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A 股半导体市值榜单:中芯国际领衔,AI 芯片企业成 A 股半导体市值增长新引擎

2025-05-08 14:36:13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半导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2025年第一季度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显著特征。随着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加速重构,我国半导体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在关键领域形成突破性进展,推动行业整体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但与此同时,产业结

半导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2025年第一季度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显著特征。随着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加速重构,我国半导体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技术攻关,在关键领域形成突破性进展,推动行业整体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但与此同时,产业结构性分化态势愈发明显,市场正在通过价值重估机制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精准定价。

从企业经营质量维度观察,销售毛利率的分化图谱清晰勾勒出行业"强者恒强"的发展逻辑。臻镭科技以87.40%的毛利率领跑全行业,芯动联科、成都华微等企业同样以超过75%的毛利率稳居前列。这类企业的共性特征在于,通过构建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在射频芯片、MEMS传感器等细分领域形成技术壁垒,进而掌握产品定价主动权。以成都华微为例,其在可编程逻辑器件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打破国外垄断局面,更使其产品附加值较传统半导体器件有较大提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部分企业受制于同质化竞争和技术迭代滞后,毛利率持续承压,这种结构性分化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A股半导体行业销售毛利率前十名企业/数据来源:同花顺

资本市场对行业变革的反应更为敏锐直接,股价涨幅的剧烈波动折射出投资者对产业发展方向的预判。寒武纪337.73%的年度涨幅与乐鑫科技近三个月17.36%的跌幅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市场选择本质是对企业技术路线和发展前景的投票。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芯片企业集体表现抢眼,寒武纪、恒玄科技等企业的市场表现验证了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这背后的商业逻辑在于,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向垂直行业深度渗透,定制化AI芯片的需求缺口持续扩大,提前布局相关领域的企业已进入技术变现期。但资本市场的过度追捧也需警惕,部分企业估值水平已显著偏离当前盈利能力,这种矛盾现象反映出市场预期与现实业绩的阶段性错配。

A股半导体行业近股价上涨前十名企业/数据来源:同花顺

行业利润分配格局凸显产业链价值重构趋势。北方华创以15.81亿元净利润登顶利润榜,这一成绩单印证了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CCP)、原子层沉积设备(ALD)和高端单片清洗机等多款新产品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工艺覆盖度显著扩大。目前,北方华创成功进入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头部晶圆厂的采购体系。

此外,汽车智能化浪潮下,新能源汽车对车载 CIS 的需求大增,推动了韦尔股份业绩增长,其利润增长曲线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高度吻合。这种产业链协同效应在澜起科技身上同样显著,DDR5内存接口芯片的市场占有率突破40%,直接受益于数据中心建设浪潮。这些案例共同揭示出,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精准把握产业升级需求的企业,正在收获创新红利。

A股半导体行业净利润前十名企业/数据来源:同花顺

市值排行榜单则勾勒出行业生态的全新图景。中芯国际以4415.07亿元市值稳居榜首,作为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是市场对中国半导体制造自主可控能力的信心投射。海光信息、寒武纪等企业的市值表现,则反映出资本市场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高度期待。值得关注的是,市值前十企业中海光信息、寒武纪、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澜起科技的研发投入强度均超过了20%,这种"以创新换空间"的发展模式正在重塑行业估值体系。但需清醒认识到,与国际头部企业相比,我国半导体企业在核心技术、专利储备等方面仍存在差距,部分环节的"卡脖子"风险尚未完全解除。

A股半导体行业市值前十名企业/数据来源:同花顺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