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债券市场呈现出异常活跃的态势,中小银行在现券交易领域表现尤为突出。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数据显示,城农商行合计现券交易金额再次突破17万亿元大关,达到约17.24万亿元,延续了领先于大行和股份行的强劲势头。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导致信贷投放缩量,大型银行下沉业务对中小银行形成挤压,跨区域展业受到限制,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小银行转向债券投资来扩容资产规模、提升收益水平。两家西部城农商行相关负责人透露,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的资产规模增量中,相当大部分依靠债券投资实现。
现券交易热度持续升温
从年初至今的数据走势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现券买卖行为呈现高度一致性。城商行前七个月的现券买卖规模分别为64552.77亿元、74994.44亿元、104174.19亿元、89224.96亿元、86214.04亿元、100534.48亿元、109175.2亿元。农商行同期规模则为44457.04亿元、45297.66亿元、66608.66亿元、66788.82亿元、57406.44亿元、62537.76亿元、63199.86亿元。
两类机构的现券买卖规模在一季度呈现逐月攀升态势,二季度出现分化调整。从五月开始,现券交易规模实现连续月度增长,七月份创下年初以来的月度新高。将城商行和农商行现券交易总额合并计算,除今年一、二月份低于大行和股份行外,其余月份均超过后两者之和。
一家城商行二季度资产规模增量约为500亿元,环比增速达到11%。该行高管表示,在约500亿元的资产增量中,贷款投放和债券等金融资产投资各占一半。另一家农商行业务负责人也证实,今年以来该行金融投资占比明显增长。由于扎根本地、不能跨区展业,加上大行挤压明显,该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稳抓债市行情,投资业务增长较快。
当前结构性资产荒暂难缓解,城农商行大概率将继续成为债市主力。不少城农商行自营资金偏爱配置同业存单、国债、证金债等品种,部分还配置了超长期国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农商行受白名单限制,只能投资利率债。
金融投资占比显著提升
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金融投资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达到近年新高。有30家银行的金融投资资产占比总资产超过30%。在A股上市银行阵营中,29家银行的金融投资资产占比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提高,各类型银行均在其列。
国有大行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股份行涵盖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城商行则有重庆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江苏银行等。
重庆银行金融投资资产占比提高幅度最为明显。截至一季度末,该行金融投资余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227亿元至3859亿元,占总资产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3.71%提高7.71个百分点至41.42%。
在金融投资资产占比总资产逾30%的30家银行中,尽管包含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等体量较大的银行,但中小银行仍占据主导地位。齐鲁银行、长沙银行、贵阳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的金融投资资产占比总资产甚至超过40%。
杭州银行成为唯一一家金融投资资产占比超过信贷资产占比的银行。一季度末,该行金融投资资产占据总资产比重为45.51%,超过信贷资产占据总资产比重的43.03%。
拆解上市银行一季度营收结构发现,兑现债券浮盈成为投资收益重要的拉动项。银行买卖债券兑现价差的收益计入投资收益,这一科目在2025年一季度和2024年均出现大幅增长。银行兑现前期老券浮盈,"卖券凑营收"现象由此出现。
今年一季度,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一半银行的投资收益同比增幅高达20%至90%。光大银行、郑州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10家银行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增速甚至超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