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银行业2025年一季度数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风险抵御能力整体充足。2025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复苏,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国银行业适应经济复苏下的宏观环境并取得了较为稳健的经营成绩。一方面,积极助力稳增长、扩内需,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58.3万亿元,同比增长6.7%;负债总额421.5万亿元,同比增长6.8%。2025年以来,国内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在此背景下,实体经济信贷需求逐步回暖,银行业围绕稳增长、扩内需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风险抵御能力充足,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保持低位。在息差收窄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持续承压,但主要风险防控指标保持稳定。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1.43%,同比下降11个BP;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1%,保持在较低水平;贷款损失准备余额7.2万亿元,同比增长3.9%;拨备覆盖率208.13%,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5.28%,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各项监管指标均保持在合理区间。
第二,银行业持续适应监管要求,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国内经济复苏的进程中,银行保险业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促发展、惠民生。服务实体经济保持应有力度。结合人民银行公布的信贷数据来看,2025年一季度末,全国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78.35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和设备更新项目签订的贷款合同金额突破1.4万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在信贷投放稳步增长的同时,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不断优化服务方式。一季度末,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4%,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26%,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支持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一季度,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相关政策指导下,银行业加大力度支持居民消费,在家电、汽车等领域助力推进以旧换新,持续创新推出多元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此外,银行保险业持续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消费环境。
第三,2025年银行业将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保障实体经济行稳致远。当前,我国银行业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流动性水平合理充裕,风险抵补能力充足健康,尽管盈利能力面临一定挑战,但具备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经营基础。未来,银行保险业将进一步助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复苏。一是持续推进减费让利,助力释放消费潜能。当前银行业降低存量按揭贷款利率相关工作已初步完成,但对实体经济的减费让利仍持续推进。未来,银行保险业应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重点满足居民新能源汽车、文旅、养老、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金融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充分释放消费潜能。二是支持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支持重大项目融资需求。积极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合规支持地方一揽子化债政策的实施推进。重点关注重大工程,支持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现代化建设。三是加大对优势产业及短板行业的融资支持,助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加强金融对供应链体系的服务,加大对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的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主动把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对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服务能力,全方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点评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