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三大发钞行率先申请牌照,监管聚焦应用场景与合规能力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及配套指引解读
根据 www.TodayUSStock.com 报道,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同时发布了包括《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在内的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的条件和流程。该指引涵盖财务条件、人员资质、储备资产要求、托管赎回机制、司法管辖权以及3个月过渡期安排等多方面,旨在确保稳定币业务合规、安全、透明。
发钞行有望率先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
业内权威消息显示,中国银行(香港)、渣打银行(香港)、汇丰银行作为香港特区三大发钞行,是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的核心申请主体。由于香港特殊的货币发行体制,这三家银行代理港币发行,且稳定币需与法定货币1:1储备支持,发钞行在储备资产托管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必然责任。
多位跨境交易领域的专家认为,发钞行基于业务发展及监管推动,将大概率率先递交申请。此外,部分中资银行、大型央企、沙盒试点企业及拥有支付牌照的互联网巨头也已表现出强烈的申请意愿。
牌照申请门槛与过渡期安排详解
根据最新监管指引,申请机构须具备充足的财务实力和合规人员配置,储备资产须做到全额1:1对应法币,并由合规银行托管。申请机构还需明确司法管辖权以确保透明和可执行。
已运营的稳定币发行人享有三个月的过渡期,必须在2025年9月30日前提交牌照申请,否则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进入结业程序。鉴于牌照数量有限,首批批发量或仅为2-3张,行业竞争激烈。
监管重点关注稳定币的应用场景
监管部门明确指出,发牌时将重点考察申请人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及其可持续经营能力。现阶段,稳定币的主要应用被划分为三大类:
数字资产交易
全球贸易中的跨境支付
传统资产的代币化
从全球视角来看,欧美市场稳定币偏重金融领域,如现货转链ETF、链上资产抵押等;而香港市场则更注重跨境支付和资产配置场景。业内高管指出,应用场景的创新和实用性将成为获牌关键。
券商升级虚拟资产交易牌照,积极布局稳定币业务
证券公司作为数字资产生态中重要的中介角色,正加速拓展稳定币及其他虚拟资产相关业务。截止2025年7月底,香港共有44家机构完成了第1号证券交易牌照的升级,其中绝大多数为本地券商,新增了3家机构,包括多家中国内地券商的香港子公司,如国泰君安国际、天风国际和哈富证券等。
机构类型 | 已升级第1号牌照数(截至7月) | 主要业务方向 |
---|---|---|
本地券商 | 多数(44家总数) | 虚拟资产交易、融资、托管、资产配置 |
银行及互联网公司 | 少数 | 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 |
此外,39家机构升级了第4号牌照(虚拟资产投资咨询),42家机构升级第9号牌照(资产管理)。券商的数字资产业务涵盖比特币、以太坊、NFT及证券型代币等多种资产类别。
警惕稳定币市场的概念炒作与风险
尽管稳定币被视为数字经济和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其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业内专家提醒,投资者应警惕过度炒作、空气币风险及储备资产安全等问题。
有机构人士表示,市场对锚定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尤为期待。华夏基金(香港)已推出首只链上离岸人民币货币基金,标志着相关资产代币化迈出重要步伐,推动离岸人民币数字资产生态的发展。
编辑总结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生效及配套监管指引的发布,标志着香港在数字货币及金融科技领域迈出坚实步伐。三大发钞行作为制度设计下的关键节点,极有可能引领稳定币牌照的首批申请与发放。券商等金融机构的积极布局,为香港打造多元化数字资产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监管重点对应用场景和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关注,体现了审慎与创新并重的监管思路,有助于推动稳定币业务健康发展并防范潜在风险。未来,随着锚定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出及数字资产产品的丰富,香港有望成为区域金融数字化创新的重要枢纽。
常见问题解答
问:香港《稳定币条例》何时生效?
答:该条例于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配套监管指引同步发布。
问:谁是最有可能率先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的机构?
答:香港三大发钞行:中国银行(香港)、渣打银行(香港)和汇丰银行,被认为最有可能率先申请并获批。
问:稳定币牌照申请的主要门槛有哪些?
答:包括财务实力、人员资质、1:1储备资产托管、司法管辖明确及合规运营能力。
问:香港券商如何参与稳定币业务?
答:券商多通过升级第1号证券交易牌照开展稳定币及虚拟资产交易、托管、融资和咨询等相关业务。
问:投资稳定币有哪些风险需注意?
答:主要风险包括概念炒作、空气币风险以及储备资产安全性问题,投资需谨慎。
来源:今日美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