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今日A股在银行小幅下跌的情况下,无限逼近3500点,支棱起来了?
截至收盘,创业板指涨2.39%领涨,深成指涨1.46%,沪指涨0.7%,报3497.48点,无限逼近3500点,两市全天成交额1.45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453亿。
1
A股逼近3500点
今天的A股属实是过于热闹。
一边是打响“反内卷”第一枪的光伏板块大爆发,光伏50ETF涨近6%,光伏ETF易方达、光伏龙头ETF、光伏ETF均涨5.5%。
另一边是业绩盈喜,5000亿龙头工业富联涨停,彻底引爆AI算力板块,5G通信ETF、5GETF涨超4%。
光伏板块突然强势与“反内卷”小作文有关,再联系昨日地产板块的反弹同样与一则传言有关,可以感受到市场的躁动了,“人心思涨”。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而AI算力板块的上涨与工业富联Q2业绩超预期有关。
工业富联上半年预盈119.58亿元至121.58亿元,同比36.84%至39.12%,Q2环比28.6%至32.4%。公司表示业绩高增得益于云计算业务在二季度实现高速增长,整体板块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
显而易见,AI浪潮下的风口下,800G交换机、Ai服务器等AI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居高不下,工业富联赚得盆满钵满。
工业富联4天两板,大市值个股接连涨停,对于市场情绪往往具有一定带动作用。
长城证券投顾团队回溯历史数据发现,工业富联的历史走势与大盘走势的关联性,有时有一定的提前预示作用。如2024年2月5日A股见底,工业富联是2024年01月15日提前见底。二是2024年“9·24”行情,工业富联是2024年9月9日提前见底。三是2025年1月22日工业富联涨停,其后2月5日产生市场科技股行情。
除了产业积极催化的因素,A股今日的走强也与特朗普对关税“松口”有关。
消息称,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将关税暂缓期延长至8月1日,周二亚洲股市全线反弹,日韩股市、港A股均上涨。
A股在上周第一次冲击3500点失败后,本周继续发起进攻,今日在无银行权重股护盘的情况下,无限接近3500点,往后要怎么看?
国投证券统计发现A股今年的涨幅几乎都是银行贡献的,上半年银行对大盘贡献达到87.61点。如果扣除银行股的贡献,上证指数基本保持持平。对应观察4月7日“黄金坑”至今,银行的贡献更为突出,对上证指数的贡献点达到91.6点。
国投证券直言,客观而言,只要银行维持上涨,那么“银行搭台,多方唱戏”行情将延续,大盘较难二次探底。同时要进一步向上,成交量或许要维持1.5万亿以上。
更值得一提的是,全球资金“美元资产再平衡”开始出现端倪了!有消息称,德国一养老基金委托香港机构投资中国股票!
2
养老金巨头出手
管理着341亿欧元(400 亿美元)的德国教会养老基金KZVK,第二季度将5000万美元委托给富国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知情人士表示,这笔资金将用于投资在香港、内地和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
今年5月,KZVK管理委员会成员Oliver Lang一次采访中表示,相对于其经济规模和市值,养老金对中国的权重被低估。
公开资料显示,富国香港是总部上海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持有香港证监会颁发的第1号、第4号、第9号牌照。KZVK总部位于德国科隆,为超过24万名养老金领取者管理着资金。
截至今年一季度,富国香港管理规模为3.59亿美元,持有120只股票,前十大持仓分别是泡泡玛特、富途、网易云音乐、腾讯、紫金矿业等。
大型机构投资者首单委托投资的金额常常以5000万美元起步,后续视投资表现决定是否追加投资。
据媒体报道称,未来可能还有机构投资者就投资中国进行招标,当下部分来自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机构投资者在准备投资委托招标。
资金层面来看,在“美国例外论”备受质疑的情况下,全球资金重新回流日本,以及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但海外资金回流中国大陆和港股市场仍不明显。
美国万亿美元主动管理巨头威灵顿投资管理日前撰文表示,随着“美国例外论”叙事日渐衰落,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询问:下一步该投资哪里?针对这个问题,他认为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应该包括中国。
该机构表示,海外投资者尚未以显著仓位重新参与中国市场,鉴于估值有吸引力、基本面改善、更具韧性的经济模式、政策支持私营部门、消费信心有改善迹象、房地产市场企稳等因素,中国很可能成就下一个“重估故事”,建议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股票敞口。
3
10只科创债ETF首日售罄
今年是当之无愧的债券ETF爆发元年。
7月7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集体发行,全部顶格卖出,单日合计募集规模达300亿元,全部实现 “一日售罄”,一举成为债券ETF市场的标志性事件。
首批10只科创债ETF由华夏、易方达、鹏华、南方等10家公募基金公司推出,单只产品募集上限均为30亿元。尽管原计划中部分产品(如景顺长城、嘉实、南方)的募集期长达 5-12 天,不曾想10只债券ETF集体迎来“日光基”时刻,甚至出现“半日售罄”的情况,刷新了债券ETF的发行纪录。
自从首批9只信用债ETF纳入回购质押库以来,资金疯狂涌入相关ETF。截至7月7日,债券ETF今年合计净流入1845.9亿元,其中跟踪沪做市公司债、深做市信用债、中证短融指数的ETF今年分别净流入693.66亿元、416.73亿元和199.09亿元。
近2000亿资金的疯狂涌入下,债券ETF的规模也水涨船高,截至7月7日,最新规模达到3907亿元,届时10只科创债ETF携300亿增量资金入市后,债券ETF规模站上4000亿元指日可待。
目前A股有29只上市的债券ETF,规模过百亿的有15只,其中政金债券ETF、短融ETF、可转债ETF、公司债ETF易方达的最新规模分别是525.23 亿元、495.16 亿元、366.56 亿元230.36亿元。
市场疯狂抢筹科创债ETF的背后透露出资金什么态度?
且不管资金初衷是否是看中科创债的中长久期、高等级信用水平特征,科创债ETF为科技创新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精准流向硬科技领域,再次凸显“投小、投早、投硬科技”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