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鹤(06186.HK)于近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盈利预警公告,预计营收为91亿至9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1亿元下降7.87%至9.86%;综合净利润约10亿至12亿元,同比下滑37.17%至47.64%,创近五年中期业绩新低。
市场对此反应强烈,公告后首个交易日(7月7日)股价盘中最大跌幅超18%,收盘报4.73港元,单日跌幅达17.02%,市值蒸发近88亿港元;次日继续下跌3.17%至4.58港元,两日累计市值蒸发约101.5亿港元。截至7月11日收盘,以年内高点计算,其股价跌幅已超30%。
公司公告称,业绩下滑主要源于多重因素叠加。核心原因是公司今年4月启动的12亿元生育补贴计划,该计划通过直邮形式向符合条件家庭提供价值1500元的奶粉及服务(包括孕妇奶粉和高端产品“星飞帆卓睿”),直接导致收入减少。补贴政策还引发渠道冲突:部分产品经二手市场流通冲击价格体系,同时绕过传统经销商削弱渠道贡献。其次,公司为贯彻“鲜萃活性营养”战略主动降低渠道库存,预计三季度完成调整,但短期内压制了出货量。此外,政府补助减少及全脂奶粉减值计提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行业层面,飞鹤的补贴策略触发竞争对手连锁反应。伊利和君乐宝紧随其后推出各16亿元补贴计划,头部企业“加码式”投入凸显婴幼儿奶粉市场存量竞争白热化。尽管2024年受益“龙宝宝”生育小高峰,飞鹤营收同比增长6.23%至207.49亿元,但长期仍面临出生人口下行压力。有机构预测,2025年行业销售额降幅虽收窄至1.2%,但2025-2030年出生人口将维持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飞鹤超90%收入依赖婴幼儿奶粉,而伊利奶粉业务占比不足30%,君乐宝则通过低温鲜奶等多元化布局分散风险。
为应对市场信心危机,飞鹤同步宣布两项资本举措:一是动用不少于10亿元资金回购股份(不超过总股数10%),用于后续出售或员工激励;二是承诺2025年派息总额不低于20亿元。7月9日,公司已斥资460万港元回购100万股,但“不注销式回购”被部分机构视为信心不足的信号。
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短期看,生育补贴和库存调整的影响将持续至下半年,有券商研报指出,飞鹤要实现全年低个位数增长目标,下半年收入需达双位数增幅,但补贴对下半年收入的压制可能更强。长期则依赖高端化战略与第二增长曲线培育:2024年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升级(超高端产品占比超60%)推动毛利率提升至66.3%,同年星飞帆卓睿销售额增长62%至67亿元;非婴配粉业务(儿童粉、成人粉)虽增长,但仅贡献营收7.3%,尚难支撑业绩。行业转型阵痛期中,飞鹤能否在存量市场平衡价格竞争与研发投入(如近期发布HMOs数据库),将决定其能否穿越周期重获增长动能。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