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体市场仍处于调整状态,A股、港股的主要指数多数收跌。
不过,市场并不缺乏亮点,一些逆势走强的热门题材甚为抢眼。
如港股创新药板块,今年二季度以来表现一直很强势,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自4月9日以来涨幅24.06%,成为市场领涨主力之一。
同时,可控核聚变延续涨势、新消费概念逆市走强。
从资金走势上看,近期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谨慎,风格切换也较为频繁,但是对于好的题材方向,如有消息面催化,有基本面好转,有性价比优势,或者是有中长线增长逻辑,阶段性回调到位的方向,资金还是愿意去介入的。
换句话说,市场上的结构性机会是一直有的。
只是,到底哪些结构性机会更容易受到资金青睐呢?
说到今天的热门板块,首先要提一下创新药。
这个板块上涨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是4月初关税战大跌后,反弹力度最为持久和强劲的板块之一。即使中间出现了一些调整,昨天的回调也一度让市场担忧,但今天继续有不错的表现,很快打破了这种担忧,从走势上看,板块指数依然处于上升趋势中。
从消息面上看,此前的利好刺激,如国产创新药在出海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三生制药)、恒瑞港股IPO大涨,等等,得到延续。
从基本面上看,不管是创新药,还是整个医药板块,2025年上半年都表现出过去三年以来最好的市场收益,利好的因素包括集采等政策趋势优化、商业医疗保险推动、AI产业催化赋能、医药创新进入收获期,等等,这种趋势预计会延续至2025年下半年。
除了医药板块,这两天最为热点板块,要数可控核聚变概念,有不少个股连续封在了涨停板上。
能够连续炸板,同样是源于消息面的刺激。
上周,美国总统签署4项行政命令推动美国核能产业改革,包括扩大美国核能规模、核能产业链、缩短核电项目审批周期等,这些举措被认为是吹响美国核电复兴号角,受政策影响,上周五美股核能股普遍大涨。
作为现有核电技术的直接燃料来源,天然铀的需求增长将伴随美国核能规模扩充、SMR应用推广进一步强化,而福岛核事故后的10年核电低迷塑造的供给困境虽在近两年缓解,但远期的供需矛盾仍未解决。
5月以来,笼罩在天然铀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步消除,现货价格逐步向上修复至71美元/磅,仍然看好,短期因贸易情绪所致的价格低迷,终将伴随情绪回归理性而逐步修复至长协价格附近水准。
华尔街分析师也集体表示看好。
投行Jefferies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四项以核能为重点的行政命令标志着美国数十年来对核能产业最大力度的干预;分析师Daniel Roden表示,这些政策要求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管改革,加快先进反应堆的开发,并支持整个核燃料循环前端。
该机构表示,这些行政命令到2035年可能带来约35吉瓦的新增核电装机容量,同时其他资产将得到升级并延长服役时间。
多家券商也发布研报称,特朗普新政将进一步强化全球核电发展叙事蓝图,带动产业资本开支强度提升,作为核电燃料,天然铀将显著受益此次远期核电需求预期增长,且天然铀供需偏紧格局或将进一步强化,天然铀长牛可期。
伴随天然铀远期需求增长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强、远期供给能力增加不足,其供需矛盾将伴随时间消耗日渐突出,进而推动天然铀价格持续上涨,长牛趋势明确。
除了新消费概念再度崛起,食品饮料、珠宝、IP经济等方向均表现不俗。
参考历史经验,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份通常是行业轮动收敛的时间,市场主线有望逐步聚焦、风格特征更加明显,6月市场主线有望再度偏向科技成长。
至于具体有哪些主线?
AI(包括算力、能源、应用等)、人形机器人、国产半导体,包括目前的热门题材--创新药,都有可能再次成为主线。
在这些主线中,创新药、机器人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他们的投资逻辑,有类似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先说创新药,投资逻辑是低估值+未来增长预期强劲。
为何这么说呢?
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例,最新市盈率PE(TTM)为24.5倍,处于近10年10.81%分位点,估值位居历史低位区域。
另一面,创新药公司正处于扭亏为盈的转折期。
以港股上市的创新药公司为例,两大创新药龙头,信达生物2024年亏损同比大幅收窄90.8%,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下实现首次盈利,净赚近3.32亿元;百济神州25Q1实现季度盈利。其他不少公司也出现亏损收窄,有望在未来几个季度内实现盈利。
市场有观点认为,创新药企已集体进入利润兑现阶段,未来业绩的增长预期将更为强劲,估值提升的动力同样会很强劲,是目前的环境下,少有的同时具备低估值+高成长的板块。
而另一个前沿科技领域--机器人,今天的股价表现虽然跌了,估值也相对高,但可以留意接下来可能会到达阶段性底部。
机器人被一致性认为是增长型赛道,未来的星辰大海已经不用赘述,今年随着特斯拉机器人量产,整个产业正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未来营收增长逐步实现,以及更后面一点还有利润兑现。
投资者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市场节奏,特别需要留意回撤后可能出现的机会。
从5月中,机器人板块进入回调阶段,至今已有2周,回撤幅度也不低了,以国证机器人指数为例,幅度达9%,到达年线附近。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消化了4月关税战后大反弹推高的估值,接下来市场如果能够企稳,下跌趋势就有望结束。如果业内还有一些消息面的刺激,那就更有利于阶段性底部的确认。
市场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机,机器人长期的增长价值,最终是能够“称”出来的。
当然了,不管创新药也好,机器人也好,始终选择好公司很重要,而采用指数基金的方式入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是全市场目前唯一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聚焦高业务纯度、高弹性标的,成份股包括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石药集团、百济神州等港股前沿创新药企,支持T+0交易。
经历一波上涨后,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为24.5倍,处于近10年10.81%分位点,估值位居历史低位区域。
而机器人板块虽然近期调整,但资金却在借道ETF逆势买入。
以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为例,本月以来资金净流入额4.94亿元,位居同类指数第一;其年内规模增长超751%,最新规模达15.07亿元,最新份额达11.81亿份,均创成立以来新高。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及联接基金(A/C:020972/020973)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覆盖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核心标的,其中人形机器人相关成份股权重占比53%,“人形机器人”含量在所有ETF跟踪的指数中排名第一。
虽然目前大环境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比如关税问题,在没有完满解决之前,始终会压制大市的表现,而上周五大总统“加了又改”,令市场又再一次意识到风险的存在,避险情绪随之升温。
这是导致目前整体股指难以向上突破,概念炒作频繁更换的主要原因。
在这样的大环境,作为投资者,没有必要去强求指数能够达到什么高度,反而应该多关注结构性机会、题材机会,以及趁着板块回调,去低吸那些已经被证明有中长线增长逻辑支撑的板块。
另外,从市场调整的时间、幅度和市场宽度看,一旦本轮调整结束,资金重新进场时,大概率会集中进入那些有中长线逻辑支撑的板块。因为这类板块同时是少数能够超越关税风险,有着比关税、贸易保护更宏大的叙事的板块。
具体到投资层面,创新药、机器人、AI等等,都是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科技,也是有中长线增长逻辑支撑的投资主线,有了这个基础,剩下的东西,就是看估值高低,以及在市场波动中出现的布局机会。
创新药的低估值、高成长性,机器人的高成长性,以及回撤何时结束,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