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柳新进一只医药股。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冯柳旗下基金“高毅邻山1号远望”新进太极集团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
截至7月16日,高毅邻山1号远望以2000万股的持股数成为公司的第三大流通股股东,按当日收盘价21.76元/股测算,冯柳的持股市值达4.35亿元。
太极集团主要从事中成药、西药、保健用品、医疗包装制品、医疗器械产销及原材料、中药材、药用包装的进出口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曲美、急支糖浆、藿香正气口服液、补肾益寿胶囊、儿康宁、通天口服液、紫杉醇、盐酸格拉斯琼、太罗等。
这不是冯柳第一次持有中药股,冯柳旗下高毅邻山1号远望还持有一家中药老字号同仁堂。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冯柳持有2350万股同仁堂,一季度末持有市值8.6亿元。
1
大爆发!年内最牛榜单来了
与GSK达成重磅合作,恒瑞医药暴涨。
恒瑞医药港股涨超18%,股价来到80港元,A股直接涨停,创2021年7月以来新高。
消息面上,恒瑞医药公告,与生物制药公司GSK达成协议,将HRS-9821项目的全球独家权利(不包括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和至多11个项目的全球独家许可的独家选择权有偿许可给GSK。
GSK将向恒瑞支付5亿美元的首付款,如果所有项目均获得行使选择权且所有里程碑均已实现,恒瑞将有资格获得未来基于成功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的潜在总金额约120亿美元。
在政策支持、出海加速、业绩增长等多重利好驱动下,港股医药板块上演飙涨行情。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和铂医药、加科思、三生制药等15家创新药企年内涨幅超过200%。
在年内ETF涨幅榜上,港股创新药霸榜。港股创新药ETF、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年内涨幅超90%。
随着医药股行情回暖,公募基金继续加仓。
公募基金二季度末重仓持股的医药股总市值为3009亿元,相较于一季度末的2739亿元,提升9.86%。
截至二季度末,全部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股持仓比为 9.77%,较一季度末上升0.72%;医药公募基金重仓持股中,医药股持仓比 94.59%,上升0.84%。
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前五的医药股分别为恒瑞医药(321 亿元)、药明康德 (251 亿元)、迈瑞医疗(227 亿元)、信达生物(155 亿元)、联影医疗(119 亿元)。
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增长前五的医药股分别为信达生物(+105 亿)、三生制药(+72 亿)、信立泰(+37 亿)、石药集团(+33 亿)、京东健康(+31 亿)。
2
年内领跑全球,公募10大重仓占据4席
今年以来各路机构涌入港股,堪称罕见。
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8200.28亿港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8078.69亿港元。
在资金推动下,港股领跑全球,年内恒生指数涨幅27%,排名全球主要市场前列。
公募基金二季度继续加仓港股,对港股持有比例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二季度末,主动偏股基金中港股持有规模达到16.85%,环比增长1.12%,持续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腾讯连续两个季度成为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且前十大重仓中已经有4支港股标的,分别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和中芯国际。
随着港股市场热度上升,港股IPO也格外活跃,今年以来融资总额已经位居全球第一。
截至7月25日,2025年已有52家公司登陆港股上市,接近2024和2023年全年的75%(均为70家)。
这其中的一个新趋势是,自去年9月美的港股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也选择赴港上市。目前已有包括美的集团、宁德时代与恒瑞医药等13家A股龙头企业登陆港股,后续更有超过50家A股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呈现A to H上市持续火热的势头。
融资规模方面,今年港股IPO首发募集资金已达1273.6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新高,接近过去两年的总和(2024年877.4亿港元与2023年462.9亿港元)。
3
散户暴动再现!机构拉响警报
美股主要股指攀升,接连刷新历史纪录。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均于上周五收于历史最高点位。
美股散户彻底疯狂,Opendoor Technologies、柯尔百货和Krispy Kreme等一批被严重做空的迷因股突然爆发疯狂涨势。
迷因股(Meme Stock)是指因社交媒体或网络论坛的集体炒作而短期内股价剧烈波动的股票,其价格波动往往与公司基本面无关,更多由散户投资者的情绪、叙事传播和投机行为驱动。这类股票通常具有高度投机性、高风险性和娱乐化特征,是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中新兴的现象。
早在2021年,散户集体涌入AMC、游戏驿站等迷因股,掀起散户大战华尔街,当时机构紧急“拔网线”才平息了风波。
随着“迷因股”热潮卷土重来,华尔街机构拉响警报。
美国金融业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券商6月向美股投资者放贷超过1万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
截至6月30日的两个月内,纽交所保证金债务飙升18.5%,这是自1999年末或2007年中以来投资者加杠杆购买美股的最快速度。
市场分析认为,如此之高的杠杆规模反映了散户的交易情绪高涨,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信号。
美国银行分析师哈特内特警告称,随着货币政策趋松以及金融监管的放宽,美国股市出现泡沫的风险正在上升。
Mapsignals首席策略师Alec Young指出,迷因股现象确实令人不安,但问题在于市场可能过于聚焦于此,市场不是根据“好与坏”,而是“好于预期与差于预期”来定价,从贸易协议来看,目前每项协议都比4月初定价时的情况要好。
高盛策略师发出警告称,美股中高风险活动增加,衡量市场投机情绪的指标已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仅次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21年散户抱团股狂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