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大反转!翻倍股涌现!最高涨10倍

2025-05-28 15:28:36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首次突破3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A股又到重要节点!

周二成交额再次跌破万亿。

4月初至今的反弹行情中,单日成交额降至1万亿元上下的情况有四次,此前三次分别是:

第一次是4月2日,即大跌发生前;第二次是4月17日、18日和21日;第三次是4月28日、29日。

4月以来前三次成交额跌破万亿后,市场发生了什么?

上证指数来看,除4月2日后市场遭遇利空大跌,后两次“地量”出现后,市场均继续向上修复。

各种因素影响下,板块轮动明显加快。

A股新消费又迎来一新分支,A股黄酒三剑客均表现亮眼。

会稽山再度涨停,股价再创新高,总市值123.4亿元。自4月1日以来,会稽山累计涨超146%。

除了会稽山,A股的另外两大黄酒古越龙山、金枫酒业股价也出现飙升。4月9日以来,金枫酒业累计涨幅超36%,古越龙山累计涨幅超33%。

此外,新饮品概念继续大涨。功能饮料龙头股东鹏饮料上涨5.23%,股价创历史新高,最新市值为1603亿元。

港股新消费板块则成为市场靓仔,泡泡玛特、蜜雪集团、古茗近期均创历史新高。

ETF方面,年内涨幅最高ETF清一色港股。恒生创新药ETF、港股创新药ETF、恒生医疗ETF、恒生医药ETF等涨超30%,霸榜涨幅榜前列。

暴涨10倍,又见证历史了!

年内,港股多只股票股价实现翻倍。

除去50亿以下市值的股票,有27只港股实现翻倍。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翻倍”现象的背后,是内资持续加码与新消费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两年以来,内资成为港股上涨主要推动力。2024年南下资金净流入8079亿港币,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南下资金流入进一步加速流入,截至5月27日,年内净流入6333.35亿港币。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主动偏股基金对港股的配置相比上季度末提升5.2个百分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达到近五年新高。

南下资金持续加码,内资对港股定价权提升。从成交额占比看,南下资金占比近20%,对比此前三年(2024年为17.3%,2023年为14.1%,2022年为11.8%)明显提升。

其中,资金主要流向科技、创新药和新消费领域。

年内港股翻倍股票中,泡泡玛特市值最高,总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港元,该公司股价从2024年初低点16港元飙升至2025年5月的200港元以上,涨幅超过10倍。

港股这波翻倍行情,本质是钱和新趋势在推着走。内资带着真金白银南下,改变定价权结构,意味着现在港股涨跌内资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新消费公司的火爆出圈,也侧面说明年轻人的消费喜好正在重塑市场,哪里有新需求,哪里就有资本追着跑。

不过市场从来不是单边上涨,资金会流走,风口总是来回切换。

同时,港股正在从过去的“被忽略的市场”,变成全球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又一窗口。

这轮行情就像一块试金石,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一定是能够踩准产业升级、消费变革节奏的公司。

2

首次突破33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3万亿元!这是2024年初以来第七次创历史新高。

过去1年公募基金规模不断攀升。从2024年2月底的29.3万亿元、4月底的30.78万亿元、5月底的31.24万亿元、7月底的31.49万亿元、9月底的32.07万亿元、12月底的32.83万亿元,再到2025年4月底的33.12万亿元,7次刷新纪录。

进入2025年后,公募基金规模呈现波动特征。1月底有所回落,2月底重回32万亿元之上,4月底实现历史性突破。

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12万亿元,较3月底增长8985.0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QDII基金规模微增,混合型基金规模则有所减少,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1120.44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增长1401.82亿元,货币型基金规模更是猛增超6648.39亿元。

股票型基金份额大涨或与4月初大跌之际,国家队进场有关。

4月7日,全市场股票ETF净流入达到661.64亿元,比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11倍以上;8日净流入额进一步攀升至千亿元以上,为1009.76亿元;两日共计净流入达1671.4亿元。

在大资金助力下,4月超3200亿元资金净流入ETF市场。ETF资金榜,4月超1294亿元资金净流入4只沪深300ETF;上证50ETF、中证500ETF、黄金ETF、中证1000ETF在4月均吸金超百亿。

短期避险的工具——货币基金是此次公募基金总规模增长的重要“助推器”。

4月,受外部压力的影响,一些资金避险需求增加,这可能是推动货币基金规模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内人士指出,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货币基金收益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货币基金的规模增长可能仍将面临的一定压力。

3

林园最新分享!信息量很大

5月27日下午,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在万得分享了对当下市场的最新看法,以下是他核心观点:

1.美联储接下来会积极降息,降到正常范围,我们测算正常范围是1%,目前美国利率是5%以上。降息可能会使一些热钱流入新兴市场,也可能流向A股,A股是有投资价值的,A股有股息率稳定的行业,包括基础设施、消费品等派息率4%-5%,美联储降息对A股有很大提振。

2.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会把高股息率的行业,比如食品饮料、公共设施放入投资组合中。这是买资产,买一些有价值、能够持续盈利、有稳定派息率的资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未来变化不大的行业。

3.中国确实存在有些商品生产过剩,过去我们效率提高、产能提高、资金涌入,生产的东西性价比非常高,我们去产能,长远来说对经济有利,慢慢通过市场调节达到平衡。我们股市是一个个上市公司组成,对等关税长期来说对A股市场是中性的,长痛不如短痛。

4.当下最流行的新质生产力,包括AI、机器人,这两个行业才刚刚开始,投资和产出角度都没有过剩。市场大,需求大,我们看好,但是我们把握不好投哪个企业,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难.。我们看好,但是我们不投。创新是靠人来创新的,最后都是人决定的,和资本关系不大,我们想参与是非常审慎的,我们目前没有去参与。

5.我们相信未来20年、25年,老年人绝对增加,比如78岁以上的人,大概有3200万到3300万,但是25年以后,这个年龄段的人大概有3亿人。我们聚焦投老年人增加所对应的需求,比如慢性病,主要是医药,我们坚信这个市场在逐步放大,重中之重,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积极布局的重点赛道。

6.结合A股,一些生活必需品,与嘴巴有关的食品饮料,如奶制品,也是我们非常看好的赛道。虽然现在人口在减少,但是中国这方面企业的竞争力还是很强。在一段时间内,这是个很好的标的,这也是我们投资的原因。

我们看到它的估值,目前这类企业标的估值偏低。我们大概算了一下,按照现在的生产量、消费量和它的环境,大概回本也就十几年,这也是我们投资的一个基本方向。

7.我们靠组合,拿得住,林园投资的核心就是买了不卖,这是我们和其他公司本质区别。

跟着企业的发展来赚钱,怎么才能保持这个组合不卖呢?

首先,我们考虑的就是组合包资产的韧性。我们在里面等,不卖,我们选择合适行业,应对波动风险。怎么选到未来风口、有冠军相的企业?这就是对企业的长期跟踪,从财务指标、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行业判断,选择合适的公司。

比如,我们非常看好这个AI机器人领域,但目前还不足够成熟,因为变化太大,所以我们目前把它剔除了。我们的投资思路就是不卖,我们要管理好自己,我们认为没有把握的,达不到我们“不卖”的标准,我们就不组合,宁愿放弃也不去搞,这就是我们的投资原则。

我把自己管好,也不去关注那些别人认为是风口的东西,我也知道我很清楚,这是过去几十年的投资积累,是有成果的,我们知道我们的钱从哪里来的。

实际上,要说不卖,心理上也有难度。一个公司是波动的,资产也是波动的,我们过去的方法就是有组合。

第二,不看,不被外界干扰,保持心情愉悦。别人说哪个好,我们不盲目跟风,我们只关注自己认为好的。这也是一种心态,要保持好的心态去做投资,否则很难做到。看似简单,其实很难。

8.监管部门前一段时间也说,稳定股市,他们肯定有所作为,我坚信能做的。值得买的就买了,能放心睡得着觉。

从估值上讲,A股现在还是非常便宜,今天买,就现在买,算大账,不要算小账,今天这是我入市以来几十年最好的投资时机。也许现在买了会亏,但我相信时间不会长。

积极的因素在促使 A 股往上走的因素在增加,目前不好的问题在估值上已经体现了,淘汰产能,龙头公司效益会稳定袭来,再结合国家鼓励重回报、轻投资的政策引导,我相信会有一批企业在股市中跑出来。大盘是没有问题的,风险是可控的。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