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检机构爱康国宾与十年老客户张晓玲即将对簿公堂时,一场关于体检价值边界的激烈讨论正在撕裂公众认知。在7月30日的媒体说明会上,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抛出尖锐观点:"当你指望说,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而要查单一的病,多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网友纷纷质疑体检行业的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爱康国宾宣布已对连续十年在该机构体检却未检出癌症的律师张晓玲正式提起诉讼,并表示法院已立案受理。
十年体检未检出癌症引发纠纷
这场争议源于一起具体的医疗纠纷。北京42岁执业律师张晓玲自2013年至2023年连续十年在爱康国宾进行体检,所有体检报告均未提示癌症风险。然而,2024年她被确诊为右肾透明细胞癌并出现转移,2025年发现骨转移后开始质疑爱康国宾的检测准确性。
面对张律师的质疑,爱康国宾此前曾发布两份声明为自己辩护,声称"无责"。公司表示已聘请外部专家协助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确认爱康对张女士的肾脏检查不存在瑕疵。爱康国宾还表示愿意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的鉴定,并为此承担一切责任和法律后果。
然而,张晓玲律师7月29日在个人微博表示,距离爱康国宾7月18日庄重承诺"若本人同意即可公开体检数据及超声影像"已过去整整11天,到现在依然没有兑现。她强烈要求爱康国宾公开其10年体检的数据、超声检查影像和操作人员名单、资质、设备型号。
爱康国宾反击起诉客户
面对持续的质疑声,爱康国宾在7月30日的说明会上进行了强力反击。资深副总裁周晓江宣布,公司已向法院起诉张晓玲并获得立案。爱康国宾指控张律师"罔顾事实造谣,污蔑爱康'假体检'",认为其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伤害了数万员工,并误导了公众对私营体检行业的认知。
张黎刚将此起诉决定形容为"艰难",他表示:"为了维护爱康15000名员工的尊严,为了给行业正名,爱康不得不做出这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公司还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每年新确诊的癌症患者超过480万,爱康体检发现的有1.5万个,也就是说,中国每320位确诊的癌症患者中就有1名是爱康国宾发现的。
对于爱康的起诉,张晓玲律师展现出法律专业人士的强硬姿态。她通过微博公开回应,要求爱康国宾公布其10年超声检查结果、检查人员名单和资质、第三方机构信息以及起诉内容。张律师特别强调,自己尚未收到任何起诉文件,"法庭可是我的主战场,很期待"。她还表示将征集20名关于体检行业漏诊、误诊行为的维权律师团队,并在全国征集1万名爱康国宾体检受害人的典型案例,正式发起公益诉讼。
行业扩张背后的质量控制难题
爱康国宾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中国领先的健康管理机构,主要为个人及团体提供从体检、检测、医疗到健康保险等全方位服务。公司创始人张黎刚是哈佛大学遗传学硕士,目前持股49%,是实际控制人。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云锋新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分别持有1%的股权。
官网显示,截至2024年11月,爱康国宾已在全国57个城市设有173家体检、齿科与医疗中心。然而,快速扩张的背后暴露出人才缺失和管理漏洞问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统计显示,民营体检机构的影像误诊率比公立医院高出27%。北京市卫健委2024年抽查显示,23%的体检机构存在设备未年检问题,31%的报告无主治医师签字。
爱康国宾本身也曾遭遇监管处罚。2023年8月,公司被宁波市场监管部门查出使用过期医疗器械,一台本应于2021年2月报废的血沉仪至2023年年中仍在使用,被查获时已超期服务5200多人次。2023年11月,爱康国宾总部基地门诊部因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被罚款5万元。
为解决人才缺乏问题,部分民营体检机构采用AI阅片、技师代替医师等方式。2024年卫健委抽检发现,部分民营体检机构存在"技师代替医师看片"现象,CT影像阅片时间平均仅4.2分钟,远低于公立医院15分钟的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体检中心主任医师毕晓峰建议,消费者在选择体检项目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对项目,比如早期肺癌需要通过胸部CT才能发现,而绝大多数体检做的都是胸部X线检查,胸片一般很难发现早期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