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末,67家发债主体未能按期披露2024年度财报,涉及债券136只,总规模超5000亿元。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信用债市场的风险分化加剧,企业预警通数据统计显示,房地产行业占比达34.3%,成为重灾区。上海世茂、广州雅居乐等头部房企,以及贵州、湖南等地的城投平台,均因流动性危机或债务压力陷入信披困境。
房地产行业:融信、雅居乐等巨头流动性危机爆发
在延期披露财报的房企中,融信(福建)投资集团、广州番禺雅居乐等企业多次出现在违约债券名单中。行业呈现三大特征:其一,资金链断裂导致审计流程瘫痪,9家企业明确表示“无力支付审计费用”,中天金融等6家房企因“战略投资人引进未果”陷入僵局;其二,退市企业财务数据可信度存疑,广汇汽车等5家已退市主体持续调整报表口径;其三,债务互保链条风险外溢,23家房企与15家城投平台存在担保关系,加剧区域信用风险传导。
典型案例显示,融信集团旗下多只债券已发生实质性违约,其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叠加审计机构拒绝签署报告,财务透明度进一步恶化。类似情况也出现在上海世茂建设、福建阳光集团等企业中,反映出房地产行业信用修复仍面临巨大挑战。
城投平台:贵州、湖南区域债务压力显性化
在延期披露财报的城投平台中,贵州毕节建投、湖南永州经投等中西部区域平台占比过半。债务压力通过三种路径暴露:一是区域财政承压,如贵州3家城投平台所在的毕节市,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7.7%,债务率突破400%;二是机构合并带来的数据混乱,辽宁农商行吸收合并36家农信机构后,财务核算体系尚未完成整合;三是子公司风险传导,毕节建投等4家企业因子公司审计滞后拖累母公司信披。
值得关注的是,城投与房地产的风险捆绑正在加深。以陕西西咸新区发展集团为例,其担保的房企债券规模占比达35%,而自身存量债务中42%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偿还。这种互保模式在贵州、湖南等地尤为普遍,导致区域金融风险呈现系统性特征。
金融机构:吉林农商行改革引发11家机构信披停滞
金融机构年报延期数量达11家,其中长春发展农商行、吉林蛟河农村商业银行等5家机构因“省农信系统改革”集体延迟披露。改革涉及股权重组、不良资产剥离等复杂操作,导致财务数据无法按时确认。保险机构亦未幸免,国华人寿、合众人寿因投资端房地产敞口过高,资产减值计提存在争议,审计机构拒绝出具标准意见。
风险传导机制呈现新特点:一是审计机构逆向选择,11家企业因“无法提供充分审计证据”遭会计师拒签;二是资本补充渠道收窄,吉林地区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普遍低于8%,但年内发债规模同比下降63%;三是政策银行罕见“破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因“特殊程序履行”延期披露,反映化债政策执行中存在协调难题。
此次年报延期潮暴露的不仅是企业个体风险,更是行业生态的深层问题。从房企审计费拖欠到城投报表“动态调整”,从金融机构改革阵痛到退市企业信披惯性缺失,市场亟需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风险隔离机制。对于持有相关债券的投资者而言,需警惕不确定性。
注:1.企业预警通发债人口径含历史发债;2.剔除债券已到期且无关联机构披露无法按期披露财报的发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