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鸣鸣很忙”)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高盛、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据了解,鸣鸣很忙旗下品牌包括“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此前分别是两家公司,2023年11月两家公司完成合并,并组建了鸣鸣很忙集团,目前仍保持双品牌策略。
其中“零食很忙”由晏周于2017年3月在湖南长沙创立,“赵一鸣零食”由赵定于2019年1月在江西宜春创立。
招股书披露显示,截至2024年,鸣鸣很忙共计有14394家门店,覆盖全国28个省份和所有线级城市,其中约58%位于县城与乡镇。2024年GMV(成交总额)达到555亿元。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GMV计,鸣鸣很忙是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并位列中国第四大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
业绩表现上,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营收分别为42.86亿元、102.95亿和393.44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2.35亿元和9.13亿元。
尽管公司的2024年的净利润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门店扩张。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的毛利率分别为7.5%、7.5%和7.6%,净利润率分别为1.7%、2.1%和2.1%,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1.9%、2.3%和2.3%。
尽管鸣鸣很忙2024年盈利有着巨大增长,但是盈利能力整体变动并不大,依旧维持着“薄利多销”的模式。而7%左右的毛利率,也低于传统零售15%-20%的水平。
数据显示,鸣鸣很忙目前维持着快速加盟的模式,2022年至2024年,加盟商数量分别为994家、3377家、7241家,近三年来增长近8倍。不过在加盟商的涌入下,鸣鸣很忙99.5%收入来自向加盟店和直营店销售商品,加盟费及服务收入占比不足0.5%,公司主要处于“不赚加盟费,只赚差价”的模式。
整体来看,鸣鸣很忙通过压缩利润,规模化的模式,实现了薄利多销式的业绩增长。不过在扩速扩张下,2024年,也有273家加盟店关停,扩张下的关店情况也值得担忧。
此次IPO前,公司“零食很忙”品牌创始人晏周对鸣鸣很忙的持股比例为25.75%。同时,晏周通过6个持股平台控制该公司14.16%的投票权。另外,品牌“赵一鸣零食”创始人赵一鸣通过宜春鸟窝持股22.69%,与晏周签有一致行动协议,保持与晏周行动一致。
据了解,在鸣鸣很忙的品牌在合并成立前后,公司进行了多次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好想你、黑蚁资本、盐津铺子、高榕资本(高榕创投)、五源资本、良品铺子等知名机构。
据了解,2021年4月,“零食很忙”完成2.4亿元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高榕创投领投。2023年2月,“赵一鸣零食”完成1.5亿元A轮融资,由黑蚁资本领投,良品铺子跟投。
2023年11月合并后的鸣鸣很忙,在同年12月获得了好想你、盐津铺子等机构的10.5亿元战略投资,投后估值达到105亿元。
不过在IPO前,盐津铺子、良品铺子均已不是鸣鸣很忙的股东。
据了解,良品铺在2023年10月,也就是鸣鸣很忙合并成立的前一个月,宣布出售所持赵一鸣零食的全部股权。而在2024年12月,盐津铺子也“清仓”所持鸣鸣很忙的全部股份,最终以每股成本为57.25元,共计3.6亿元出售给了湖南晓芒。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IPO前,即2025年4月,鸣鸣很忙再次发生股权变动。红杉中国通过HongShan Growth斥资约3.11亿元分别向宜春鸟窝、李维、刘巍和朱浪收购了鸣鸣很忙约1%、1%、0.5%和0.36%的股权,每股成本为54.39元。
同样在4月,黑蚁资本也通过上海翼嗨及BA HM分别出资人民币1087.8万元和148.4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87.8万元)向宜春鸟窝分别收购了鸣鸣很忙0.1%和0.1%的股权,每股成本为54.39元。
值得一提的是,宜春鸟窝背后的是鸣鸣很忙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赵一鸣零食创始人赵定,两次通过股权转让价格分别为人民币1.09亿元和2175.6万元,合计约人民币1.3亿元。
从最新一期的收购价格来看,鸣鸣很忙较湖南晓芒收购盐津铺子所持鸣鸣很忙的股权时每股成本57.25元,减少约5.0%。按在最新的收购价格看,目前公司估值在109亿元左右。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