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小米 2025Q1业绩电话会议回放 $小米集团ADR(XIACY)$ $小米集团-W(01810)$
公司代表
欢迎参加小米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投资者电话会议及音频网络直播。
在开始电话会议之前,我们谨此提醒您,本次电话会议可能包含前瞻性陈述,这些陈述包含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且由于各种原因,未来可能无法实现。有关一般市场状况的信息来自小米以外的各种来源。本演示文稿还包含一些未经审计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应作为公司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编制的财务报表的补充,但不能替代。
今天,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先生和小米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林安哲先生将出席本次发布会。首先,卢伟冰先生将分享公司近期的战略和业务动态。随后,林安哲先生将回顾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业绩。
卢伟冰
欢迎参加小米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发布电话会议。今年是小米成立15周年,也是我们新的五年征程的开始。
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在“人、车、家、生态”整体战略的牵引下,我们集团各项战略稳步推进,各业务线实现多点开花,再创历史新高,交出了历史最强劲的单季度财报。
今晚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重点。首先,谈谈我们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的里程碑,包括上周发布的XRING处理器的突破,以及AI大模型的进展。其次,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第一季度业绩的亮点,以及我们战略执行的最新进展。
大家知道,我们新十年的发展目标是大力投入底层核心技术,成为下一代全球硬核科技领导者。基于这个目标,我们一直坚持技术为本。年初我们宣布2025年研发投入要达到3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从2021年到2025年五年间,我们的研发投入要超过1020亿元人民币。
上周四,雷军宣布了未来五年新的研发投入目标,即从2026年到2030年,研发投入预计将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这些研发投入将帮助小米将硬核科技打造成企业模式。在硬核科技领域,人工智能和芯片是重要的底层核心技术,也是我们小米集团非常重要的两个子战略,我们最近向大家展示了我们在这两个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持续推进基地大模型研究,4月底,小米大模型核心团队开源了小米首个用于推理的大模型小米MiMo,其参数规模仅为7B,在数学推理和竞赛公开测试集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随后在芯片领域,上周四我们进行了首发报道,小米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3纳米旗舰手机SOC芯片——小米XRING O1正式发布。该芯片采用第二代3纳米工艺,拥有190亿个晶体管,性能和体验均处于全球业界第一梯队。XRING O1采用先进的10核心4丛集架构,安兔兔跑分超过300万分,同时能耗比表现也十分出色。
目前,XRING O1 已搭载在我们的旗舰智能手机小米 15S Pro,以及我们最高端的平板电脑小米平板 7 至尊纪念版中。除了大家已经看到的 XRING O1 处理器芯片的发布,我们还同期发布了小米首款长续航 4G 智能手表芯片 XRING T1。XRING T1 内部集成了小米首款自研 4G 基带,代表着小米在基带这一关键赛道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关于芯片领域的投入规模,我们在2021年决定重启大芯片的时候,就制定了长期投入的计划,未来10年至少要投入500亿,至少要投入500亿。从2021年开始,到今年4月底,XRING的研发投入累计已经超过135亿。
目前,我们芯片事业部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2500人,人员数量和投入规模均位居国内前三。我们相信,未来芯片将是小米突破硬核技术的核心赛道。我们将尽力保持战略耐心,持续投入。
现在,让我们与大家分享我们第一季度业绩的一些亮点。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的关键词是“创历史新高”。我们的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调整后净利润等多项指标均创下单季度新高。总收入达人民币1113亿元,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长47%;手机业务收入达人民币927亿元,同比增长23%,单季度调整后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人民币107亿元,同比增长64%。
我想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在本季度取得的一些关键业务成果。首先,时隔十年,我们重回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我们重回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7个百分点至18.8%,这得益于我们品牌和产品力的持续提升,以及过去几年夯实的新零售基础。
我们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增长。一季度,我们的出货量同比增长40%,增速在前五大厂商中最高,远超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4.6%的同比增速。我们持续推进高端化战略,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创历史新高,达到人民币1,211元,同比增长5.8%。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份额从去年同期的21%提升至25%,提升了3.3个百分点。旗舰手机小米15至尊纪念版在中国大陆的月销量同比增长超过90%。同时,我们持续提升高端用户占比,助力我们在中国大陆互联网收入创下新高。
渠道拓展方面,我们积极推进新零售渠道建设。在渠道拓展方面,我们积极推进新零售渠道建设,一季度新增小米之家1,000多家,中国大陆小米之家约6万家,汽车门店数量扩展至235家,持续提升用户覆盖面,以极致效率实现极致用户体验。
第一季度,中国大陆线下渠道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至12.1%。物联网收入继续创历史新高,得益于我们在技术、产品、品牌、渠道和服务方面的突破,以及国家补贴政策的利好。
第一季度,我们的IoT收入达到人民币323亿元,连续两个季度突破人民币300亿元,同比增长59%。我们在多个品类上取得突破,重点关注我们主要的大家电、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业务,这些业务在本季度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我们都非常关注大家电业务。我们设定了很高的目标,到2030年,我们希望在中国大陆市场跻身前两名。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大陆公开市场的销量排名第三。因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全面的技术对标,因此我们需要提升产品力。
随着我们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我们的智能制造工厂今年将全面投产。一季度大家电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翻番,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均实现65%以上的高增长。平均售价大幅提升,产品结构显著优化。
平板电脑方面,凭借我们不断完善的产品组合,我们的平板电脑产品第一季度出货量创历史新高,首次进入全球前三,出货量同比增长56%,增速在前五大厂商中位居第一。上周四,我们发布了搭载XRING O1芯片的小米平板7至尊纪念版,这是小米平板首次推出至尊系列,意味着它将拥有顶级的品质、技术规格和使用体验,这也是小米平板高端化的第一枪。
在可穿戴设备方面,我们的可穿戴腕带在第一季度取得了全球第一的成绩。上周四,我们发布了小米手表 S4 eSIM 十五周年纪念版,搭载 XRING T1 芯片,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功耗。第一季度,我们的真无线蓝牙耳机 (TWS) 出货量同比增长 63%,位居全球第二。在中国市场,我们的出货量同比增长 44%,位居第一。
第三,电动汽车业务继续快速增长。我们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能,第一季度交付了7.6万辆新电动汽车。正如我们上周四分享的那样,小米SU7系列已交付超过25.8万辆,4月份交付量超过2.8万辆,成为20万元以上价位车型的销量冠军。上周四,备受期待的小米YU7也正式亮相。小米YU7定位于豪华高性能SUV,拥有优雅的造型和运动的高性能,同时兼具整体豪华感和舒适的空间。
小米YU7搭载了全系配置,全系超长续航,标准版续航里程高达835公里,还标配了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小米全景天幕,以及全系标配的LiDAR激光雷达、700TOPS辅助驾驶算法以及连续阻尼的车辆减震器——可变减震器。
小米YU7拥有全面升级的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首次搭载2200MPa小米超强钢,通过50多项被动安全性能开发测试,拥有标准版、Pro版、Max版三个版本,将于今年7月正式上市。
最后,我想说,小米正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尽管前路漫漫,挑战重重,困难重重,但我们会全力以赴。我们坚信,小米的价值观、模式、方法论是强大而普适的。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奋起直追,就一定能赢。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
接下来,让我把发言权交给我们的首席财务官阿兰 (Alain)。
林阿兰
正如陆总刚才分享的,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在“人”、“电动汽车”、“家居”、“生态”等战略指引下,再次取得了非常出色的业绩。
我们的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经调整净利润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实现总收入11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4%。毛利率为22.8%,创历史新高,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纵观我们不同的板块。首先,我们的智能手机 x AIoT 板块收入为人民币 927 亿元,同比增长 22.8%。毛利率达到 22.8%,创历史新高,同比上升 0.5 个百分点。
现在,我们来看看不同的业务板块。首先是智能手机业务。本季度,我们的收入为人民币506亿元,占总收入的45.5%,同比增长8.9%。本季度,我们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180万台。我们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了出货量同比增长。
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本季度我们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4.1%。我们连续19个季度位居全球前三。同时,在全球58个市场我们位居前三,在全球68个市场我们位居前五。
第一季度,我们的智能手机毛利率处于健康水平。上季度智能手机毛利率为12%,本季度提升至12.4%。本季度,我们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达到人民币1,211元,同比增长5.8%,再创历史新高。根据Canalys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8.8%,出货量同比增长40%,业绩表现优于行业整体。
物联网方面,一季度,我们的物联网业务收入和利润均实现突破,物联网收入和毛利率均创历史新高。本季度,我们的物联网收入为人民币323亿元,同比增长58.7%。物联网业务毛利率达到25.2%,同比大幅提升5.4个百分点。互联网方面,我们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3月,我们的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人民币7.19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中国大陆地区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人民币1.81亿元,同比增长12.9%,环比增长13%。
2025年第一季度,我们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为人民币91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中国大陆互联网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近15%,至人民币64亿元。互联网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本季度毛利率达76.9%,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广告业务继续驱动互联网业务增长,本季度广告收入为人民币66亿元,同比增长19.7%。
人工智能战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子战略。因此,自2025年第一季度起,我们的智能电动汽车及相关创新业务板块将更名为智能电动汽车及人工智能创新业务。我们将加大人工智能相关的投入,并将其纳入新的业务板块。第一季度,我们的智能电动汽车及人工智能创新业务板块收入186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16.7%,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额181亿元人民币,其他相关业务收入5亿元人民币,综合GDP利润率23.2%。
本季度,小米SU7系列累计交付75,869台,平均售价238,301元人民币。新业务运营亏损持续收窄。本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人工智能创新业务运营亏损5亿元人民币。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技术领导者。这是我们的十年目标——新的十年目标。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构建我们的长期技术模式。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达人民币67亿元,同比增长30%。截至2025年3月31日,我们的研发人员数量达2.17万名,创历史新高。在推动研发创新的同时,我们持续高效地控制费用。2025年一季度,我们的整体运营费用为人民币154亿元。若扣除48亿元的新业务投入,核心业务运营费用为人民币106亿元,费用率为11.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盈利方面,单季度经调整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7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64.5%。经调整净利润率也创历史新高,达到9.6%。ESG方面,2025年4月,我们连续七年发布了小米集团ESG报告,汇报了小米2024年在低碳转型、循环经济、可持续供应链、人才发展与公司治理、战略以及成果等方面的工作。我们计划在2022年至2026年这五年内,电子废弃物回收总量达到3.8万吨。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该目标的95.94%,并积极引领产业链合作伙伴进行绿色转型,持续降低范围三排放。我们设定了两个目标:第一,到2030年,智能手机业务供应商的年均碳排放量以2024年为基准,不低于5%,绿色电力使用量不低于25%。第二,到2050年,智能手机业务供应商的绿色电力利用率达到100%。
国家工信部发布了2024年绿色制造企业名录,我们成功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这表明我们在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实现地缘碳目标等方面的成绩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集团各项战略,持续加强基层建设和管理体系改革,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这份记录可能不是100%的准确率,并且可能包含拼写错误和其他不准确的。提供此记录,没有任何形式的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表达的记录任何意见并不反映老虎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