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于经济学人网站。
在北京三环内,李先生骑着电动车为闪送送快递。如今40多岁,有两个上学的孩子的他,从约600公里远的河南省来到首都。
他发现,北京的环路并非铺满了黄金。竞争加剧,收入下降。他每月大约赚8000元,但会存下超过一半。
像李先生这样的人,是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难题。如果家庭感到缺乏安全感,就不会消费。如果他们不消费,中国日益强大的工业体系就会继续难以找到客户。

需求不足已经导致经济长期通缩:中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33个月同比下降。如果物价下跌迫使企业削减工资,进而进一步打压需求,这种下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最近,习近平在访问河南时,呼吁官员加强社会保障和改善公共服务。许多宏观经济学家对此表示认同:更强的社会安全网不仅本身有意义,在经济上也有好处。
7月28日,政府迈出积极一步,推出一项新的生育补贴政策:每个3岁以下儿童每年补贴3600元。
接下来,政府或许会关注生命周期的另一端。中国如果在农村养老金上再投入1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大约将增加1.2万亿元。曾在国务院智库工作的刘世锦指出,这使得养老金改革不仅是值得推进的社会政策,也是有效的刺激措施。
摩根士丹利的邢自强表示,这项改革是中国释放家庭消费潜力最好的结构性工具之一。问题在于政府是否愿意真正实施。
中国以节俭闻名。家庭整体上现在将超过30%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储蓄。像李先生这样的农民工储蓄更多:据估算超过48%,尽管其中一部分将由他们在家乡的家庭成员支出。
过去,大量储蓄流向房地产。但自2021年中期房地产市场见顶以来,购房量已减少一半。现在储蓄转向金融资产,往往是现金。
汇丰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现金和存款占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近一半,而美国这一比例不到14%。这些“储钱罐”虽然能带来心理安慰,但回报微薄。
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的亚当·沃尔夫表示,家庭从财富中获得的收入太少,是消费者支出疲软的另一个原因。
若要增加消费,养老金改革必须让体系变得更慷慨、更具前瞻性。现有的养老金结构常被称为“三大支柱”(国家、单位、个人),覆盖90%以上的成年人。但实际上,这一体系由五个计划组成,并不那么清晰有序。
在某些项目中,个人缴费直接进入专属账户并用于投资。在其他项目中,缴费与收益之间的联系较弱,养老金金额由政府制定的公式决定,而非市场回报。
政府一直在对这些计划进行调整,以扩大覆盖范围并提升财务回报。去年底,全国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鼓励每年最多向个人账户缴纳1.2万元,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已有近7300万人注册,但只有不到四分之一实际缴费。
政府还希望职业年金的投资更加大胆。职业年金覆盖约7600万人,包括4400万政府工作人员。但这些资金的管理者通常按年度绩效评估,因此倾向保守投资,仅将10-15%的资金配置到股票,以避免业绩波动。Principal Financial Group的Bo Sun 表示,结果是“长期资金被短期心态管理”。
政府希望将评估周期延长至三年以上,以鼓励他们更多投资股票,从而帮助稳定股市,并在长期获得更高回报。

政府也正尝试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覆盖超过5.3亿人——推广至像李先生这样的零工和灵活就业者。这些人如今可以自愿缴纳收入的20%,但许多人不愿意为了将来的养老金而放弃眼前工资。
一些电商平台开始尝试充当正规雇主,为快递员缴纳额外养老金补贴,只要他们愿意从工资中划出一部分缴费。
中国最大的一个养老金计划覆盖约5.38亿居民,主要是农村人口。年轻时可选择小额缴费,老年时获得基本保障。今年3月,政府宣布将每月最低养老金从123元提高20元,地方政府通常还会进一步补贴(见图表2)。
国家社保基金是这些国家计划的后盾,既管理部分筹集的资金,也持有国有企业的股权,总账面价值为2.1万亿元。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做得更多。野村证券的陆挺指出,每月养老金增加300元将带来双重收益:一方面,超过1.8亿退休人员的消费能力将增强;另一方面,这项改革也能降低养老金体系中3.58亿年轻成员的储蓄率,他们可期待在退休时获得更高收入。
这项改革的年度成本不到GDP的0.5%。
政府是否在倾听?6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改善民生”的十条意见,涵盖养老、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政府发言人称,这是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发布的全面民生政策。其中提到,应加强养老金缴费激励,扩大覆盖灵活就业人群,并让人们能在居住地而非户籍地参保。
然而,邢自强指出,这些意见缺乏明确细节,“谁来出钱”依然不清楚。
政府似乎尚未准备好采取真正能推动经济增长的“大手笔”政策。今年和去年居民养老金每月增加20元,这一幅度已是历来最大。即便当前内需急缺,政府仍显得犹豫。近几周,城市职工和政府雇员养老金上调幅度仅为2%。
邢自强表示,“问题不是没想法,而是制度惰性”,“从问题判断到政策执行之间仍存在巨大鸿沟”。
至于来自河南的李先生,他并不指望养老金改革来保障退休生活。
“不能干了,就回老家种地,”他说。
习近平号召全国人民憧憬“中国式现代化”和辉煌的工业未来。但对于许多像李先生这样的中年人来说,未来更可能是回归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