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MetaLight Inc.(以下简称“公司”)通过了港交所聆讯,预计很快能够登陆港交所。公司是一家聚焦实时公交信息服务的科技企业,其核心产品“车来了”移动APP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精准公交实时信息,并向交通机构提供数据驱动的智能解决方案。
公司概况:技术驱动的公交数字化服务先锋
公司成立于2015年,但其核心业务可追溯至2010年成立的武汉元光。依托自主研发的时序算法与机器学习模型,公司构建了“车来了”这一国内领先的实时公交信息平台。截至2024年12月,“车来了”覆盖全国274个城市,累计用户达2984万,平均月活用户2908万,尤其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据显著份额。通过整合交通机构授权的GPS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公司不仅为通勤者提供误差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实时公交预测(到站时间准确率达90%),还为佛山、武汉等130余个城市的交通部门提供公共交通分析平台,帮助优化线路规划与运营效率。
公司技术实力获权威认可,其公共交通分析平台曾获工信部“国家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认证,并入选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模范案例。商业层面,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1.35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4年的2.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3.6%。凭借高粘性用户基础,移动广告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85.2%提升至2024年的98%,成为核心变现支柱。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数据技术服务,虽当前收入占比仅2%,但已在电力价格预测、共享电单车监控等新领域完成原型测试,展现多元化增长潜力。
主营业务:用户流量与技术服务双轮驱动
公司以“时间+位置”为核心产品矩阵,形成面向C端用户与B端机构的差异化服务体系。C端通过免费APP吸引流量,依托程序化广告(占广告收入93.1%)与品牌广告实现变现;B端则以SaaS模式向交通机构提供数据订阅服务,涵盖基础设施数据、线路网络分析等模块,并探索电力、工业互联网等新场景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车来了”APP作为核心流量入口,通过实时数据处理技术(每日处理超20亿数据点)为用户提供公交位置追踪、预计到站时间、路线规划等功能,用户平均停留时长及日启动次数均居行业前列。针对交通机构的公共交通分析平台,则通过整合公交运行数据,提供可视化仪表盘与智能决策支持,帮助客户提升车辆准点率与线路利用率。2024年,公司与295个交通机构达成合作,数据采集网络覆盖466个城镇,奠定数据规模优势。
移动广告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2-2024年分别实现收入1.15亿元、1.68亿元、2.02亿元,占比持续提升。收入增长得益于用户规模扩大与广告加载效率优化,程序化广告平台收入占比从74.6%提升至93.1%,反映自动化广告交易模式的高效性。数据技术服务收入虽规模较小(2024年408.8万元),但毛利率达80%以上,显著高于广告业务,未来有望成为利润增长引擎。公司通过向关联方提供定制化数据服务验证技术输出能力,同时积极探索电力市场交易商、共享出行运营商等新客户,推动收入结构多元化。
财务分析:高毛利支撑下的增长韧性
公司财务表现呈现“高毛利、亏损收窄”特征,技术驱动的成本结构优势显著。2022-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35亿元、1.75亿元、2.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3.6%;毛利分别为0.99亿元、1.33亿元、1.57亿元,毛利率稳定在73%-76.4%,优于互联网行业平均水平,凸显数据产品的规模效应与轻资产属性。
尽管公司尚未实现净利润转正,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003.7万元、2032.8万元、2613.8万元,但经调整净利润(剔除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营性因素)从981.4万元增长至5421.9万元,经调整净利率从7.2%提升至26.3%,反映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增强。亏损主要源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及上市相关费用,随着上市完成,此类非现金支出有望消除,净利润转正可期。
竞争优势:数据、技术与生态的三重壁垒
公司构建了“数据护城河+技术壁垒+生态协同”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截至2024年,“车来了”累计用户近3000万,日均处理数据量超540GB,形成海量时序数据沉淀,数据维度覆盖公交轨迹、用户行为等多场景,为模型训练提供丰富素材。其次,技术栈涵盖AI模型构建平台及时空预测模型,公交到站时间预测准确率达90%,超行业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且技术框架支持快速迁移至电力、工业等新领域。
公司与阿里巴巴、滴滴等战略投资者建立深度合作,既获得资本支持,亦借助其生态资源拓展广告客户与数据合作方。行业地位方面,按收入计,公司位列2024年中国公交信息服务市场第三,占据9.6%份额,且在实时公交平台中以2910万月活位居第三,仅次于地图导航巨头。政府合作层面,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进一步巩固政策壁垒。
行业前景:千亿级市场的智能化机遇
中国公交信息服务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2024年市场规模21亿元,预计2029年达51亿元,复合增长率18.7%。驱动因素包括智慧城市政策推进、公交数字化需求提升及数据技术成熟。实时公交信息平台渗透率从2020年15.3%提升至2024年34.3%,预计2029年达63.2%,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增长主力。
行业高度集中,前五大企业占据55%份额,公司凭借垂直领域深耕位列第三。头部企业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依托综合入口优势占据主要份额,但公司在垂直场景精度(如公交数据颗粒度)与低线城市覆盖上具备差异化优势。未来竞争将聚焦技术迭代速度(如大模型应用)、数据生态构建及跨行业拓展能力,公司“时间+X”战略(拓展价格、设备状态预测)有望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估值分析:阿里巴巴、滴滴投资,估值相对合理
上市前,公司进行了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滴滴、顺为资本、真格基金、CBC宽带资本、红河创投(HongHe Venture Fund)等。其中,滴滴通过子公司Cheering Venture持股18.11%,为最大外部股东;阿里巴巴持股10.46%;CBC宽带资本持股10.51%;红河创投持股10.06%。公司最新一轮C轮融资是在2024年1月,每股成本为1.63美元,对应估值2.1亿美元,对应PS倍数约7.4倍,对应调整后净利润的PE倍数为28.0倍。对比公司的可比公司百度、超图软件等,公司的估值也相对合理。
总的来看,MetaLight以实时公交为切入点,凭借技术深耕与数据积累,正从单一工具型企业向城市出行数据服务商转型。上市后,若能有效利用募集资金强化技术中台、拓展行业应用,公司有望在智慧交通、能源管理等领域打开更大市场空间,成为链接用户、企业与政府的数字基建参与者。这也将带动其估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