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6日聚和材料(688503)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陈思雨、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童松 任佳惠 胡加琪 邬博华、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琳娜、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张伟鑫、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钟正宇 曲昊源 胡子慧、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何海浩、中航证券有限公司向正富、中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朱尊、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郭琳、中新融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王心甜、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王吉颖 任佳玮、财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吴锐鹏、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吴子祎 林劼、中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秦雪峰、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顾真、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黄翊鸣、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邵沙锞、常州博研睿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刘劭卿、常州泰珅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李欣 陈云萍、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彭胜峰、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顾一弘 高博禹、东方财富证券唐硕、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杨卓成 王树娟 崔洋、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徐铖嵘、GUOLIAN MINSHENG张磊、东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孙义丽、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洪一、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黄昊、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Lily Qi、刘原野,罗英梅,雷少芳,David Yhuda、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牛品、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殷中枢 蔡娇 郝骞、广东瑞天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林仲晞、广东正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亓辰、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天帅 高翔、Scripts AsiaQueenie Li、国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韩保倩、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严语韬、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超 曾爽、国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李轩宇 张嘉文、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灵雪、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杨润思、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吴志鹏、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庞钧文、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政武、国投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李犁、安信國際證券(香港)有限公司王煜、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李恒源、国信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延姣阳、果行育德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宋海亮、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罗青、鸿运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张弼臣、厚新健投(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周林、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王璐、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蒋雨凯、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李乐群、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罗静茹、北京柏投资管有限公司闫克非、华曦资本潘振华、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邵晋伟、汇百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武娇、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郑伟豪、交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文昊、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殷晟路、立元集团有限公司刘成、美国银行Tao Yang、美阳投资胡智敏、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何文斌、北京富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李晓迪、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朱碧野、宁波三登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黄伯韬、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张甡 陈先龙、泉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张希坤、睿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程海泳、厦门象屿金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张正阳、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贾惠淋 肖索、上海邦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张一毅、上海顶天投资有限公司曹程林、上海度势投资有限公司顾宝成、北京江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袁晨、上海方物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汪自兵、上海方以有限公司张检检、上海光合未来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陈亮、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张晨洁、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刘彬、上海混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远涵、上海君璞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刘日恬、上海茂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陈赢、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刘俊、上海深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张志杰、北京中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刘军洁、上海益和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魏炜、上海展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袁绍、深圳量度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黄聪、深圳市尚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黄向前、深圳中天汇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古道和 慕陶、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钟欣材 刘强、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张童童、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白宜清、吴泽致远(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航、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章启耀、博裕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姜涵奕、湘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尤鑫、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李明生、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廖欢欢、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杨森、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郦莉、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陈思源、英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霍达、英大证券投资有限公司胡鑫、粤佛私募基金管理(武汉)有限公司曹志平、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覃晓露参与。
具体内容如下:问:公司年报里提到“铜浆产品不仅能大幅降低电池金属化成本及碎片率,更是助力光伏行业正式迈向无银化时代,开启铜浆应用元年”,请问公司铜浆进展及所处阶段、未来产业化节奏?答:报告期内,公司已对接市场上几乎所有主流一体化组件客户,针对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客户诉求定制开发铜浆产品,其中基于 HJT技术路线与铜浆材料的高度适配性,公司已率先完成1-2款核心铜浆产品突破,随后也拓展开发出适配于 TOPCon、X-BC的专用铜浆产品;目前正在围绕新一代全开口网版、0BB无主栅等技术进行配套开发。报告期内,公司铜浆产品在多轮可靠性测试中性能表现优异,多家客户 DH500湿热、DH1000紫外、DH2000热循环及TC焊接拉力等系列测试中,同步实现小批量试产与订单交付。公司认为,现阶段重点推进铜浆量产配套设备开发、终端市场培育。一方面,公司已配合开发链式烧结炉、加热平台、激光烧结三种设备工艺,待量产设备成熟后有望推动铜浆进入产业化阶段。另一方面,公司将继续配合组件客户加强市场培育,也希望能通过相关政策鼓励铜浆应用试点,提升终端电站对铜浆组件的接受意愿,实现铜浆产业化应用。问:银浆方面,公司目前加工费、市占率情况及未来展望。答:市占率方面,公司最新综合市占率约 30%,个别产品如TOPCon背细、BC P-Poly等导电浆料市占率已超 40%;加工费方面,不同产品加工费均维持稳定,X-BC,HJT浆料溢价相对坚挺,但由于各家电池厂报价方式均不相同,因此难以披露加工费的准确数字。公司认为后续主流浆料加工费相对稳定,下降压力较小,主要是:(1)光伏导电浆料环节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当前融资收紧、电池客户坏账频发均在推动浆料环节格局优化,浆料厂对于客户选择愈发谨慎,不再盲目冲量,绝大多数新进入者主要针对银包铜、铜浆等下一代产品研发;(2)光伏技术迭代速度仍较为高频。公司一方面针对现有主流技术进行产品迭代,TOPCon仍有很多提效空间,同时,公司也针对 BC、HJT、钙钛矿等新技术方向积极储备全新一代导电浆料,新品在推广阶段会存在阶段性缺货,优质粉体及浆料也会存在阶段不足,均有利于提振加工费水平。(3)白银价格扰动较大,由于光伏导电浆料产品一般采用“银点+加工费”模式定价,近期白银价格呈现宽幅震荡趋势,上下波动幅度超1000元/kg,单日波动也常有 100-200元/kg,因此下游电池客户近期更关注银价波动,而非几十块钱的加工费波动,更多会通过择时下单方式降低金属化成本。综合来看,公司研发体系具有自我迭代能力,对技术理解深刻,同时当前市场份额领先具有大量样本量及测试窗口,能高频次配合客户优化产品设计,不断修出低成本、高效率浆料产品,保障加工费维持稳定。问: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短期借款、应付票据环比提升的具体原因。答:短期借款,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已贴现未到期的非 9+6银行票据余额增加;应付票据,主要随着公司规模增加,议价能力增强,部分采购采用票据形式结算等原因。公司目前资金实力和资产结构良好,但在当前光伏行业相对严峻的背景下,也在不断优化资金管理和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更好应对市场挑战并保持稳健发展态势。问:X-BC技术对于导电浆料要求的难点及公司相关产品市占率表现。答:(1)X-BC电池金属电极均在背面,膜层结构和工艺较为复杂,要求导电浆料既要保证良好的导电性,又不能破坏膜层。(2)X-BC电池烧结温度较低且高温时间更短,对导电浆料接触优化要求更高;(3)X-BC电池金属电极位于背面,提升了印刷精度、断栅控制等要求,浆料产生的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漏电。公司 X-BC电池 P- Poly区浆料产品市占率超过 80%,主要得益于优异接触性能和印刷性能。此外,公司在N-Poly区也取得了技术突破,产品即将大规模量产。问:公司2024年四季度、2025年一季度光伏导电浆料的出货量、N型占比及各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对2025年出货量展望。答:公司2024年光伏导电浆料出货量约 2024吨,N型占比约78%;2024年第四季度出货量接近 410吨,N型占比约 95%;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超440吨,N型占比约 96%。展望 2025年,由于公司出货量与下游电池排产强相关,而去年以来行业月度波动较大,因此公司目前无法给出具体指引数据,但公司对光伏行业未来仍充满信心,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一季度国内新增装机接近 60GW,同比增长 30%,预计全年仍有望保持增长,公司预估 2025年出货量有望维持同比增长态势。问:公司2024年海外市场销售情况及未来展望?答:2024年,公司境外营业收入约 9亿元人民币,占营收比例约 7%。公司海外客户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在海外建厂的中国企业,这类客户的技术研发需求和浆料性能要求与国内情况类似,产品价格和商务条件方面也较为相似;二是纯海外客户,包括在印度、土耳其、欧洲、埃及、韩国和新加坡等地的本土企业,随着东南亚四国受到双反关税和贸易壁垒影响,在东南亚四国设厂的中国电池厂商开工情况受到较大冲击。然而,由于公司早期布局非国内客户的海外光伏电池厂家,向其提供高品质和技术性能的浆料产品,公司海外市场开拓进展顺利,在印度市场市占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并已在欧洲及埃及等市场开始批量出货。随着海外客户的产线投产,预计 2025年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将继续提升。问:公司是否有并购重组计划答:公司当前专注于提升核心业务的竞争力,但也在密切关注外部潜在优质并购机会,特别是倾向于选择与光伏导电浆料的技术迭代相通、商业模式相似的行业,如有新的收购计划将会提前公告。公司上市后已在资本市场进行多项举措,包括以自有资金的方式参与认购产业基金,积极发掘并投资数个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领域优质企业,投资标的均与公司主营业务具有强协同性,有助于上下游市场实现深度协同,也有利于公司发掘优质投资并购标的,此前公司已有成功收购江苏连银的案例。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大的材料技术平台,从光伏领域延伸到其他行业板块,依托现有技术平台、雄厚资金实力,以及优秀运营团队,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式增长。
聚和材料(688503)主营业务:新型电子浆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聚和材料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29.94亿元,同比上升1.38%;归母净利润8965.33万元,同比上升18.24%;扣非净利润8858.69万元,同比上升5.9%;负债率46.47%,投资收益1269.28万元,财务费用1398.17万元,毛利率6.33%。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1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7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60.19。
以下是详细的盈利预测信息: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3485.31万,融资余额减少;融券净流出61.13万,融券余额减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