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彭博:习近平拒绝西方经济“再平衡”的呼吁,正在制订新的制造业强国计划

2025-05-28 00:00:34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知情人士透露,习近平政府正在考虑一项新的总体规划,旨在推动高端技术产品的生产,这表明在特朗普贸易战之际,中国仍计划牢牢掌控制造业。

知情人士表示,官员们正在制定习近平主导的“制造强国2025”战略的未来版本。其中一人表示,未来十年的计划将优先发展芯片制造设备等技术,并说计划可能不会继续使用类似名称,以避免引发西方国家的注意。

另一名知情人士表示,负责起草2026年起实施的下一轮五年规划的政策制定者,正寻求在中长期内将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维持在稳定水平,这凸显了西方试图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的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这名人士称,作为讨论的一部分,官员们曾探讨是否应在五年规划中设定消费在中国GDP中占比的具体数值目标。但他们目前倾向于不设定这个目标,因为当局担心缺乏有效工具来刺激家庭支出,也不愿承诺一个具体数字。

上述计划的内容仍在讨论中,最终版本可能会有重大变化。

五年规划预计将在2026年3月的全国人大年度会议上公布,而新版制造业发展蓝图,可能会在此会议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时间公布。

这表明中国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当下的总体战略,虽然已受到美国和欧洲的批评,认为这种战略加剧了贸易不平衡。

这个战略也成为中美贸易谈判中的核心议题之一。今年4月,美国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45%,本月初在日内瓦谈判后又将平均税率降至约40%。

特朗普政府试图一方面推动中国转向更多消费,另一方面则通过出口管制和关税实施“战略脱钩”,以实现美国在钢铁、医药和半导体等领域的自给自足。

中国方面对这些要求的抵制,包括继续控制稀土资源供应,反映出其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以及对美国阻止中国获取先进芯片和其他技术的抵制。

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5月12日对CNBC表示:“我们理论上可以在战略物资之外展开合作。我们需要更多制造业,他们需要更多消费,因此双方存在再平衡的可能,看看是否有实现的机会。”

中国领导人一直强调需要刺激消费,以避免陷入通缩螺旋,并抵消因特朗普关税带来的出口预期下滑。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大力促进消费”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敦促官员们进一步“把国内需求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稳定器”。

然而,此后官员们几乎没有采取新的具体措施来提振消费,而是观望现有支出计划是否足以实现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中国政策制定者仍然将制造业视为国家安全和就业的核心。DeepSeek今年初取得的突破,也增强了他们对这一战略正在发挥作用的信心。

习近平5月19日在河南省一家轴承厂考察时表示,“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自立自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消费在中国GDP中的占比约为40%,而在发达经济体中通常在50%至70%之间,这导致中国长期存在经济结构失衡和贸易紧张。

投资,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投资,也约占中国经济的40%,大约是美国的两倍,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历史高位。

习近平政府在2015年发布“制造强国2025”规划,目标是让中国在电动车、商用飞机、半导体和机器人等多个领域跻身全球领导者。中国国务院当时设定的目标是,到2035年将中国建设成“世界中等水平”制造强国,到204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制造业强国”。

彭博经济研究和彭博智能研究的数据显示,“制造强国2025”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在彭博研究人员追踪的13项关键技术中,中国在其中5项已居全球领先地位,在另外7项中也正在迅速赶上。

北京如今更加重视半导体制造设备,是在经历多年美国主导的限制措施之后做出的选择。美国多年来限制中国从荷兰设备巨头ASML、日本东京电子公司,以及包括应用材料公司在内的美国供应商进口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尤其是ASML最先进的光刻机,每台价格高达数亿美元,是制造人工智能芯片等尖端半导体的关键工具。

在美国、荷兰和日本实施出口限制之前,中国企业通过采购外国设备,在芯片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无法获得最先进的设备,仍然是中国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而特朗普政府正寻求进一步收紧限制措施,这使得建立本土的设备产业对北京来说变得至关重要。

“制造强国”战略的重点,是在长期内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相比之下,五年规划是更广泛的发展蓝图,涵盖基础设施、环境和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

“制造强国2025”已成为国际上争议敏感的话题,近年来北京甚至在官方话语中避免使用这个名称。

相反,习近平不断呼吁培育包括电动车、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在内的“新质生产力”。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一家报纸3月报道,推动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制定下一轮五年规划的政府机构研究工作的核心。

道指出,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突破制约中国增长的“瓶颈”。多个部门都强调了在半导体、新型能源材料等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的重要性。排在第二位的重点任务是寻找解决国内需求不足的方法,并加强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