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美谈判从短期缓和转变为长期拉锯,不过截至上周五,全球主要股市都已经修复了4月以来的最大跌幅,而且以港股市场涨幅居前。
但是港股通的流量从4月中旬起就开始反复,说明南向现在很谨慎、更倾向防守。毕竟AH溢价指数已跌到了低位,而港股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估值及股价都已经回到年内高点,后面又是业绩真空期,所以吸引力明显下降。
这种情况下,我发现用“防守反击”的思路来配置港股,可能会有更好的体验。说白了,就是一手进攻+一手防御的哑铃策略,在遵循政策定力的同时又能冲击产业突围,由《黑天鹅》纳西姆·塔勒布提出,灵感源于健身房的哑铃——两端重、中间轻。
这一策略的精华在于:通过配置两种极端属性的资产,规避黑天鹅的不确定性,实现风险对冲与收益平衡。哑铃两端的标的需要满足:
1.进攻端——成长性突出、行业处于爆发期的板块,比如AI、半导体;或者技术壁垒高、具备垄断优势的龙头企业,比如刚上市港股的宁德时代、华为产业链等。这些都是短期可能波动,但长期逻辑清晰的自主可控、技术突破领域。
2.防御端——确定性高、业绩稳定、现金流充足的标的,比如公用事业龙头;或者受国家长期扶持的新能源、基建等行业,以市场下跌时相对抗跌的高股息银行股最具代表性。
为了方便理解给大家举个例子:
步骤1:仓位管理——进攻和防御“55开”
50%配置防御端:比如股息率高达8.2%的$港股红利低波ETF(SH520550)$,月月分红机制,一年最高12次分红,这两天正在冲击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50%配置进攻“矛”:比如$港股科技50ETF(SZ159750)$,年内收益高达27%,标的指数是港股科技,今年一路跑赢恒生科技,对港股创新药、新能源车、AI产业链均有布局,是市场内唯一一个覆盖“中国科技十雄”的指数。
总之,两端资产相关性越低越好。
步骤2:动态平衡——定期调整比例
为了保证收益最大化,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组合,比如港股科技上涨超预期,就可以卖出部分港股科技50ETF(159750)盈利,补入保守端的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
但若防御端占比过高,就说明市场风险太大,暂时不能盲目加仓进攻端,还是等主线确定了比较好。
总之,哑铃策略的本质是“用防御资产活下去,用进攻资产活得更好”。大家不需要判断市场涨跌,可以通过结构天然抗风险,而且操作简单、不用频繁交易,提供“安全垫”的同时也能捕捉风口。
对了,港股科技50ETF(159750)和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都是T+0交易,前者还是两融标的。不得不说,这个交易机制随时进出,方便我们随时调整哑铃策略的两端,我愿称之为和哑铃策略最适配的标的。
作者:ETF金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