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浪潮推动下,中国氢能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海外版图。2025年以来,国内氢能企业通过设备出口、技术研发、合资建厂、联合开发等多元化模式,持续深化与各国的合作关系。7月29日,兰州兰石集团与沙特阿卜杜拉·哈希姆工业气体与设备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氢氨能源全链条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应用。据统计,截至7月30日,仅7月份国内企业海外氢能动态已达11项,今年累计"出海"案例达44项,覆盖中东、欧洲、东南亚等重要市场。
电解槽设备引领出海潮流
中国氢能企业海外合作涵盖制氢设备、加氢站、氢能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制氢设备领域中,电解槽产品出海案例最为突出。今年5月,兰石重装子公司广东兰石氨氢能源装备与AHG公司签订10Nm3/hPEM电解水制氢设备项目合同,标志着该公司首次获得制氢设备国际订单。兰石重装表示,此次合作代表公司在氢能装备领域实现国际市场重大突破。
阳光氢能科技、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等企业同样积极向海外市场交付订单或签署合作协议。氢能储运环节方面,国内企业在液氢、氢气长输管道材料等技术领域持续发力,相关技术逐步获得国际市场认可。今年4月,兰石集团与AHG公司签署70MPa撬装加氢站项目合同。7月初,宝山钢铁获得澳大利亚输氢无缝管线管首单,实现中国输氢管线管海外市场零突破。
绿氢项目投资、EPC总承包成为氢企出海重要方向。绿氢氨醇领域,中能建氢能源、惠生工程等企业依托传统能源领域丰富经验和新技术创新能力,以EPC和项目投资整体解决方案模式拓展海外市场。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应用端产品也加速全球布局,彰显中国全方位参与并重塑全球绿氢供应链的决心。质子汽车科技5月20日举行首批出口澳大利亚氢燃料重卡发车仪式,与澳方合作伙伴签署2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出口意向协议。
海外市场需求快速释放
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海外氢能市场需求呈现快速释放态势。欧洲碳中和政策及中东新能源转型带来巨大市场空间。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欧洲加速推广,德国、法国等国大力布局氢能重卡、公交车及乘用车,计划2030年前建成数千座加氢站。日本丰田等车企主导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计划2050年实现"氢能社会"目标。
国内政策层面持续加码支持。今年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明确围绕清洁氢制取、存储与转储、输运与配给、动力与物料利用四大方向,研究形成一批清洁氢"制—储—输—用"成套技术与装备。国家能源局2月印发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氢能、绿色液体燃料等领域标准供给,稳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可持续燃料产业。
国内氢企海外合作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除设备直供、EPC总包承接、联合开发外,还包括合资建厂、技术许可等多种形式。江苏国富氢能在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布局电解槽生产基地,北京中电丰业布局西班牙电解槽生产工厂。中船派瑞氢能与国外企业开展技术授权合作。跨国合作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氢能技术交流,加速技术创新突破,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