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A股或诞生横跨CPU与算力巨无霸!半导体行业出惊天并购重组,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中科院资产加速整合,今年年初或已埋下伏笔

2025-05-25 20:46:35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金融界5月25日消息 在并购重组新规发布后,A股半导体行业惊天并购重组,CPU巨头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算力巨头中科曙光。25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海光信息、沪主板上市公司中科曙光双双发布公告称,二者正在筹划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

金融界5月25日消息   在并购重组新规发布后,A股半导体行业惊天并购重组,CPU巨头海光信息拟吸收合并算力巨头中科曙光。

25日晚间,科创板上市公司海光信息、沪主板上市公司中科曙光双双发布公告称,二者正在筹划由海光信息通过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两家公司A股股票将于5月26日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16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修订发布后,此次海光信息吸收合并中科曙光的交易将成为首单上市公司层面吸收合并。

中科曙光还有一重要身份值得关注,中科曙光作为中科院计算所旗下,是中国超算行业龙头之一,公司之中科系的重要上市公司,在中科系资本版图中地位不一般。其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权,中科星图15.7%股权,以及曙光数创62.07%股权。

此次海光信息吸收合并算力巨头中科曙光交易也宣告中科系资产加速整合。

A股或诞生横跨CPU与算力巨无霸!

从二者业务看,二者业务特色鲜明,海光信息的经营核心在于高端处理器,包含CPU产品并涉及DCU产品,中科曙光则在算力业务上十分突出,作为国产半导体行业产业链的重要企业,二者存在巨大的互补空间。

从支柱业务来看,海光信息的经营核心在于高端处理器,包含CPU产品并涉及DCU产品。其中,公司的CPU产品能兼容国际主流x86处理器架构,DCU产品与诸如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在内的一众大模型适配。目前,海光信息在国内CPU领域所需面对的对手包括龙芯中科、电科申泰、华为海思、飞腾信息、上海兆芯。但由于海光CPU与x86处理器的兼容性更佳,所以其拥有的生态更为丰富,因而在国内市场份额的“角逐”中具备“先手”。对比全球,海光信息则需与英特尔、AMD“一较高下”。目前,公司产品相较国际同行巨头具有一定性价比优势。

中科曙光则主要从事高端计算机、存储、安全、数据中心产品的研发制造,同时包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计算等业务,主营产品覆盖通用、高端计算机、液冷机房硬件设备、分布式存储产品、网络安全产品、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

截至5月23日收盘,海光信息股价报136.13元/股,总市值3164亿元;中科曙光股价报61.9元/股,总市值905.7亿元,二者合并之后,A股或将诞生横跨CPU与算力的半导体巨无霸。

今年年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并或在今年年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科曙光实现营业收入131.48亿元,同比下降8.40%;净利润19.11亿元,同比增长4.10%;扣非净利润13.72亿元,同比增长7.34%。随着业绩下滑,中科曙光告别了2014年-2023年的连续10年营收、净利润双增长。2021年-2023年,该公司营收、净利润曾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

对此,中科曙光称表示公司全面梳理业务条线,重新规划产品定位,调整营销战略,逐步减少竞争激烈且毛利偏低的项目,实现降本增效。

而就在中科曙光紧要关头,今年1月23日,82岁高龄的中科曙光创始人李国杰递交辞呈,因个人年龄原因,决定辞去董事长等职务,总裁历军暂代董事长职责。

公开资料显示,李国杰,1943年5月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回国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89年被聘为研究员。1990年被聘为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5年任曙光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12月至2011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并购重组政策利好频出

自去年9月以来,A股并购重组政策利好频出。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优化并购重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2025年5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系列安排。业内人士表示,重组新规将在更大程度上提振市场各方信心、提升并购积极性。市场化与法治化兼具的制度设计,正在推动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此次公布实施的新规,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作出配套规定,创新性地设计了多个“首次”,通过极大压缩审核流程,交易效率和便捷度将大幅提升。。

具体来说,即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首次调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监管要求;首次建立分期支付机制;首次引入私募基金“反向挂钩”安排。其中之一是建立了简易审核程序。新规明确,对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以及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实行“2+5+5”审核机制,即2个工作日内受理、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

5月7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进一步完善“并购六条”配套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围绕产业逻辑“强身健体”、激发活力、提高质量,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以及风险抵御能力。

“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并购重组市场规模和活跃度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14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超160单。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筹划资产重组更加积极,已披露超600单,是去年同期的1.4倍;其中重大资产重组约90单,是去年同期的3.3倍;已实施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1.6倍,资本市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