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倒挂”现象愈演愈烈!
近期,银行纷纷下调3年、5年期中长期存款利率,据《金融时报》报道,自4月以来,已有超20家商业银行下调了定期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利率3%以上的“高息存款”在市场上已经难觅踪影,银行存款利率已全面向“1时代”迈进。
此次调整存款利率降幅在10个基点~50个基点不等。尤其3年期、5年期这样的长期存款成为下调的重点。以某银行将3年期存款利率从2.05%猛砍到1.65%为例,存10万的话利息就少了400块。在此轮调整之后,不少银行长短期存款利率倒挂开始突出,存5年不如存3年,甚至不如存1年。
近日,山东沂南蓝海村镇银行、深圳罗湖蓝海村镇银行、乌鲁木齐县利丰村镇银行、广东清新农商行等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定期存款利率,调整后部分银行出现存款利率“倒挂”现象。
以广东清新农商行为例,近期广东清新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从5月13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该行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0.8%、1.0%、1.1%、1.2%、1.53%、1.5%,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个基点。
今年存款利率“倒挂”开始变得突出
自今年以来,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开始浮现。
今年3月份,国有大行存款利率开始出现“倒挂”。“倒挂”现象主要体现在整存整取5年期利率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如建设银行与工商银行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中,5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55%,低于其1.90%的3年定期存款利率。
股份制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中信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1.90%与5年期存款利率1.60%之间存在“倒挂”。而招商银行“倒挂”的定存期限更多,甚至出现了“存三年不如存一年”的情况。其“灵动存”存款系列,一年期年利率为1.60%,二年期为1.70%,三年期为1.50%,五年期为1.55%。
4月份以来,我国银行业迎来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中小银行密集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在5个基点至170个基点不等。不少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已跌破2%。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2%以上利率的存款产品越来越稀缺,成为“限量版”。
与此同时,存款利率“倒挂”开始变得突出。不仅仅是定期存款,大额存款产品利率也呈现出相似的“倒挂”现象。根据融360 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2025年3月,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3年期平均利率为2.197%,5年期平均利率仅为2.038%。其中,5年期大额存单平均利率较上月下降11.25BP,而其他期限的平均利率均有所上涨。
住户存款余额已经高达163.8万亿元
对此,融360 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员艾亚文认为,当前储户存储长期存款的意愿强烈,不少银行再度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银行通过降低长期存款利率,规避未来利率下行周期中的高息负债锁定风险。资产端收益压缩也在倒逼银行对负债端定价进行调整,优化负债结构,应对存款定期化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
此外,今年以来,存款向理财分流的情况也明显减少,部分资金还从理财回流到存款账户。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3.4%,住户存款余额攀升至151.25万亿元,人均存款首次突破10万元,目前住户存款体量仍在继续上涨。
今日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21.68万亿元,同比增长8.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8%。前四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5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8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103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1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88万亿元。
这也意味着目前,住户存款余额已经高达163.8万亿元。
未来利率还有下调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利率还有下调空间。
近日政策利率中枢再度下调。5月8日,年内首次降息落地,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5%调整为1.4%,下降0.1个百分点。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降息前一天(5月7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同时将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商业银行相应下调存款利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考虑到银行息差压力以及存款定期化的问题,存款降息确有必要。我们认为新一轮存款降息落地,有利于银行控制利息成本,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或迎来增量资金。
“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利率仍然处于下行趋势,存款利率还有可能继续下降”,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强调,居民可从自身风险偏好、投资需求、投资能力等出发,做好适合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配置一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如果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当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以及黄金等产品。
面对利率下行趋势和存款利率“倒挂”,这163.8万亿元住户存款余额将作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