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公募基金4月规模增长9000亿至33.12万亿,货基规模单月飙升超6000亿

2025-05-28 10:58:47
格隆汇
格隆汇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货币宽松似乎已在重塑中国金融格局。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中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12万亿元相比3月的32.22万亿增长了8985.04亿。

具体来看公募基金各细分类型的4月规模情况:

股票基金:4月规模为4.58万亿元,较3月增加1120.44亿元,环比增长2.51%。

混合基金:4月规模为3.58万亿元,较3月减少12.73亿元,环比微降0.04%。

债券基金:4月规模为6.56万亿元,较3月增加1401.82亿元,环比增长2.18%。

货币基金:4月规模为13.99万亿元,较3月增加6648.39亿元,环比增长5.00%,是总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QDII基金:4月规模为6440.24亿元,较3月增加82.94亿元,环比增长1.3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货币基金单月增量占总规模增长的 74%,反映出投资者对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的偏好。这一现象可能与4月货币政策宽松(如降准)、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有关。

从理财规模来看,相比去年底,近30万亿元存续规模的银行理财市场在一季度缩减了0.81万亿元。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9.14万亿元,同比增长9.41%。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8.33万亿元,占比97.22%,同比增加0.57个百分点。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并要求“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这一会议精神为后续货币政策“双降”定下基调。

货币宽松似乎已在重塑中国金融格局。进入二季度以来,理财规模不断创下新高,5月已经突破了31万亿元大关。

从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和普益处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理财总规模达到约31.3万亿元,相较年初大涨约1.6万亿元,2024年12月时为29.68万亿元。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规模增长最多的主要是短期限产品,“存款替代”的效应开始体现

不过银行理财规模虽回升至31.3万亿元,但货币基金凭借更高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仍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

除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也一改此前净流出的态势,4月规模增长1401.82亿元至6.56万亿,元,份额获资金净申购716.83亿份。

权益市场方面,股票基金获市场净申购1093亿份,规模大增1120.44亿元,其中股票型 ETF 资金4月净流入规模高达2064亿元,推动股票基金规模增长。

尽管混合基金份额增加26.46亿份,但净值下跌抵消了份额增长的影响,规模小幅下滑12.73亿元。A股4月震荡下跌,上证指数、沪深300同期分别下跌1.7%、3%。

QDII基金规模4月增长主要来自存量产品净值提升,而非新发基金(4 月无新 QDII 基金发行)。

海外市场方面,纳斯达克指数、德国DAX、和日经225指数4月分别上涨0.85%、1.5%和1.2%。

综上所述,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货币基金规模可能继续增长,但收益率下行压力或影响长期吸引力。

如近日,多家银行或理财子公司发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公告,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低于2%。

在利率震荡下行环境下,中长期纯债和 “固收 +” 产品仍具配置价值。

今日有银行个金业务人士提及,早前畅销的是现金管理类、纯债类产品,今年以来随着股市回暖,加入少量权益资产的“固收+”策略也开始受到欢迎,不乏理财子公司发行了港股策略的产品。

权益基金方面,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将主导资金流向,指数型产品和行业主题 ETF 或保持活跃。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