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原董事长黄小薏因个人原因卸任,由李少杰接任董事长一职,变更自7月18日起生效。此次调整距离今年5月23日黄小薏卸任总经理职务仅过去两个月,意味着这家外资公募在短期内完成了核心管理层的全面更迭。富达国际亚太区(日本除外)总裁莫达文在公告中肯定了黄小薏的贡献,指出其任职三年间领导公司取得了公募牌照、发行了10只公募基金及多个专户产品等重要进展。
黄小薏的离任结束了她在富达基金的三年任期。作为国内基金行业的资深管理人,她曾任职华宝基金近二十年并推动其规模从400余亿元增长至超3400亿元。2022年4月加入富达后,她成为首任总经理,并于2024年10月升任董事长,期间主导了公司首只主动权益基金“富达传承6个月持有”的发行,首募规模达10.79亿元。而接任者李少杰是富达国际体系内深耕亚太市场十五年的老将,自2010年加入后历任中国董事总经理、富达利泰总经理等职,兼具跨境战略视野与本土渠道经验。其任职安排显示,他将继续履行在富达国际的现有职责,而新任总经理孙晨将负责日常业务策略执行与客户维护。
此次高层变动正值富达基金面临显著规模压力。Wind数据显示,公司管理规模从2024年末的68.27亿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52.1亿元,二季度进一步下滑至42.21亿元,连续两个季度缩水逾20%,在195家公募机构中排名第153位。规模下滑与产品结构问题相互交织:目前富达旗下10只公募产品中,4只合并规模低于0.5亿元,沦为“迷你基”;仅两只债券型基金规模超10亿元,分别为富达中债0-5年政金债(15.51亿元)和富达裕达纯债(13.5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首只主动权益产品富达传承6个月持有规模已从发行时的10.79亿元萎缩至2.62亿元,另一只债券基金富达中债0-2年政金债更因巨额赎回导致规模从24亿元骤降至0.3亿元,一度濒临清盘。
业务策略层面,富达基金近年出现显著的资产配置转向。2023年三季度末,其股票资产占比高达90.57%,但至2024年一季度骤降至15.47%,债券资产占比则升至83.66%;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股票占比维持在14.39%,债券占比70.67%,形成以债为主的格局。这一调整被市场解读为规避A股波动与稳定规模的举措,但也引发对长期竞争力的思考——尽管公司布局了4只主动权益产品(在外资公募中已属积极)。6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1.29年,低于行业平均的2.97年。
富达基金当前困境折射出外资公募本土化的系统性挑战。面对渠道资源不足、市场适应性待解等问题,公司近年多次增资,2025年2月注册资本已从成立初期的3000万美元增至1.82亿美元,显示股东方持续投入的决心。新任管理层组合——兼具全球视野的李少杰与拥有嘉实国际、嘉信理财等跨文化管理经验的孙晨——能否协同破解规模困局,仍需观察其在渠道拓展、投研优化及产品创新上的具体策略。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