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整个汽车圈又上演惊魂时刻——导火索则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5月中旬的公开采访中抛出的“车圈恒大论”。
一时间产业链犹如惊弓之鸟,上市车企股价纷纷跳水!到底谁在“裸泳”?除了规模靠前的几家备受争议之外,新势力也难逃“口诛笔伐”。汽车行业真的“恒大化”了吗?这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盛世警言?
事实上,高负债率在汽车行业并非什么新鲜事。近三年相关财报数据显示,60%以上的资产负债率是全球巨头的“基操”,福特的负债率超84%,通用超76%。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负债率更低,且下降更加明显,赛力斯一季度负债率下降超10%,比亚迪近半年下降了7%。
事实上,负债率并不是衡量企业经营健康度唯一标准,负债构成中的有息负债更能反映其利用财务杠杆的程度。
在这一指标上,海外车企普遍偏高。例如,丰田、大众等巨头2024年有息负债均超万亿,其中丰田有息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达到68%。
相比之下,国内车企有息负债水平明显偏低,有息负债比普遍低于20%。吉利控股有息负债占总负债的17%,奇瑞汽车有息负债占总负债的12%,比亚迪更是只有5%。
国内外车企的差异源于国内车企更依赖无息负债,主要构成是未到期的供应商货款。
照理说,在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挑战之下,车企普遍延长应付账款周期是事实。但从目前国内主流车企的情况来看,比亚迪平均127天结清账款,长城为163天,上汽为164天,长安为205天。
有趣的是,尽管魏建军率先提出“恒大论”,说个别车企拖欠上游供应商付款周期太长。但从数据对比来看,长城也称不上优秀。
之前不少人预言中国车企会因为负债高而“爆雷”,结果事实恰恰相反,海外车企的债务结构反而更令人担忧。
当然,对于这才刚刚崛起不久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车圈恒大论”倒更像是在大热天里给国内一众车企头上无差别的泼了一盆冷水,即便将其抬举为“盛世警言”也要有理有据不是吗?
在笔者看来,此论调更像是在比赛中落后的队伍,试图向那些领先者们施压的一种手段,表明上站位很高,实际上格局却不大。有些像是打不赢的孩子使劲的哭闹,然后想方设法的利用舆论给对手使绊。
实际上,作为曾经的老牌强者,长城近年来却有不少隐忧——转型不力、销量目标连续多年未达预期,因战略和技术路线摇摆在纯电、混动等关键战场中都错失了先机,暴露出战略决策和战术灵活性之间的失衡。
本以为在去年行业“烈火烹油”中却能创下史上最好盈利的长城,是要支棱起来了,然而到了今年一季度,长城就绷不住了——销量、营收和利润全面下滑,哈弗、欧拉、坦克的销量全线下滑。
回想四年前立的“Flag”——2025年目标销量400万、营收超6000亿,再看如今现状,是否显得过于儿戏了?
而当企业掌门人习惯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并将其代入管理之后,你会发现这一切似乎又变得合理了。不过,靠拉踩友商来打压对手、抬高自己,最后打到自己的也不少。这次“回旋镖”是否又会扎到自己?还真不好说。
世界汽车产业正被重塑,中国汽车正驶向全球舞台的中央。中国车企不仅在技术和产品上实现了真正的弯道超车,在财务健康度也表现出更优的势头。
然而,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从来不是一局简单的“文字游戏”。它既需要用户的支持,也需要企业的坚守和政策的引导,更需要整个行业对规则和底线的敬畏。
中国汽车的未来是放在那些永不言败的实干家手里,而不是指望于各路嘴炮和只会作秀的“流量明星”身上,特别是那种永远只懂的片面归因的“巨婴式”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