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周二(7月8日),路透社报道称,来自美国及全球的多项企业高管调查显示,美联储在判断经济更大风险究竟是“通胀”还是“增长放缓”方面正面临巨大两难抉择,利率政策何去何从,取决于政策制定者如何在动荡的贸易环境中权衡矛盾信号。
随着最新经济数据朝不同方向拉扯美联储,两项针对美国首席财务官(CFO)与全球高管的调查——分别由美联储与邓白氏(Dun & Bradstreet)主导——显示,企业一方面计划涨价以对冲成本,另一方面又预期营收与需求将趋弱。
这种前景与其背后的不确定性,可能促使美联储比市场预期更久地按兵不动,不急于降息,这无疑将加剧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之间的政策摩擦。上周,特朗普再次呼吁大幅降息并要求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辞职,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则表示美联储的利率立场“有些偏离现实”。
这项由亚特兰大与里士满联储联手杜克大学开展的CFO季度调查显示,即便不受关税直接影响的企业,也计划调高价格。许多联储官员担忧,这可能意味着通胀压力或将比预期更为顽固。而主张尽早降息的官员则认为,关税只会带来“一次性”的价格冲击,不会引发持续性通胀。
亚特兰大联储经济学家、助理副总裁布伦特·迈耶(Brent Meyer)向路透社表示:“我们最担心的是,价格压力是否会从受关税直接影响的企业,蔓延至更广泛的行业。从调查结果来看,这种预期已经初现端倪。”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拉斐尔·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也表示,他担忧企业适应新关税结构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这意味着“通胀与价格上行压力将长期存在”。
与此同时,邓白氏对全球1万家企业的调查则显示,今年年初在特朗普提出全球关税计划后,企业情绪明显恶化,许多公司忙于重组供应链,试图减少对美国市场与制造的依赖。
虽然这可能会将更高成本“嵌入”供应链,但邓白氏首席全球经济学家阿伦·辛格(Arun Singh)指出,调查总体反映出的是“全球增长预期放缓”的信号。
这项季度调查还揭示出企业对供应链韧性的担忧增加,同时质疑各国央行的降息尚未实质性改善融资环境。辛格称:“企业并不认为关税问题短期可解。他们推迟资本支出、延后供应商付款、试图削减杠杆。”
鲍威尔在6月联储会议后的记者会上曾表示,在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全球加征关税后,企业陷入“一定程度的震惊”;但如今的情绪“比三个月前更为积极与建设性”。
不过,他也坦言,许多企业仍需决定如何应对远高于预期的关税成本。由于市场此前对特朗普关税声明反应负面,政府将最初定于7月9日执行的部分关税推迟至8月1日,同时在尚未完成谈判的情况下开始推进单边征税。
考虑到白宫政策极高的不确定性,美联储官员表示,他们正格外关注调查、企业访谈等“软数据”,以实时掌握市场信心与企业动向。
比如,多数企业表示计划涨价,这正是美联储迟迟不愿贸然降息的原因之一。其担心在此背景下进一步释放宽松信贷,可能加剧未来通胀。目前,美联储政策利率维持在4.25%至4.50%区间,自去年12月以来未变。市场普遍预期9月起可能开始降息。
不过,联储19位政策制定者在最新预测中出现明显分歧:10人支持年内数次降息,9人则认为宽松政策应推迟至2026年。
鲍威尔一再重申,利率政策将继续“以数据为依据”,不会因政治压力而转向。截至目前,尚未出现足以支撑降息的充分理由。
数据显示,6月美国失业率降至4.1%,新增就业岗位达14.7万个,仍属强劲。尽管消费者支出可能放缓,但通胀水平仍高于预期。
摩根大通研究院(JPMorgan Chase Institute)近期研究也显示,此时的经济形势确实难以评估。该研究指出,年营收在1000万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的中型企业——占美国就业人数三分之一——正面临高达820亿美元的关税账单。
研究院主席克里斯·惠特(Chris Wheat)指出,这类企业虽规模不小、直接暴露于关税之下,但又不具备像全国性大型零售商那样的议价能力。他们必须决定,成本是否转嫁至上游生产者或下游消费者,抑或只能通过削减利润或压缩内部开支吸收损失。
据联储CFO调查显示,一些公司已将原定的明年涨价幅度翻倍,涨幅甚至超过了营收预期,暗示企业也预判未来业务增长将疲软——这可能令美联储面临“滞涨”压力。
花旗银行首席全球经济学家内森·希茨(Nathan Sheets)表示:“我们的判断是,美国当前正面临的是一个滞涨式冲击。这种冲击会推动通胀上行、增长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