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据彭博社报道,美联储正在着手重写一项关键的银行监管规定。这项新规的核心目标,是取代拜登政府时期提出的那份庞大、复杂、严格的方案,减轻对美国大型银行的资本要求。改革工作目前由监管副主席米歇尔·鲍曼牵头,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正式发布。
这背后的转向,透露出一个明显的信号:监管机构希望放慢脚步,重新平衡“安全”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大家都在谈“巴塞尔Ⅲ终局”?
这场即将被重写的规则,有一个略显遥远又关键的名字——巴塞尔Ⅲ终局(Basel III Endgame)。它诞生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是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的一次深度重构。它要求各国大型银行准备足够的“安全垫”资金,也就是资本缓冲,用来在金融系统遭遇压力时“自救”,而不是等待纳税人兜底。
作为这套体系的最后一步,美国此前的版本设定得格外严格。根据旧方案,像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高盛这样的金融巨头,未来需要一共准备近1万亿美元的资本,以防贷款或投资出现损失。那是一笔天文数字,对银行的影响不言而喻。
资本“安全垫”:保护还是束缚?
银行业从一开始就对这些新规充满警惕。他们认为,这种“为了安全而牺牲流动性”的做法过于极端,会让银行无法高效使用自己的资金。许多银行高管指出,这类规则可能会抑制贷款、限制投资,最终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增长活力。
美国监管曾一度转向宽松,让银行的日子相对轻松。但拜登政府重新收紧了缰绳,推动监管回归“危机后逻辑”,这也让银行与政府之间的拉锯变得更为激烈。
而现在,美联储似乎在尝试在这两种路径中寻找新的平衡点。根据彭博社的报道,旧方案可能会被大幅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更为“易于操作”的新规。监管部门希望通过简化计算方式、降低复杂度,减轻银行在执行层面的负担。
银行业松了口气,但风险还在吗?
毫无疑问,银行对这项调整感到欢迎。毕竟,谁都不想把数千亿美元困在账面上无法动用。他们希望,这项改变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操作空间,不论是加大贷款力度、扩大资产配置,还是提升市场交易的灵活性。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感到放心。一些金融专家担心,如果监管尺度再次放松,会不会让市场重蹈2008年的覆辙?毕竟,资本充足与否,不只是银行自己的事,它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能否承受住下一次的冲击。
改革的方向已经清晰,但细节仍需博弈
目前,美联储尚未对这项新规发表评论,但据多方知情人士透露,内部已展开起草工作,预计将于未来一年多的时间内逐步完善方案内容。这将是一场围绕“监管强度”的新博弈,最终结果仍取决于政治气候、行业反响以及全球金融环境的走向。
可以肯定的是,监管的确在改变,只是它在慢慢调整节奏、寻找新的落点。而这场看似“技术性”的修改,实则触及整个银行体系运行的根本逻辑:是在更安全的围栏中慢走,还是冒着风险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