很好地阻止了中国形成更大的房地产泡沫。总之一个大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周期,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当前的中国经济非常明显地处于比较严重的通缩周期,完全有必要实行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大幅度调低存款准备金率,实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尤其是要降低存款利率,取消全部理财产品。现代社会,即使不给利息,老百姓也只能把钱存在银行,高存款利息、理财产品只能白白养肥了吃利阶层,提高了银行和企业的运营成本。西方主要经济体早就存款零利率了。当年中国要高积累,给存款利息是对的。现在中国的积累已经基本完成,进入了消费经济时代,再给高存款利息就是多余的了,低通胀就要低存款利率,只有高通胀才需要高利率,并且也要考虑扩大存、贷差来让中国的银行业应对这一波金融危机。现在整个国家和居民的负债率实在太高了,如果不能迅速地大幅度降低存款利率,整个中国经济将会掉入债务陷阱。十几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国能实现五万美金的人均GDP 吗?现在笔者的答案是:能。现在的中国有一个很好的政府,中国人民勤劳、智慧,愿意为实现富裕生活而奋斗,加上当今中国科技大爆炸,中国人均GDP的基数低等,今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有无限的空间、潜力。但前提条件是中国人必须要逐步地像美国人那样挥霍、浪费,否则生产那么多的产品卖给谁呢?马克思说:从产品到商品是惊险的一跳。 2008年的四万亿大方向上对的,只是力度和节奏有问题。那时中国的底子薄,基础设施积累不够。经过几十年高强度的积累,笔者猜想现在中国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基础设施和房子已经足够支撑中国人过二万多美金一年的幸福生活了。现在中国每年50多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没有什么增长空间了,再大幅度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只会造成浪费、债务、经济扭曲等等。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50多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应的是200万亿左右的GDP产出。而中国的GDP产出最快也要十多年后才能达到200万亿,现在我们的整个经济体系都围绕着大基建在运转,在整个经济总量中固定资产投入占比太大,居民收入占比严重偏低,这是个很严重的经济结构问题,这也是造成今后中国发生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难道中国真的有需要在未来二十年内投资1500万亿的固定资产吗?连续二十年,每年投资60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恐怕都很难做到,现在中国基建的好项目已经越来越少了,地方政府债务-投资-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再一味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永远也实现不了良性循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现在是需求,未来是供给。是时候调整经济结构了。二十多年的投资狂潮之后应该是消费狂潮。中国人是时候印钱消费了。 那么中国量化宽松的钱该怎么花呢,该用什么样的力度和节奏花钱呢?笔者的观点是前期主要还是向全体国民提供公共产品,以后再走着瞧。 一是彻底解决地方债务(含城投债)问题。由中央政府逐步还清所有的地方债务,以后地方建设不要再发行债券了,由中央政府直接给钱。今后绝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再也没有了。并且房产税再也没有出台的机会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地方债中央政府只能兜底,无其他选择。所产生的道德危机,只能想其他办法解决。 二是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现在地方财政亏空的问题,日子会越来越难熬,中央政府必须得正视现实。保证扶贫资金足额到位,行政事业单位足额按时发放工资、奖金,保证足够的行政经费。节约型政府、政府过紧日子的观点是不对的,省不了几个钱,反而很多该办的事情办不了,有损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公交车一定要坚持开行……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是永远也消除不了的,可以考虑学习
新加坡
的高薪养廉。 三是把铁路建设债务全部还清。在保证铁路总公司的适当利润后,亏损的线路全部降低票价,造福落后地区的人民。并且中国的高铁建设也可以慢下来了。 四是把全国亏损的公路全部收购,免费通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福祉。在有可能拥堵的公路收过路费才是最优选择,也会促进汽车的消费。 四十年前邓公就曾经精辟地指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现在中国的商业银行又快变回到政府出纳的角色了。美联储给美财政部印钞,中国的商业银行给地方政府发放超长期贷款,真有异曲同工之妙!超长期贷款跟印钞又有多大差别呢?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指出“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 以上四件事迟早都是要解决的。实际上只相当于中国政府早就实施了量化宽松的政策。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机无可失。等到很多企业破产了,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了,经济周期又进入了通胀时代,那就可能要拖上几十年才能解决了。以上四项工作做完,笔者判断中国的通胀水平还是不高,因为它只是数字的转移,并没有形成多少实质性新的购买力。但这也不能过分冒险,如果两三年后还是没什么通胀,再考虑做以下四件事: 一是普及十二年制义务教育。让所有的贫困大学生不但读得起书,还要养得起家,学校有责任帮助学习好的贫困大学生找工作。下决心办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中国的学生素质很高,主要是缺少世界一流的老师,中国的产业基础不够高等等;下决心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下决心将中国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美国。在教育和科研上不要怕浪费钱。 二是加大扶贫力度。把所有的穷人都照顾好。在城市、在农民工多地方再建设一批中小学校。提高医保水平,在各大中心城市再建设一批高质量医院,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绝不能搞全民免费医疗,国家花几十万元救一个普通人多活半年,那是对生者的不尊重。如果搞全民免费医疗,最后的结果就是权贵医疗。穷人因病致贫的问题只能找民政部门解决。 三是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接手全国有发展潜力的城市烂尾楼。改造完成后,中高档房用于安置大学生人才或者创业失败者等,中低档房用于安置本城市的贫困者、库区、征地等政策性移民,低档房用于安置异地扶贫和进城务工农民等。同时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中国的城市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用担心就业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让房地产老板亏点钱,吐点血,长点记性,防止形成新的道德危机,尤其要防止形成新的烂尾楼,可以考虑一开始就让纪委介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现在中国的广厦已经足够多了,但穷人却住不进去,太可惜了。这跟美国大萧条时期的资本家倒牛奶,有什么差别呢?利用烂尾楼、闲置房大搞廉租房是中国最大的共同富裕,也是成本最低的共同富裕。 四是按揭房利息给予一定的补贴。可以从低到高,如果通胀率超4%就马上停止全部补贴。这个利息补贴是会马上形成购买力的,但是它总比发购物券、发现金更高效、更公平,行政成本更低。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要开始下跌周期了,给原先的购房者一定的补贴也是合理的。 五是给全国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发钱,让老年人更有尊严地生活。 当然国家还很多事情可以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在北京强制推行氢能源汽车,形成规模经济,氢能汽车是一个系统工程,分散搞成本太高。中国做到电动车领跑,氢能车跟跑,任何一个大国在汽车工业失败了,都将会沦为二流国家,现在中国汽车工业的成功,为汽车进入每一个家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氢能极有可能是汽车的终极能源;绝大部分的矿产资源逐步改为进口,减少贸易顺差,平衡国际经贸关系等等。给子孙后代多留点矿产资源是错不了的,总比增加外汇储备强。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中国的年外贸顺差再有十年左右就会超过二万亿美金,以后还会越来越强。国际社会也容纳不了中国每年增加一万个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何况人民币还要国际化呢?今后是别国要储备中国的货币啦,中国也像美国一样,有铸币权了。用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来减少顺差的方法不可取,因为对出口竟争力、对制造业立国的国策影响太大。同时中国资本也应该加大对外扩张的力度了。以后中国要进口的工业品会越来越来少,甚至很多工业品要由进口变出口了。将来中国要进口什么商品来减少贸易顺差是个很头疼的问题。中国的经济体量太大,这次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完全堵死了绝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富裕后的中国照样会走上“boxue”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路子,这就是国际分工,没办法的!那有什么“金砖四国”?中国经济再增加外汇储备纯属浪费。十四亿中国人要享受很富裕的生活,也需要进口大量的矿产资源,必须未雨绸缪。 量化宽松的力度和节奏一定要把握好,把通胀水平长期控制在3%-4%之间,绝对不能超过5%,尽量不要低于3%。这个通胀水平是在居民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实现充分就业/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实现的。四十多年来工资涨了一百多倍,猪肉才涨了十几倍,大米才涨了七倍多,穷人最紧要的肥猪肉才涨了不到一倍。当年肥猪肉基本吃不上,到现在随便吃。有问题吗?完全没有问题。反而有利调整、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世上再无福特,失业率只有降到4%左右,工人才有希望大幅度提高工资,现在只有国家带头大量花钱,启动原点,经济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如果一旦发现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水平稍有下降,国家就必须要马上采取果断措施遏制经济下行,否则经济就会进入死循环,并最终酿成金融危机。凯恩斯《货币通论》的鲜明观点,就是当生产过剩的时候政府要创造需求,拉动经济。可惜的是西方国家由于选票政治的原因,福利主义普遍搞过了头,欧美这一波的高通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高福利造成的。世上那有只想消费不想劳动的道理呢?法国人动不动就闹罢工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将来整个欧洲发达国家在跟中国、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竟争中必然节节败退,欧元兑人民币还要大幅度贬值,极右冀势力大面积上台执政,欧洲有可能出现严重反华思潮。要想让欧洲人重新变得勤快起来实在是太难了。发展是硬道理,只要量化宽松的节奏和力度把握得好,笔者这辈子恐怕都只能看见凯恩斯主义了。有我国领导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国社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得实在太快了,政府可能长期有花不完的钱,中国政府财政赤字的空间巨大,现在中国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同时完成,新思想、新经济、新业态大量涌现,预期社会生产力十分强大,如果消费起来了,经济应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7月份中国的通胀率2.7%是输入型通胀,不是中国的经济周期引起的通胀,没有可持续性。其实中国经济已经很好地消化了这次国际上原油和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消化了全球大通胀对中国的影响。否则中国恐怕就零通胀了。现在中国没什么通胀,失业率却偏高,工资水平偏低,是个重大的政策失误。恐怕后面两年内失业率还会越来越高。中国只要不把福利主义搞过了头,不让工会势力过份强大,把中国人养懒,并且始终坚持实业兴国,中国就永远不会再有严重通胀了。儒家文化有勤俭持家的传统,要让中国人在一、二代人的时间由节俭变成高消费也是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整个中国还没有为富裕起来之后享受幸福生活做好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如果将来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是因为消费能力、总需求严重不足造成的,而不是像巴西、阿根廷那样是生产能力不足造成的。 小姑娘问:妈太冷了,今年为啥不烧煤呢?你爸失业了,家里没钱买煤。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你爸工作的煤矿去年生产的煤太多了到现在还卖不出去。这就是经济学的百年之问,也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激烈斗争的主要议题。面对小姑娘之问,计划经济者们说,你看、市场失灵啦;新凯恩斯主义们说,好、那我就政府创造需求,把失业率降到4%左右,实现充分就业。当前把中国的失业率降到4%以下,就是最大的扶贫。 总之,中国要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应尽量避免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尽量避免大面积的企业破产,避免大量失业的出现。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守夜人,尽量烫平经济周期。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顽疾,但是有新经济和外贸出口的支撑,有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能力,有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指引,有政府就业优先政策的保障,有现代经济学知识的积累,中国应该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不会发生经济大萧条。当然,笔者也深深地知道,要让中国人相信“天上掉馅饼啦”!中国人可以印钱花啦!这也实在是太难了。如果最后中国经济印钱消费了,也是被经济形势、被失业率给逼出来的。绝大部分的中国人还一直生活在“货币超发”的错觉里。市场经济的根本缺陷就是有效需求常常不足,像美国,尤其是中国,日本这样的国家加大财政赤字,印钞发钱,拉动消费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是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灵丹妙药,而不是什么历史包袱。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我们的子孙后代绝对比我们更加富有,而不是花什么子孙财!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应对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货币政策无效,只有财政赤字才能拯救经济。如果中国经济一直坚持不大规模印钞消费,而是采取其他措施救经济,那中国经济就只能接受长期萧条的结果了。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而不是一味地为了生产而生产。货币政策是管生产的,财政政策才是管消费的。生产过剩是好事不是坏事,给老百姓、给穷人发钱更是好事中的好事,这也是实现中国共同富裕的一个重大契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政府都是搜刮老百姓的,有谁见过给广大老百姓发钱过幸福生活的政府?没有,从来没有!这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伟大转折点。套用现代货币理论的分析,中国在未实现充分就业之前,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扩张不会造成严重通胀。特斯拉公司在中国办厂的成功足以证明,中国的办事效率、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欧洲和美国,实践一再证明现在的中国经济有强大的生产能力,怎么可能有严重通胀呢?只要大规模发钱,即使有个3-4%的通胀也是值得的,广泛发钱,中速通胀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文明、最合法、最温柔、最伟大的劫富济贫了。一旦实行4-5%通胀的经济政策,中国经济就完全可以实现充分就业了,整个经济就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股票市场也会应声而起。这有可能也是应对这波房地产泡沫的最佳策略。通胀存款缩水了,通缩穷人失业了,哪个优先好呢?追求2%的通胀目标,似乎是所有发达经济体战后几十年来的共同选择,据说最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或许也是工业革命二佰多年以来最伟大的经济学定律。不久的将来随着智能化生产的逐步实现,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可以依靠政府发钱过日子了。给老百姓发钱必然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共产主义社会必定在中国实现,“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工作不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人生出彩,人类将用大部分的时间来关注精神家园。 在我国领导人的英明领导下,一个伟大、富足、繁荣的中国社会已经初现端倪!中国经济的故事前面的十年已经很辉煌了,后面的十年将更加精彩。我们要勇于迎接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伟大的消费时代。现在的中国完全可以让农民工买得自己生产的汽车,住得起自己盖的房子,孩子能在自己的身边免费读书。中国再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农民工”这个词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我们既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又要实现共同富裕,唯一的可行途径就是印钞发钱了。有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能力,通胀水平是完全可以调控的,如果认为通胀率高了,钱可以少发,甚至停发的!给老百姓发钱,给穷人发钱,再错也错不到哪里去,肉烂也是烂在锅里。面对日新月异的智能化生产,日益严重的通货紧缩,一试又何妨? 作者:李东强 广西博白人 文章创作于2022年9月6日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5-14
特斯拉将不再生产Model S/X右舵版车型
go
lg
...
X右舵版车型。特斯拉在发送给澳大利亚、
新加坡
和泰国等订购用户的电邮中表示,如果继续订购,将获提供右舵车型,若取消交易,将可获得全额退款。在部分市场,如英国,特斯拉仍在销售Model S和Model X车型,但不再接受新订单。
lg
...
金融界
2023-05-14
如何看待香港发展Web3.0
go
lg
...
了从东向西转移,然后又从西向中国香港和
新加坡
等中间地带转移的趋势。 2017年9月4日,中国出台ICO(首次代币发行)禁令,加密市场重心加速向西转移,同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上线比特币期货合约。2022年5月,加密货币挖矿在中国再次受到封杀,随后彻底西迁。同年美国证监会(SEC)通过比特币期货ETF,美国成为真正的加密货币中心。从技术上看,中国香港和
新加坡
似乎不具备真正推动Web 3.0浪潮的核心力量,中国香港和
新加坡
若不能超越深圳和硅谷成为技术创新中心,仅靠政策吸引很难改变局面。香港高额租金也是制约因素。目前,东西方或只是剥离了加密市场中风险最高的交易部分,而中美从未放弃过发展Web 3.0的主动权。 美联储连续加息令加密货币和科技企业受到打击,导致许多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崩溃和科技企业估值暴跌。随着一些大型加密机构破产,硅谷银行等出现危机,令美国监管机构加大对加密市场的监管。稳定币(BUSD)发行商Paxos被SEC提起讼诉,纽约州金融服务厅(NYDFS)要求其停止铸造BUSD;全球最大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币安(Binance)及实控人赵长鹏被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调查。就连美国本土的合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也遭受打击。借此机会,虚拟资产中心似有机会转至香港。 在Web 3.0浪潮下,香港理应维持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Web 3.0作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主要与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及非同质化代币有关,并涉及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智能合约、数字货币和其他加密技术。与传统的Web 2.0不同,Web 3.0具有更高的去中心化、透明性和安全性,及更强的用户控制和数据所有权。Web 3.0有望助力香港金融业提升效率和创新变革,从而夯实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竞争实力。 区块链作为底层价值分配系统,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以及NFT上得到了大力发展,也贯彻了Web 3.0去中心化的核心理念。当前,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已发展出繁荣的生态系统,形成了稳定币、交易所、借贷、保险等不同类型的应用生态。香港借助Web 3.0对金融市场进行变革,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等是题中应有之义。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无疑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在Web 3.0时代的成功者,必然能够利用最新数字科技提升生产力、竞争力和客户体验。Web 3.0的最终繁荣,也将依靠区块链从业者推动技术创新进而实现突破。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巨大变革。这不仅需要Web 3.0,还需要更多的新技术。如果说AIGC(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是数字时代崭新的社会生产力,那么Web 3.0则是在描述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已悄然而至。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的趋势不可逆转,但也不会一蹴而就。在人类走向大变革过程中,除了技术创新,更需要构建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以适应人类数字化家园的发展。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5-13
英国戴森全球扩张!27.5亿英镑投资计划曝光
go
lg
...
发应用。 这项野心勃勃的计划包括——在
新加坡
建立一个全新的电池工厂,同时扩大对英国和菲律宾的技术中心的投资。 具体来说,该公司正在
新加坡
西部城镇大士(Tuas)建设一个先进的工厂,生产新技术电池,该工厂将于2025年全面投入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戴森于2021年底正式搬迁至
新加坡
新总部——翻修后的St James Power Station,并承诺未来几年在
新加坡
投资15亿新元(约合8.98亿英镑)。 虽然戴森以商业敏感为由,拒绝透露将使用的电池技术的更多细节。但据了解,这个位于
新加坡
的工厂将是戴森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可以制造更小、更轻、能量密度更大的电池,从而为戴森的小型电器提供动力。 另值得一提的是,电池技术的开发曾是戴森制造电动汽车计划的一个关键部分,但戴森的造车计划由于成本巨大已在此前宣告终止。 戴森还将在英国南部城市布里斯托投资1亿英镑建立一个新的研发中心,数百名软件和人工智能工程师将在这里开发一系列新产品。 它也将成为该公司在英国和爱尔兰的商业和电子商务团队中心。 与此同时,戴森将投资1.66亿英镑,在菲律宾八打雁市的Santo Tomas建立一个技术中心。该工厂计划于2024年下半年投入运营,将雇用400名工程师,集研究、开发和制造为一体。 对于这项计划,该公司创始人、英国前首富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软件、连接、人工智能和新技术电池将为下一代戴森技术提供动力,就像我们对开创性数字电机技术的长期投资一样,戴森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将推动戴森机器性能和可持续性的重大革命。” 据英媒分析称,这项投资机会延续了戴森一贯的发展战略——把制造业务基地设在英国以外,同时在英国保留研发职能。 戴森如何成长为全球家电领域代言人 作为英国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家电领域代言人,想必大家对戴森的公司背景,以及创始人詹姆斯·戴森白手起家的故事并不陌生。 现年76岁的詹姆斯·戴森出生于英国的诺福克郡(Norfolk),他原本是学艺术的,但艺术学院院长建议他转往设计领域发展。 1974年,戴森发明出带有球形轮子的独轮手推车,这样的推车更方便好推。接下来他就开始研究无袋式吸尘器。 戴森花了10年时间才研发出无袋式吸尘器并推出上市,在那之前,戴森一度欠银行100万英镑。但是无袋式吸尘器一上市就成为销售冠军,戴森也因此走上致富道路。 1993年,戴森在英国西南部的Malmesbury开设了研发中心和工厂,戴森牌吸尘器开始迅速占领英国市场,如今已成为国际性的家电设计制造公司,产品在全世界37个国家销售,公司收入的90%以上来自真空吸尘器。 2016年4月,深耕吸尘器多年的戴森在日本正式发布了Dyson Supersonic吹风机,据悉这款吹风机耗时四年,花费超过5000万英镑的巨资研发而成。 它标志性的“无扇叶”风扇、精妙的设计和高昂的售价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黑科技”产品,经过多年依然占据销冠宝座。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戴森于2019年问鼎英国首富。在最新公布的《福布斯》2023年全球亿万富豪榜中,戴森以93亿美元的身价排名英国第3位。 虽然戴森一直是一家主攻空气流动产品的公司,主打产品为吸尘器、风扇、烘干机和吹风机,但近年来一直在向新领域扩张。 2019年1月22日,戴森公司宣布将其总部从Malmesbury迁至
新加坡
,以发展电动汽车(EV)的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戴森造车的过程并不顺利,这项计划于同年10月10日因经费不足宣布终止,戴森也表示其个人因此损失了至少5亿英镑。 2022年5月,戴森在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ICAR)上宣布,将在10年内推出可以做家务的人形机器人。 从戴森在网络上发布的视频来看,这种设备定位于多用途的家务机器人——借助机械臂,它能够抓取多种不同形态的物体,可以抓起玩具小熊放进储物箱里,可以从餐具架里抓起盘子或杯子等餐具,也可以抓住瓶装的洗涤剂。 为了尽快研发出这款机器人,戴森在英国维尔特郡的Hullavington Airfield成立了一个“感知实验室”,由戴森总工程师Jake Dyson领导,专注于机器人“大脑”的研发。 为此,戴森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传感器和机电一体化等学科招聘了250名机器人工程师,预计在未来五年内还将在相关领域再招聘700人。 个人政见方面,戴森本人主张英国脱欧,认为英国脱离欧盟会发展更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公司生产的家用电器在中国、东南亚等新兴市场非常受欢迎。 虽然戴森公司目前的总部依然在
新加坡
,但2021年有消息称,戴森已经卖掉了
新加坡
的豪宅,搬回了英国居住。 英伦投资客写在最后 戴森此次扩张计划沿袭了过去的发展思路——在海外开设工厂,同时加大对英国研发部门的投资。 具体来说,戴森继续加大了对全球总部所在地
新加坡
的投资,毕竟经过了4年的适应,戴森已经对当地的法律、创新和政策环境较为了解。 并且,戴森还要对英国布里斯托投资1亿英镑,从而建立一个可容纳数百名软件和人工智能工程师的研发中心。 目前看来,戴森最新一步棋还是很符合自身发展趋向,至于收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lg
...
英伦投资客
2023-05-13
新加坡
金管局局长梅农任期将延长两年
go
lg
...
新加坡
金融管理局周五表示,拉维·梅农被再次任命为该局局长,任期两年。
新加坡
金管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梅农先生将担任执行局长,直到2025年5月31日,或者他从
新加坡
公共服务部门退休,以较早者为准。” 今年年满59岁的梅农自2011年以来一直执掌
新加坡
金管局,是任期最长的局长。此前曾有报道称,他计划在本月底现有任期到期后卸任。
lg
...
金融界
2023-05-13
中国海关引入新卸货程序提高检查率,进口大豆清关时间延长推高成本
go
lg
...
加成本,影响需求。 一家国际贸易公司驻
新加坡
的一名交易员表示:“中国的做法造成了双重打击,早些时候,在获得进口许可证方面出现了延误,过去几天对货物的检查更加严格。” 中国购买了全球60%以上的大豆,主要从巴西和美国进口油籽。海关加强检查之际,全球油籽供应充足。油籽被碾碎后制成富含蛋白质的豆粕,用于动物饲料和食用油。 中国港口清仓时间缓慢推高了现货豆粕价格,加剧了中国农民近期的损失。中国养猪户的生猪数量占全球的一半。自4月初以来,中国豆粕价格已上涨近14%。 两名了解情况的中国贸易商称,在中国最大的大豆港口日照,所有在过去两天抵达的船只都接受了检查。日照去年处理了逾1000万吨大豆。 一位贸易商表示,以前通常只有五分之一的船只会接受抽样检查,并补充说,在检查后,货物最多需要10个工作日才能卸货。 中粮集团媒体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她不知道这种情况。日照港的一位官员让路透社咨询中国海关当局。中国海关没有立即回复请其就此事置评的传真。 一位北京贸易商和上述
新加坡
贸易商表示,最近几周,中国其他港口也加强了对大豆货物的检查。中国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经理说:“他们取的样品比平时多得多,这才是造成延误的真正原因。” 目前尚不清楚海关当局为何加大对大豆的检查力度。这些样品被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植物害虫和其他植物检疫问题。 这位
新加坡
贸易商表示,目前约有30艘载运约180万吨大豆的船只在港口外的锚地等候,招致越来越高的滞期费。对于一艘载有6万吨大豆的巴拿马型货轮,滞期费(即因未能按约定时间卸货而向船东支付的费用)可能高达每天2万美元。
lg
...
白兔捣药秋复春
2023-05-12
助力Web3发展 香港昊远母公司ITAG基金完成新一轮融资
go
lg
...
数目已大幅增加六成至目前的逾140间,
新加坡
ITAG基金会旗下香港昊远区块链网络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4月11日在香港正式揭牌成立。香港昊远将专注于Web3领域里的早期投资,并识别投资最有前途的Web3初创公司合作及项目推动。 自去年12月,Pitchbook 发布了最新的新兴技术指标 (ETI) 报告。该报告追踪了世界上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早期投资活动,以“衡量哪些技术领域正在吸引风投的注意力”。根据ETI的报告,在第三季度,获得风投资金最多的行业是Web3,接近9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安全、电子商务、游戏和其他几十个主流行业。 而这并不是 Web3 第一次在 ETI 报告中名列前茅。事实上,Web3 已经连续5个季度领跑ETI排名。在过去的 12 个月里,ETI 已向 Web3 投资了超过65亿美元的资金,是排第二的金融科技27亿美元的两倍多。基于此,新兴的Web3行业充满了巨大的潜力,随着去中心化技术和应用程序的成熟,以及诸如元宇宙采用之类,Web3的主流消费级采用将成为必然。 而香港昊远区块链网络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投资公司,在其母公司
新加坡
ITAG基金会的带领下,将深入Web3行业,寻找最具核心价价值和初创团队,根据其最新消息,4月初,其投资了Binance智能链上的面向未来生态的独立创新区块链操作系统——HO,HO是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多样化的基础设施,涵盖DAO、元宇宙生态、连锁商户、去中心化交易所和NFT生态。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3-05-12
电力板块持续走强!中特估主线开始分化?
go
lg
...
单不断增加,继与法国签订大订单后,再与
新加坡
航运公司签订大额订单,同时这也是国内首笔VLAC订单。 天风证券建议关注:中国船舶、亚星锚链、道森股份、三德科技。
lg
...
证券之星
2023-05-12
上一页
1
•••
735
736
737
738
739
•••
996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刚刚重大宣布: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这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协议”
lg
...
黄金大爆发的原因在这!金价大涨近35美元 FXStreet分析师金价交易分析
lg
...
特朗普要求欧盟再让步!黄金3400冲高回落,技术面释放关键信号
lg
...
8月1日逼近:小心特朗普再下最后通牒!美联储再遭批评,财报大戏开幕
lg
...
中美重大突发!特朗普可能很快前往中国与习近平会面 以缓解中美紧张局势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6讨论
#链上风云#
lg
...
111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89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