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南方一个社区,飞扬时代大厦是一栋灰褐色调、毫无特色的建筑,如果在其他地方,最显眼的地方可能就是前广场上那些贴满宣传标语的柱子。
但就像华强北那些如迷宫般商场里的许多电子市场一样,这栋大楼的四楼也有自己的“专长”:出售来自欧洲和美国的二手iPhone。
这里出售的很多手机都是合法回收的——由西方消费者在升级为新款手机时,交还给运营商或手机商店的旧款。
但这栋大楼的位置,也被苹果用户论坛、社交媒体评论者和失窃手机受害者称为中国的“失窃iPhone大楼”。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连接着一条以二手科技产品为主的供应链——这条链路起始于西方,通过香港的批发商,再进入中国内地及全球南方市场。
科技创业者萨姆·阿姆拉尼在英国伦敦肯辛顿刚下班,正在WhatsApp上打字时,两名骑电动自行车的男子从他两边突然出现,抢走了他刚买四个月的iPhone 15 Pro。
阿姆拉尼的公司pass_by为零售企业提供地理空间分析,他对这部手机的去向产生了特别兴趣。
他一路追踪这部手机,发现先是出现在伦敦马里波恩车站附近的一家独立维修店,然后又辗转多个地点。
一周后,他半夜醒来,看到手机短暂地在中国香港九龙的一个地址出现,然后最终停留在深圳的华强北地区。
“整个过程非常快,非常有组织,而且是有针对性的。”他说。他还表示,在LinkedIn上发帖讲述自己的经历后,才发现很多人也有类似遭遇。
网上有大量讨论失窃手机出现在深圳的信息,提到的地点多种多样。但几乎都集中在华强北区域,或靠近深圳与香港的边境口岸。
英国伦敦警方在今年2月警告称,手机盗窃在伦敦已成为一个每年价值5,000万英镑的“产业”。在一周内,警方查获了1,000部被盗设备,并逮捕了230人,称这是一次“日益严厉的打击行动”。
巴黎和纽约的官员也报告说,抢夺手机的案件正在上升。
华强北的商贩表示,二手手机最终流入深圳的原因在于,这一地区的各类市场能为设备的每一个零部件找到买家——从屏幕、主板到芯片和铜材。甚至还有人专门回收多余的塑料,可以熔化后用于制造瓶子。
他们说,即便是西方用户远程锁定的手机,也可以拆解成零部件后,以小幅利润出售。
飞扬大厦并不是这个片区唯一销售二手手机的商场。华强电子世界、远望数码城,以及3平方公里区域内街道两侧数百家小店,都在销售翻新手机。

但据商贩称,飞扬是最专注于销售海外型号的。与中国版本的iPhone相比,这些手机有两大优势:可访问全球应用商店;而在美国销售的、限制使用特定运营商SIM卡的手机,价格则更低。
这栋大楼销售iPhone的三楼和四楼在下午晚些时候开始热闹起来,并持续到深夜。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全球南方国家的商贩涌入拥挤的玻璃摊位,讨价还价,批量采购各种型号、各种状态的iPhone。
“你看看周围,”一位在飞扬卖iPhone、头发竖立、穿着酸洗牛仔裤的商贩王姓男子说,“各种手机都有。”
他说,这其中很可能包括西方国家遗失的手机。他说即使是远程锁定或密码无法破解的手机,也有“市场价”。
大多数其他商贩对商品的来源则讳莫如深。六位商贩告诉《金融时报》,他们不知道摊位上那些美国iPhone是怎么来的。
来自巴基斯坦的商贩比拉尔·汗希望购买300部iPhone。他表示,他特意寻找SIM卡锁定的美国手机,因为在他的国家这类手机的进口税较低。
他补充说,巴基斯坦的消费者主要使用这些手机的摄像头、WiFi和游戏功能,而不是移动数据和电话功能。
另一位不愿透露全名的商贩穆尼尔说,他打算购买100至200部iPhone 13 Pro Max,在他的国家利比亚,每部手机大约可以赚70美元。
飞扬商场二楼专营iPhone零件的商贩表示,他们会向楼上的手机卖家收购许多部件,尤其是在那些手机无法解锁的情况下。
一位40多岁的商贩胡某专卖iPhone屏幕,不愿透露全名。他说:“如果手机有密码……就没法卖出去。我们也不知道这些手机是从哪里来的。”
大多数商贩一致认同的一点是,深圳出售的大多数海外手机是通过香港进入的。香港有数百家二手设备批发商,很多集中在观塘的同一栋工业大楼内。
深圳的手机商贩会短途前往香港红桃道1号,查看一批批待售手机,然后通过线上拍卖购买,再带回华强北整机销售或拆解成零件出售。
在这里,有几家公司公开在应用程序、微信、Facebook和WhatsApp上发布批量买卖信息,标注如“iCloud锁定”等标签。
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不征收进出口税,海关程序简单,因此成为这条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帮助商贩避开内地对电子产品征收的高额进口税。
在《金融时报》探访观塘批发商时,来自全球各地的商贩——包括中国、菲律宾和土耳其——都在挑选各种设备。几十家电子批发商分布在这栋31层工业大楼的电梯周边的小型地毯铺地的侧间里。
买家们在里面翻找装满气泡膜包裹iPhone的纸箱,向工作人员询问手机的来源、维修状态和可购买数量,然后再通过WhatsApp等应用参加每日举行的拍卖。
其中一个办公室的纸箱上标有“有ID”和“无ID”字样,商贩确认这代表手机是否被“查找我的iPhone”远程锁定。
来自深圳、要求使用英文名的手机商贩Kevin Li解释说,带有ID的手机是否能赚钱,取决于购买价是否足够低。他说,这类手机的价格比未锁定手机低约70%。
这些手机随后可以在深圳拆解成零件出售,获取少量利润。
“那些带ID的手机很可能是在美国被偷或被抢的。它们被卖到香港,再转运到包括中东在内的其他国家。”Li说。如果是小批量,商贩会把手机装在随身行李中带过边境;但大批量则需要“专业的物流公司”。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广告显示,其他规避中国电子产品税收的方法还包括把手机藏在跨境私家车里,或“与走私者合作”。
Li坚称,手机商贩不可能强行破解有密码锁的设备。但西方社交媒体上的帖子显示,许多失窃手机的用户会收到来自深圳的个人发来的信息,或软磨硬泡、或威胁他们远程清除设备,并将其从“查找我的iPhone”应用中移除。
“对于有ID的设备,全球需求其实不多。”Li在抽完烟后说。“但在深圳,有需求……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