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经济学人:感谢西方的网红、电子游戏以及特朗普,中国的国际形象确实变酷了一些

2025-05-22 00:00:53
加美财经
媒体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中共领导人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他们要感谢俄亥俄州一个20岁的活力四射的直播主达伦·沃特金斯。他的网名是IShowSpeed(中文被起了个外号甲亢哥),只此一次访华,为中国的海外形象做出的贡献,远超任何冗长沉闷的宣传。

Photo by Zhimai Zhang on Unsplash

在今年3月和4月为期两周的旅行中,他向3800万粉丝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在长城上翻了个跟头)、友好的民众(与中国最像特朗普的模仿者开玩笑)、先进的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共舞,接受无人机送来的肯德基,还试乘了飞行出租车)。

当他在深圳驾驶一辆像詹姆斯·邦德电影里的两栖电动SUV驶入湖中时,沃特金斯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见:“天啊,这车居然没沉……中国太厉害了,这些中国车太牛了!”

在整个旅途中,他频频重复一句话:“中国不一样,兄弟。”

中国领导人一直很希望在外国人中激发这种兴奋的,也就是试图培育“软实力”,不依靠“硬”的胁迫或军事力量就达成目的的能力。

中共批评西方媒体中的“反华”叙事,为了反击,2013年,政治局表示软实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关重要。

但这并不容易。中国的对外宣传在海外效果平平,许多人对中国专制的过去(以及现在)心存戒备。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似乎更愿意忽略中国不那么光鲜的一面。这并不是党宣传的功劳,沃特金斯只是中国在疫情后重新开放以来,众多前往旅行并发布内容的外国视频博主之一。中国企业拥有最前沿的技术和文化输出。而且,由于特朗普总统导致美国形象受损,中国的形象也无意中得到了改善。

5月15日,《人民日报》似乎难以置信地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是如何变“酷”的?》。

一位美国学者表示,十年前,中国每年花费100亿美元试图改善其海外形象,现在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官方在外国大学设立了500家“孔子学院”,教授中文并推广中国文化。

中国官媒不断在西方社交媒体上发布积极内容。每年还有数百名外国记者被邀请到中国参观高铁等基础设施。

但这些自上而下的努力,已经被自下而上的创新超越。人工智能明星企业DeepSeek去年12月引发关注,发布的模型训练成本更低,效果几乎可与西方媲美。中国电动汽车在海外热销,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多年来在全球领先。

如今,文化产品也在海外吸粉。2010年代韩国K-pop在全球风靡时,中国曾艳羡不已。尽管中文音乐和电视在非中文圈仍属小众,但中国已成为游戏领域的重要玩家。2024年收入最高的10款手机游戏中,有4款来自中国,比如角色扮演类的《原神》,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

去年,一家中国公司推出了国产首款3A级游戏《黑神话:悟空》,以顽皮的孙悟空为主角,融入了大量中国神话和民间故事。据称游戏的2500万玩家中,有30%来自国外。

中国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全球媒体消费。字节跳动旗下的短视频平台TikTok是全球下载量最多的社交应用。今年1月,在TikTok一度被禁的情况下,美国有50万人转而使用另一款中国社交应用小红书。墨西哥、印尼等国的观众也喜欢上了中国的“微剧”,这是适合手机观看的1分钟短剧。

多个民调显示,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全球形象一度跌至谷底,但之后开始回升。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每年都会向全球10万人调查对各国形象与影响力的看法。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国家品牌”排全球第八,今年升至第二,仅次于美国。

总部在丹麦的非政府组织民主联盟基金会的调查显示,全球对中国的看法自2022年以来持续改善,“净认知度”从-4%上升到今年5月公布的+14%。同期美国的净认知度则从+22%跌至-5%。

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也发现,即便对中国印象一直较差的美国,过去一年中对中国的看法也略有改善,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的态度更为宽容。

中国的亚洲邻国态度更为谨慎。许多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也担心中国的军事支出。兰卡斯特大学的安德鲁·丘布认为,在欧洲,中国受欢迎程度存在“硬性上限”,原因是中国不民主、侵犯人权。

还有不少批评者指出,对中国在新疆对维吾尔族政策等问题的关注,不能被当前的热情所掩盖。但中国政府似乎有信心,只要人们亲自来访,不论来自哪里,都会喜欢上中国。

新冠疫情期间入境游客锐减,如今官方正全力吸引游客回归。去年中国取消了对38个(主要是欧洲)国家公民的签证限制,允许停留最多一个月。2024年约有3000万外国游客访问中国,比前一年增长近80%,不过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高峰。

罗格斯大学的袁绍御表示,对中国宣传者来说,最难的任务是让中国的吸引力“自己说话”。

“这对一个讲究宣传纪律和信息控制的体制来说,是很不舒服的。”他说。

去年,来自杜克大学的70名学生前往中国参加游学。根据一位不满的学生在线描述,他们遭到中国官媒的反复骚扰,要求他们讲中国的好话。她回忆说,有摄影团队“教我用中文背一首诗,里面有一句是,我爱中国”。

任何青少年都会告诉你,如果中国不这么用力,可能真的会显得更酷一点。(经济学人

来源:加美财经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